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历久”来自它与人类的生存与共,“常新”是因为它伴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教育不仅是生存的准备,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改良和生存方式。所以,教育一定是充满德性、追寻德性的过程。2011年3月,本人主持的课题“在小学开展德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10多年的办学教育过程中坚持深入开展德性教育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有益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果,先后有多个课题研究成果在省市获奖,并受省内外办学单位邀请做有关教育专题讲座达150多场,也出版了6本教育著作。一直以来本人坚持把“德性”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手段,期望通过塑造乐教品性的教师促进教学和乐,实施自育品格的德育促进自觉修德,开展顺导品质的教学促进学生智趣生发,推行人性品度的管理促进持续发展,营造化育品位的校园促进物我和谐,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走进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目标随之发生了改变,2019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换言之,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发展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的价值已经不仅包括个体性发展的价值,还包括生产劳动能力发展的价值和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价值。所以,要丰富每位个体的生命价值,就必须发挥教育的发展生命价值、工具性价值、社会性价值,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个人整体价值的提升,更好实现教育工作目标。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面对不同价值关系,受教育者时常充当着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多元迭代角色,而处理各种错综复杂价值关系的关键在于个体是否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人生定位,这直接影响主体与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等之间关系是否能和合协调。毋庸置疑,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解”自然成为生命成长的重要方法,“和合”必将是生命发展的不懈追求。一个人如果能与世界“和解”,必将走向与世界“和合”。当然,“和合”不仅是一种追求目标,更是一种处世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合”思想是一种矛盾观、辩证观,“和”并不拒斥事物的差异,“合”并不摒弃事物的矛盾。尚和合,就是在正视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协调矛盾。“和合”是直面事物本体矛盾的存在,在承认事物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基础上,把落脚处和生长点放在不同事物互惠共存、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上,诚如《易经》所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和合”倡导从系统思维出发,主张“和而不同”的包容和“和而不流”的坚守,不断提高生命对内外较劲的和解能力,逐步迈向和合之道,让生命在矛盾生成中汲取能量,在矛盾和解中茁壮成长。
“和”乃自然的本质。可见,“和解”成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合”就是生命幸福的根本遵循,就是让生命在各种错综复杂价值关系中圆通互摄的重要手段。简而言之,“和合”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让生命主体与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之间达致持续“中和”,才能激发生命潜藏的蓬勃生命力。《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还有,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长”和卢梭倡导的“天赋自然生长论”两种思想,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非常强调“自然”,成为教育的科学方法论,更是培育和合的自然禀性、社会目的、生命价值的重要秘诀。换言之,教育史上两位哥白尼式人物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发,教育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重点是促进生命主体协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和合发展,促进其社会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故此,德性教育的过程一定是在尊重生命本源的基础上,把学生看成教育过程中最大的变量,提升孩子从小学会与周遭矛盾和合的能力,延续身心和谐、人际和睦、人文和同的生命状态,进而促进生命自然生长。所以,本人在原有德性教育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立德尽性、守和化育”的育人策略,并付诸实践和凝练提升,继续深入探寻德性教育的本真,直面人是以一种关系形式的存在,始终坚持生命主体的立场,让教育的过程成为引领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的过程,让“和合”的过程变成促进生命积极向上发展的势态,形成“致和化育、合变尽性”的理想育人境界。主要从五个方面引领推进:自我认知——本我与超我之和合、涵养德性——个体与他人之和合、顺应自然——主体与客体之和合、增进价值——生命与使命之和合、坚定信仰——学识与人文之和合,从而促进个体在人类的接续发展中顺应,在社会横向发展中融通,使个体天性与社会目的统一,个体需求与社会价值协同,进而促进每位孩子生命华彩绽放。(www.xing528.com)
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也不能独善其身。在每个社会行业和成员之中处处潜藏着“内卷”的陷阱,面对危机,每位教育人都不能“躺平”,必须主动有为。教育,让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成为了实然的行动和应然的发展。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世界和合,才有可能与世界一起奔跑。每位教育人面对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灵动生命时,都是需要爱心、匠心、恒心去点燃和培育。唯有立足人本、因材施教、和合顺导,才有可能激越生命成长的潜能,让其绽放和而不同的华彩。
从教多年,本人始终对每个教育对象无比敬畏,对教育这份事业满怀热爱忠诚。经过长期教育实践,本人深刻感悟到“和合”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早已像空气一样弥散在中华广袤大地和溶入每个儿女血液之中,成为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不可或缺的DNA。它需要我们在教育中传承和创新。“和”以共生共赢,“解”以自知自胜,“合”以成人达己,从而促进生命与世界和合,与幸福同行。现将自己的一些教育经验和思考整理出来,愿与各位同仁、家长分享,期望能够引起大家思想共鸣,我心足矣!
黄志煊
2021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