崇拜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个体对人或物的高度的狂热的尊重、信任和追捧。伏尔泰曾说过:“人类如果没有崇拜的对象,也会自己造一个出来。”人类崇拜现象从远古至今从未消失,只是崇拜的对象发生变化。按崇拜类型可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逻辑崇拜、人物崇拜(包括英雄崇拜和明星崇拜)等。崇拜的对象由物向人的过渡。按崇拜地方可分为:山木林间居民的山神崇拜、江河两岸居民的河神崇拜、沿海区域的海神崇拜、平原耕作的土地神崇拜等。
崇拜偶像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与个人的认知深广、情感体验、意识觉悟、践行阅历有着密切的关联。原始社会的先民由于对很多自然物充满幻想和恐惧,于是不同地域的先民把最直接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对象给予“人格化”,并将心中的愿望托付具有伟力的自然物和造就万物的神灵。这么做,只是希望通过自身的愿望表达、转化利己的力量,寄望得到它们的惠泽,达到自我的超越,这是原始崇拜的心理根源。归根结底,远古人类对自然物和神灵的崇拜主因是当时的认知能力和生产力低下,这彰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分化,人们的崇拜已经从过去“对生存续活的崇拜”转向今天“对美好生活的崇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之一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是,美好生活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的物质生存需求,更体现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所以,人们更注重追求富有个性、休闲安逸、精神富足的生活质量。而社会上的明星就是富有个性化生活的特殊人群,他们做到了让自己成为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并且他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较为宽阔的自主支配空间,让自己以愉悦的状态展示自我,实现美好生活。所以,崇拜明星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甚至成人崇拜成为了少年崇拜的延续。当然,崇拜明星,是对人类自身的肯定,所以也是人类崇拜文化进步的表现。如果因势利导,也会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认为,崇拜偶像可以激发个体效仿偶像的动力。许多娱乐明星具有个性张扬、长相帅美、待遇优厚、生活奢华等特点,受到公众熟知、被粉丝崇拜,营造了社会形成一种娱乐至上、奢华攀比、标新立异的亚文化。然而,近年社会掀起指责崇拜明星而遗忘英雄的浪潮,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有人指出,毕生奉献祖国的科学家、警察、战士等英雄牺牲,却没人关注。崇拜明星与遗忘英雄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不少人的忧虑。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儿童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对待心中崇拜的偶像,有效激发孩子的内在精神动力和点燃对未来的希冀呢?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在他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每个人在青春期阶段对偶像都有极大的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通过树立偶像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的确定感。换言之,儿童青少年在心中产生偶像是正常的,家长不要草木皆兵,关键是正确引领,根据儿童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不成熟的现状,摒除孩子心中由于认知不足而产生的低俗偶像。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榜样的行为并试图模仿而进行人格与社会性学习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的文化冲击着社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念,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更是很容易被社会功利淹没自我,随俗浮沉。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崇拜明星的现象极为普遍。他们普遍认为娱乐是美好生活的外在表征,导致在崇拜娱乐明星的过程中失去自我,误把娱乐明星的生活模式当成美好生活的范式,出现美好生活观念娱乐化倾向,进而消解了本该有的人生价值追求和生命原有意义。故此,面对孩子崇拜偶像的客观存在,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和正确引导,这需要各方共同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
每位教育者都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崇拜对象。崇拜明星和敬重英雄两者也不是完全相悖。明星和英雄都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明星是一种社会职业,如果大家严守职业操守也是值得敬重的。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需要我们每一代弘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二元对立思维的方式引导孩子分析问题,而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丰富其辩证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把一些标新怪异的人物误认为时尚的效仿目标,避免在同龄人中产生羊群效应。例如,指导孩子在对明星感性、狂热、外表的崇拜中汲取其对职业的执着精神;同时,在听取英雄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心生理性、敬畏、感动的敬重之情。只有做到顺心而导、因人而教、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让文化达致“化人”,才能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www.xing528.com)
此外,“顺势”不但要顺自然之势,更要顺人文之势、个人优长之势。教育需要引导孩子在崇拜偶像中扬长避短、敬重中萃取精华、借鉴中学习提升、不断自我觉醒、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发展的标杆、找准与人生和合的志向、坚定做更好的自己!
【注释】
[1]赵祥麟,王永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4.
[2]王育琨.苦难英雄任正非[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
[3]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