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每个社会人都毫无例外地被卷进到激进的改革浪潮中,人人都想在急流中勇进,在破浪中前行。教育亦无法独善其身,同样变得如此急进和焦虑,致使不少孩子在教育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被赶上去了,但是,创新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冷淡、学习兴趣衰减、身体素质下降、心理能力脆弱,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例如,在新冠疫情防控复学后,省内外多地出现中小学生自寻短见的现象,学生心理疾病呈现日益低龄化现象,对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被学业压力或家庭情感压垮。其中很多家长把自身承受的社会职业和生存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的身上,致使孩子自从踏入小学校门那刻,就开始走上一条勇争第一的不归路。每位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承载着父母寄予的厚重期望,置身于严格的学校考评制度之中,每一个年度、学期、单元都要接受考评和排名,竞争因子渗透到全身血液之中。突如其来的考评和捉摸不定的结果,往往让每个孩子积聚恐惧的情绪并时时处于应激的状态。表面看每位孩子身处标准的竞争体制血液之中,行为变得越来越有规律,但是,紧张的气息挤占了孩子的自由思考时间,勇争第一的欲求排斥了童真灵性,时时都要保持制胜状态,希望获取最理想的成绩,成为家长和教师心中的好学生。所以,有些学生即使进步到60分,也会被训斥才刚刚合格;获得98分也会被指责还差2分才100分。这让孩子无时无刻都保有恐败的情绪,久而久之,一个受压抑主体的精神和思想就会长期锁定在100分这个标靶上,导致精神和思想的逐步僵固和退化。这就会出现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庞大的超我结构使得每个人在竞争中最后心灵处于一个全面压抑的状态,时时充满介心,产生焦虑不安和过度保护的脆弱心理。”
实际上,人生的失败机会远远多于成功机会,获得100分肯定是偶然的,获不到100分也是必然的。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引领学生认识到勇争“第一”不仅只定位在学科成绩方面,我们应该将“第一”定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甚至是跨界第一,更要引导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事实上,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勤劳必定会得到犒赏。所以,应该淡化孩子之间的横向竞评,培养他纵向的竞评。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的潜能都是没有临界点的,是一个存在无限可能的开区间,人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做得比现在更好。但是,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一定会在群体中时时能保持最优级的状态,换言之,在群体中随时都会面临失败,如果引导不好,孩子内心就会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有一次,我在任教三年级《我们的班集体》一课时,在开展小组投篮比拼游戏中,有一位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级前三位的女同学,在轮到她投篮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引起了同学的围观关注。我当时以为她身体不舒服,经过与她沟通才知道是因为其对自己投篮没信心,担心影响小组的排名。这很明显就是出现了失败恐惧症状,继续下去,如果将来遇到突如其来的失败,就会精神崩塌,这都是从小过于关注名利和排名所致。(www.xing528.com)
人的本质是有欲望的,欲望需要理智驾驭。欲求定位过高就会导致心灵受束缚,欲求定位过低就会导致心灵颓废。只有合理的欲求,才能使心灵舒缓而有生命弹力。“极高明道中庸”,“中”即合理,中庸不是走中间路线或折中,而是坚守合理。守中让人前进有信心,后退而不卑微。
一个孩子只有让理想立足现实、现实朝向理想,才有可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和合点,怀揣和立而生的心态。否则,时时让孩子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一定会让孩子变得急功近利、焦虑不安,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的孩子中更为明显。第一是偶然,失败是必然。教育需要培育孩子对未来的无限希冀,而不是如牛负重的第一名,这就需要教育者因材施教,引领孩子在群体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保持乐观向上的生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