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

让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每个有主体意识的人都会有各方面的需求,并伴有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目标能否实现与个体的自身实力和时空机遇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毒死小白鼠。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当然,恰当的目标、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信心、愉悦学生身心、促使学生进步。这与相当大部分家长的过度教育、高压规制以及过高要求分不开。

让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

美国著名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人,全都是为‘发现’而航行的探寻者。”换言之,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就肯定会迷失前进的航向,演变为流浪人生。目标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前进的明灯。毫无疑问,每个有主体意识的人都会有各方面的需求,并伴有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需求有的来自本我,也有的来自超我,直接影响目标的制定,而目标对人生的发展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用。

目标能否实现与个体的自身实力和时空机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科学制定个人目标,这将有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不轻举妄动。时机尚未成熟便想一步登天,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一个引领人发展、助力人成长、蓬勃人生命、成就人目标、创造成功和幸福的过程。所以,教育过程要防止学生被本我的欲望和短暂的冲动昏扰,因为这样势必增大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导致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如泰山压顶的窘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压力激素”会毒害身体。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毒死小白鼠。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身体压力可能休息一个晚上就能释放,但是心理压力单靠时间很难缓解,它需要心理调适才能释怀。

教育就是一个促进孩子心境与情境持续和合的过程,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不会破坏原有的心灵序阶,也才有可能使心理空间不受挤压,从而让人感到舒缓和愉悦。否则,长期过大的心理压力就会使身体能量内耗、气血消损,甚至器官受伤、细胞死亡、免疫力下降,发展后劲必然会衰减,严重者还会损害身心的健康,使孩子难以健康、快乐成长。(www.xing528.com)

当然,恰当的目标、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信心、愉悦学生身心、促使学生进步。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压力持续更替的过程,而且孩子的成长是没有预演的,随时要学会面对所遇到的偶然压力。孩子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时直接激发压力。这都需要教育者给予引导,让其能从身体、优势、劣势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合理分析自身的优劣和综合的能力,避免在行事时一切凭着感觉走,盲目跟着别人跑,懂得依据个人实力合理选准奋斗的目标和相关行动。这样就会避免孩子的成长压力持续积聚,导致本我与超我不和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家长的谋生压力空前之大,个别家长把这种个人的压力无意之中转嫁到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异化为实现家长梦想的工具,而不是助力孩子实现自身梦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863名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68.8%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57.7%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父母对孩子抱有高期待是很正常的,而且积极正向的期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促进孩子努力并获得成就感。但父母期待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过大心理负担。从教多年,发现导致学生心理失常的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低龄化的趋势,这令人痛心。这与相当大部分家长的过度教育、高压规制以及过高要求分不开。

所以,每位教育者都应该充分认识教育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只有让孩子过上力所能及的生活,心灵才能安适,自然迸发生命的激情和能量,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希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