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培养孩子与世界共生共赢

教育:培养孩子与世界共生共赢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所谓,“和”以共生共赢,“解”以自知自胜。实际上,孩子自身才是教育的最大自变量,教育是“为人”,更要“人为”。而志煊校长的著作告诉我们,衡量生命的尺度应该不只是时间,而应该是思想、行为,还有眼光和视野,尤其是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志煊校长从事教育多年,担任中小学校长职务24年,又是广东省新一轮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长期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具有理论又富有经验。

教育:培养孩子与世界共生共赢

读完志煊校长的新作《教育——让孩子学会与世界和合》,让我特别的惊异。正如书名所揭示的:教育就是培育孩子对世界的和融理解能力,提高主体与世界的和合程度,从而持续增强生命适应能力,学会与世界一起向美而行。尤其是“德性”“关系”“矛盾”“和解”“和合”几个概念在脑海里浮想联翩,而挥之不去的却是“和解”“和合”两个词。书中以“和解”为方法,“和合”为方向,阐释了“育德性”“好关系”“衡矛盾”“求和解”“致和合”的看世界的新颖独特观念,进而呈现出“育德性”的理念,“好关系”的思维,“衡矛盾”的标尺,“求和解”“致和合”的智慧。读来令人心头振奋。

教育与世界是一对天然的关系,人与世界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和解”就是教育人理性地走向世界的最好的“通道”。而用“德性”与世界沟通,用善良与他人沟通,用包容和理解与充满变化或矛盾的世界“和解”,用智慧与自己“和解”,让自己与世界和合共进,这是多么睿智的成长之道。或许这就是《道德经》上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至理处世哲学。知人是如此,知事察物亦然。毋庸置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有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与世界才算聪明,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正所谓,“和”以共生共赢,“解”以自知自胜。于是乎,“尊德性”“好问学”“好关系”“求和解”才是教育的本质追求,走进世界的最好方式。

用和合的理念,引领孩子迈向生活中的世界,进而探究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从这个世界中获得生长的能量,发展睿智的眼光,培育与世界共处的能力,这是教育与生活的重要使命。

的确,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每位教师的热切追盼和每位家长的天然使命,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孩子的成长话题是谁都绕不开的普适话题,甚至孩子点滴进步都会牵动家长敏感的神经。俗话说:“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换言之,适合成为教育过程的内在诉求,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家都知道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所处的这个教育与生活的世界。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靠教育者通过采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内容,促进孩子按预定的教育目标发展,并认知这个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者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时时处于一种适合的状态。众所周知,外界的教育影响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主体具备适时而动、因地制宜、应势而谋的调解能力,才有可能化解一切矛盾,主动契合身边各种因素,延续自身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归根结底,教育就是培育孩子主动与身边的一切因素相互调解的能力,促进主体生命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持续、和谐发展和提高。

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培育孩子主动去调解自身与周遭的能力是关系到教育的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话题。而在现实教育中,很多人误认为决定孩子的发展快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家长的学历程度、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却把孩子看成教育过程中的最小变量。实际上,孩子自身才是教育的最大自变量,教育是“为人”,更要“人为”。只有激发受教者的主体性,让其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个人只有恰切处理好自己的内在关系、类关系、自然关系,才会让自我站位准确、方向正确、发展自然。(www.xing528.com)

收到志煊校长请我为他专著作序言的邀请,在我看完书稿的主要内容后,内心被他对教育专注的态度、执着思考的精神、充满思辨的论述感动了。在信息时代,很多校长抱怨工作事务繁忙,甚至连静下来读本专著的时间都没有,时间就在繁杂的信息洪流中被冲走,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志煊校长的著作告诉我们,衡量生命的尺度应该不只是时间,而应该是思想、行为,还有眼光和视野,尤其是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时间会给思想和行为提供丰富的条件,同时思想和行为可以将时间拉长,将世界融入自己的心里与生活。而作为人或者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和共融才会互利合生,向美而行。

的确,教育过程就是促进受教育者与自身、他人、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种动态发展、互摄圆融的过程,这个动态流的强弱与主体协同各方关系的积极程度息息相关。志煊校长从事教育多年,担任中小学校长职务24年,又是广东省新一轮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长期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具有理论又富有经验。他经过思考和实践撰写的文稿,能从“人是以一种关系形式存在”的独特视角追寻教育的本真,提供教育的借鉴和思考。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历史渊源,又有卢梭“自然教育主义”和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论依据。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自育共生。本书从“认知自我——本我与超我之和合;涵养德性——个体与他人之和合;顺应自然——主体与客体之和合;追寻价值——生命与使命之和合;坚定信仰——学识与人文之和合”五个方面组织篇章结构,每个章节提出相应10个辩证话题,每个话题扣人心弦、鞭辟入里、发人深思,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涵盖了心理、道德、思想、政治、价值、信仰等方面的教育,每个章节主题内容非常接地气。通读全书让人有一种高端思辨、学思结合、体用相生、趣味横生的感觉。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对广大教育者如何引领孩子与周遭协同、与世界和合,促进孩子自然生长,带来深层的感悟,并成为一本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工具书。

李季

2021年6月

(作者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