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达·芬奇密码》:助推全球图书市场斩获成功

《达·芬奇密码》:助推全球图书市场斩获成功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达·芬奇密码》的畅销已成为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达·芬奇密码”和“丹·布朗”也成为文化符号,代表着当今通俗小说的风向以及众多读者的审美趣味。《达·芬奇密码》的畅销是图书出版机构出色的市场化运作和营销之果。而布朗则表示,他只是在《达·芬奇密码》的写作尾声才参考了《圣血和圣杯》。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成功地消除了精英与通俗文化的对立,使“通俗”与“高雅”并列、融合。

《达·芬奇密码》:助推全球图书市场斩获成功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它的创作模式和《国家宝藏》系列类的美国电影如出一辙,其悬疑建立在非凡的想象力和大胆的猜想之中。历史留下了太多不可获知的秘密,后人只用猜测来填补这些空白,用无懈可击的逻辑来与真实相连,让观众分不清是真是假。或许每个人看历史的眼光都会不同,都有自己的角度,这便是密码发生奇迹的原因所在。

一、密码奇迹

《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 是美国作家丹·布朗 (Dan Brown) 的一部知识性悬疑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它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强烈欢迎,连续两年夺得美国全年图书销量冠军,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纪录。该书目前已被译成近50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出版发行,印数已达8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之一。这本书将宗教科学、历史、艺术符号学、推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基因不留痕迹地糅合在一起,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激起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由该书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也于2006年5月19日在全球公映,全球票房收入达2.24亿美元。《达·芬奇密码》的畅销已成为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达·芬奇密码”和“丹·布朗”也成为文化符号,代表着当今通俗小说的风向以及众多读者的审美趣味。

二、《达·芬奇密码》风靡世界的秘诀

《达·芬奇密码》能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除了内容上强大的吸引力之外,在营销运作上也有自己的非凡之处。

(一) 对历史进行颠覆性解读,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世界历史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基督教任何层面上的解读,都会引起关注。然而如果仅仅把小说与历史进行简单的联系,并不一定就能使小说变成畅销小说,真正吸引观众的是小说对历史的阐释策略。《达·芬奇密码》就是一部取材于并颠覆了基督教历史的传奇悬疑小说,曝光了基督教正统过去的真相,颠覆了基督教对历史的诠释,如玛利亚在《圣经》里被描述为一名妓女,而在小说里玛利亚是有皇家血统的贵族,不但是耶稣的妻子,还怀上了耶稣的骨肉。这些新颖的观点极大地震撼了读者,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也招致了来自天主教和其他基督教团体、历史学家、艺术史家的批评。小说还有很多值得现代人思考的观点,比如小说揭示了基督教历史上对女性的压抑,对女性在基督教的历史地位提出了非常有现代意义的质问,对耶稣的神人二性和对苦修的质疑,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主题的标新立异和构思敏慎严谨,以及激发读者的探奇心理,是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

(二) 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文化当成实业来办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图书市场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传统的图书出版营销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图书出版必须遵从商业化运作的模式,遵循市场规律,把文化当成实业来办。《达·芬奇密码》的畅销是图书出版机构出色的市场化运作和营销之果。出版商在宣传推广时与各种商业机构合作,通过小说、网络、游戏、手机、博客、竞猜、实地寻访等多种手段,把作品的神秘性和期待欲营造得淋漓尽致,与经销商和读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以提高图书的影响力。通过立体化营销,使小说持续拥有强大的销售热度。

(三) 原出版商的有效营销,促成中国市场的火爆(www.xing528.com)

由于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不同,中国人一向对国外的宗教或者悬疑小说没有足够的兴趣,尽管近年来西方文化随着电影和网络的力量逐步渗透,但《达·芬奇密码》如果没有出版商有效的营销,不会在中国成为畅销书。该书在中国市场的火爆,离不开原作出版社在美国所做的一系列宣传打下的基础; 而在美国的畅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书局通过各种广告宣传手段对市场的影响和对读者的引导。中国读者在中译本面市之前就已通过各种媒体有所耳闻,并翘首期待,这为小说在中国的畅销奠定了基础。2006年5月《达·芬奇密码》电影在全球上映之前,各式各样的相关产品打着绝版、限量版的旗号,沸沸扬扬炒作了许久,《达·芬奇密码》自然成为影迷们的挚爱,《达·芬奇密码》借助影视媒体的力量着实又火了一把。

三、《达·芬奇密码》遭侵权官司

就在《达·芬奇密码》在全球引发销售高潮的时候,小说作者布朗却遭遇了侵权的指控。伦敦高等法院2006年2月27日开庭审理英国历史学者麦克尔·贝吉特和理查德·利指控小说《达·芬奇密码》剽窃其著作一案,两位历史学者称《达·芬奇密码》在主题思想上抄袭了他俩合著的《圣血和圣杯》一书中的研究和内容,甚至有部分语言都是照抄的。而布朗则表示,他只是在《达·芬奇密码》的写作尾声才参考了《圣血和圣杯》。

英国在1709年就颁布了保护版权的法规,根据现今法律对版权的规定,一本著作的主题思想不受版权保护,但其实际内容受版权保护,直至最后一名作者死后70年。因此,布朗可以利用他们的主题思想进行自己的写作,但不能直接抄袭他们的著作。法律界人士认为,如何界定一本书的主题结构,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如何证明剽窃,此类的法律技术问题是法院审理此案的难点所在。

由于双方的著作都进入欧美畅销书排行榜,在世界上有大批读者,这场官司格外引人关注,实际上这场官司都给《达·芬奇密码》和《圣血和圣杯》做了免费宣传。

四、案例点评

《达·芬奇密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作者对历史颠覆性的解读,还得益于作者将阴谋与惊悚巧妙地糅合到诸多精心设置的悬念当中,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令人着迷的神话; 它借助现代化的营销手段,使这部小说风靡全球。如《纽约时报书评称《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令人愉快的知识悬疑小说,自《哈利·波特》出版之后,还没有一位作者设下这样的圈套哄骗读者,诱使他们屏住呼吸来追逐情节,并罪大恶极地公然以此为乐。诸如此类的主流媒体的大力推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成功地消除了精英与通俗文化的对立,使“通俗”与“高雅”并列、融合。小说中既充满了谋杀、恐怖、侦探、解密、悬疑、追捕、言情等典型的大众文化的元素,又涵盖了艺术、文学、宗教学社会学、符号学等这些高雅文化的因子,这正契合了当前大众特殊的文化需求,顺应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趋势。当读者在阅读《达·芬奇密码》时,不但能够感受到时尚的气息,享受通俗小说的娱乐性,而且还能捕捉到些许高雅文化的味道,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快感。

随着中国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也开始走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在中国特殊的背景下必然造就文学的新模式,而《达·芬奇密码》正好是这种模式之典范,因而小说在这种文化语境下的畅销也就成为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