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培养孩子的担当与风骨

教育:培养孩子的担当与风骨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事,看担当;做人,靠风骨。风骨相当于一辆车的转向轴。无他,这就是中国人的担当和风骨。无疑,13位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迥异与个人风骨有着密切关联。这是中国外交应尽的责任,也是中国人应有的风骨。一个孩子的担当和风骨,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在一次次的见识、考验、反思、实践中沉淀生成。

教育:培养孩子的担当与风骨

担当,出自《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意思是指担负一定的任务和工作。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成为家庭、社区、国家的成员,并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自理能力的提高,开始逐步担负一定的任务和工作。当然,担当事务的范围由小到大、难度由易到难、价值由低到高。故此,担当成为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应然要求,伴随终生。担当按层次可分为:个体担当、家庭担当、国家担当、天下担当等;按主体可分为:自我担当、子女担当、父母担当、领导担当等。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担当意识和能力有强弱之分,以及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标准,直接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向和准则,导致产生迥异的担当效果。而一个人如果受客观原因影响,产生平平的工作担当效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价值错位产生不良效果是令人遗憾的。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任何的客体相对不同的主体都会产生不同的效能和效应。然而,任何一个人在不同群体中充当不同的担当角色,身挑不同层面的职责,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需要个体进行评判和抉择。换言之,个人在履行担当时,需要有一种信念去权衡这种价值标准,引领行为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是指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军队中担负领导干部的“关键的少数”,他们都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这是领导干部的根本使命。人无伦外之人,人人都肩负不同职责。故此,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认识自己所处不同角色中的职责,做到人人明责、各尽所能、尽职履责,才有可能让每个人的生存境界持续提高。例如,每位父母要主动担当起养育小孩的职责,每位儿女要主动担当孝敬父母的职责,每位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为民服务的职责等。

任何一个人同时肩负的不同职责指向不同的受惠对象,而不同受惠对象的利益关系并不一定是相等或正向相关,甚至有时会成为反向关系,这就需要个体有准确的价值判断,其关键在个人的“风骨”。做事,看担当;做人,靠风骨。风骨相当于一辆车的转向轴。只有转向轴坚定才能让车辆的方向正确。否则,有方向,也是失控的方向,最终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由于职责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故此,一个人要协调不同角度的职责,防止角色错位、目标挤压、责任混淆、问题发生,就需要修炼个人风骨。有风骨的人能准确区分不同利益的关系,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让利己让位他利,对自身与人、家族、社会、国家之间的利益能合理定位和协同发展。

回顾1937年,在硝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旧中国,中国一批文人大师不惧个人安危,无畏颠沛流离的生活,心忧国家,在日寇的狂攻轰炸下,辗转于中国南北大地,在9年的时间里谱写了西南联大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历史,延续了中华文化血脉,坚守了学术的追求,培育出如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黄昆汪曾祺、许渊冲等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彰显了中国文人大师“刚毅坚卓、生命自觉、兼容并包、胸怀家国”的高尚风骨。大师已走,精神风骨永在。的确,对西南联大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在炮火弥漫全国、生计难以保证、政治极度腐化、前景一片渺茫的乱世中,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批中国文人大师坚实地走下去?无他,这就是中国人的担当和风骨。正如西南联大的校歌里,有这样一句:“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大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中华赤子之心把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天下为公的坚守演绎得淋漓尽致。(www.xing528.com)

回顾往昔,13位中共一大代表仅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成立大典。追根溯源,造成人生命运天壤之别的主要原因可分五种类型:一是终生奋斗型,如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二是英勇牺牲型,如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三是倔强武断型,包括李达和李汉俊;四是误入歧途型,如离党的刘仁静和包惠僧;五是投敌叛党型,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无疑,13位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迥异与个人风骨有着密切关联。

孩子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负的各种和各层的责任都会逐渐加重,为使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具有担当的栋梁,必须让孩子从小注重个人品格和气质的修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对生命深植真善美的种子,“精准滴灌”,让生命从小孕育勇于担当的高尚风骨,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生命品质和价值。2021年1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采访,就外界对中国外交的议论作出回应:“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对于善意的批评,我们一直愿意虚心听取;对于有益的建议,我们从来都是相向而行。但如果是无端抹黑和恶意攻击,我们当然要坚决回击;如果是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是中国外交应尽的责任,也是中国人应有的风骨。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一个孩子的担当和风骨,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在一次次的见识、考验、反思、实践中沉淀生成。哪怕让孩子从小养成每天坚持整理自己的衣服、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等习惯都是一种价值认同、分享责任、自我建构的体验成长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培育怜悯苍生的情怀、无惧险阻的担当、舍我其谁的锐气、敢想敢干的魄力、刚强正直的风骨,由一个小写的人慢慢变成一个大写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担当,权力美色面前显风骨”,真正成为担当与风骨同行、利己与利他和合之人,奠定生命华彩之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