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一般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市场前景十分明朗,盈利空间也非常广阔。全球创意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在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会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资源储备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需要。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范围从最初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辐射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201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达到10.75亿元,逐年大幅度攀升,增速明显高于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增长速度,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达26.1%以上。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促进作用日益强大。但相比欧洲的平均占GDP的比重10%~15%,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巨大。
(一) 国内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地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1. 上海
上海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118.02万人,实现总产出642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2]。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建筑设计、咨询服务业经济规模较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用2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2. 北京
北京创意产业起步虽晚但进展很快,北京市政府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为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6年年底,北京市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中国 (怀柔) 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软件园。这些集聚区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促进和示范作用。第二批11个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4月授牌,其规划定位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管理和运营比较完善。从2005年至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高达20.3%,占北京生产总值比重从9.7%提高到12%,成为北京服务业中的第三大支柱产业[3],领跑首都经济发展。2011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
3. 深圳
进入新世纪,深圳市政府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先后举办了六届国家级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继高新技术、物流和金融之后的第四个支柱产业,并建设了大芬油画村、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宝安西乡国际摄影产业基地、大望文化高地、雅昌艺术馆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深圳的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由设计而衍生的系列产业,印刷、动漫、建筑、服装等。深圳将建设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和先锋城市之一。到2020年,深圳的发展目标是: 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11%左右,成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4. 其他
目前,国内其他几个城市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如长沙、杭州、广州、成都等。长沙的创意产业基础较好,长沙娱乐电视业发展前景良好,如长沙卡通艺术节、金鹰卡通频道,都说明长沙的创意城市特色有着独特的地位。杭州创意产业的标志是该市最大的设计联盟——LOFT49,这片运河边近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汇聚了17家艺术机构。
(二)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优质的创意文化产品尚不充足,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甚至出现产业泡沫。一些地方政府不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盲目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园区,以至于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1. 盲目跟风,急功近利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高端、高效、高知识、高文化、高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只有当本地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立足本地文化,挖掘本地特色,才能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盲目跟风,花费巨资和大量土地建立大型产业园区,又没有大量创意企业入驻,不仅不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本地发展经济的负担。
2. 创意人才极度匮乏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度匮乏,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其中急需两大类人才: 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 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
3. 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深度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如何把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而在全球经济文化竞争中产生巨大的竞争力。依托优秀文化的渗透力可以使产品的辐射力得到空前增强,驱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在这方面,我们的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深度。(www.xing528.com)
4. 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生命线,但目前国内创意文化行业中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屡见不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力的保护会严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创意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
5. 创意园区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中国各地在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中,出现了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京沪两地众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或由政府大力推动,或由企业摇身演变而来,园区规划多集中在硬件和形象建设上,诸如商业模式、发展方向、园区定位等问题仍没有深入细化。随着各大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创业园区的租金日渐高企,如上海卢湾区8号桥园区的日租金已达每平方米7元,园区内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外迁,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看到喜人成绩的同时,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看到成果与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 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还要加大力度,针对当地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制定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避免政策出现盲目性和无针对性的现象。如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策略,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监管,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提供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 立足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源泉。中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却因缺乏好的创意和包装,致使很多资源都处于闲置中,甚至为他人所利用。日本游戏公司大规模将中国古典名著申请注册为游戏产品商标,《西游记》、《孙子兵法》、《天仙配》在未来几年都将变成好莱坞大片。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结合高科技来创新和发扬光大,才能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创意产品。
(三) 培养创意人才,鼓励创新
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既包括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创意设计人员,也包括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擅长将作品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人才培养要面向创意经济主战场,加强对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设立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快对创意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立足本土同时又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同时要做好创意产业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要完善人才评判标准及使用机制,形成激励人才发挥创意才智的氛围。
(四)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它的易复制性使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交易 (贸易) 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举措。
(五) 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仍相对单一,以政府投资为主。可借鉴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做法,建立各种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营造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民间、外商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形成“谁投资,谁受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搭建创意产业化的平台,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从而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分析》,http://www. doc88. com/p-584429761666.html,访问日期,2012-12-28。
[2]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3] 张景华、杜弋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20%占生产总值12%》,载《光明日报》2012年1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