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自然人天生都有需求,每个社会人都需肩负责任,需求和责任激发了每个人对成功的渴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实现个人梦想,赢得成功的可能。但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有些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有些人却坎坷不平,徒劳无功。当然,人的一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发展的过程需要包括知识、能力、人脉、环境、机遇等诸多要素。如果这些要素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将会为个人的发展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这众多因素之中,人乃万物之灵长,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人。人的素养主要包括德、才两个方面,德才的迥异造成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有才的人具备超越别人的条件,有德的人能凝聚别人的能量。
庄子在《逍遥游》中,虚构了硕大无比,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大鹏鸟能飞上九万里高空的原因,
除了自身素质优秀,更重要的是凭借了巨大的风势。荀子也在《劝学》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即“借”也,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借势而谋、借势而为、借势而起、借势而上,核心是要凝聚自己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能信任你、支持你,这样自然会成功。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心理互惠原则,每个人的付出将会凝聚人气人心。
诚然,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鲜花与掌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成功,但这个过程是需要积淀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欲”与“不欲”两个视角倡导的修身处世准则,是追求成功的普世达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恕之道”,在国际社会都得到广泛认同和赞誉。在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的主题:Do unto others,as you would hav e them do unto you。(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虽然这句话的道德格局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么高,但意思非常吻合,充分彰显国际社会对建设积极人际关系的高度认同,甚至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处理国际公共事务和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推崇备至,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www.xing528.com)
还有,《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特别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和尊重,倡导推己及人、修己安人。人在社会上不可能孤立存在,一定是群居生活,那就必须服从群体的规定,考虑别人感受。孔子的观点,为己与为人,成己与成人、成物是一致的,其关键是一种人际能量的良性互动、聚集提升、延传拓宽。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开讲啦》上就表示,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获得成功和认可,最重要的不是学问,而是人品。上大学时他在宿舍帮着同学打水扫地打饭,但一点都不亏,因为后来他创业的时候,同学朋友们都愿意回来跟他一起干,后来他的多位朋友也都变成了社会达人。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引领孩子建立和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同伴合作,不断丰富孩子的社会情感,体验立人成己的成长之道,促进其不断深入认识自我存在的状态,不断远离自我中心,引领自身价值追求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物质走向精神、从利己走向共生,将有效实现立己达人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