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成为江苏卫视的一张王牌,势如破竹,大有横扫千军之势,以一己之力提高了电视台的品牌总体价值,并引来了纷纷效仿。模仿者努力复制,却像山寨手机一样,虽然功能俱全,却总不在一个档次上。《非诚勿扰》一直被模仿,没有被超越。
一、《非诚勿扰》的成长过程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融入新颖的娱乐化等因素的新派相亲交友节目,从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截至2010年6月6日,共30余次取得同时段收视第一名,同时包揽了2010年前23周中的15次全国卫视周收视率总冠军,以4.53%的收视率刷新了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击败了盘踞娱乐节目收视王宝座长达10年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成为综艺节目新的“收视之王”,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再度走向台前,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5]。
《非诚勿扰》犹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再度点燃了观众对交友节目的观看热情,2010年2月初《非诚勿扰》在网络上的检索量突破10万次,在改成双播后日检索量就基本保持在30万次以上,播出次数更是达到百万次。《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它的互动方式完全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交友形式,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了新颖别致的交友平台。因此,这样一个既包含关注年轻人交友需求的服务性,又具有争议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社会话题的节目,在播出后一跃而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王牌节目,稳坐收视率的头把交椅。
由于节目中一些带有负面效应的言论和行为,国家广电总局在2010年6月9日下发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大热荧屏的各大卫视相亲节目遭到棒喝,被点名的《非诚勿扰》节目组在接到通知后表示已经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仔细检查节目内容,严格对照执行。经过改版的《非诚勿扰》中不再介绍男嘉宾的工资数目; 女嘉宾明显少了以往犀利的言论和争吵,变得温和许多; 敏感话题也大量减少; 男女成功配对数和亮灯数明显比以往有所提高。虽然这一次全面的检查整饬使收视率出现下滑,但仍挡不住后继者,而且已将单纯的相亲节目扩展出了一条龙服务。
二、《非诚勿扰》成功的经验
借助着同名电影获得的巨大成功,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顺势而上。它是一个年轻的定位准确的服务性节目,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新青年的价值观念、情感思维等,它的成功离不开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归因于自身良好的定位和运作。
(一) 情感的公开化展示充分满足了观众的窥视猎奇心理
《非诚勿扰》抓住80后甚至90后年轻人率真、张扬的性格特征并予以充分挖掘,通过小小的交友舞台向人们展示出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婚恋价值观,折射出多样的文化人生。这种借助聚焦80后真实的婚恋观公开展示时代婚恋观和社会文化的电视节目形式,完全揭开了道德家的遮羞布,原生态地记录了越来越功利和物质化的社会现实,展示了生活原貌,充分契合了观众的收视期待; 大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窥探与猎奇的心理,让观众不自觉地加入到台上嘉宾与主持人的讨论中去,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使得节目收视一路攀升,成为收视冠军。
《非诚勿扰》创办者最精明之处在于,将真人秀和现实社会生活很好地融合起来,它并不以成功配对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节目平台向人们展示当代人面对婚恋问题的真实反映,展现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价值观的碰撞。它采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节目嘉宾“真人秀”的节目形式,使节目产生更具娱乐性和真实性的效果,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节目中女嘉宾们随时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与要求,甚至对男嘉宾毫不客气地挖苦与讽刺,不时冒出的狂言猛语,使观众无疑在欣赏一场精彩的“脱口秀”表演,满足了观众的同位心理,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观赏和娱乐的需求。
(三) 主持人的成熟稳重为节目增添了独特魅力
《非诚勿扰》在选择主持人时,为了让节目更加厚重而选择了以严肃路线著称的孟非,正是跳出了娱乐节目主持人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俗套,赋予节目以理性沉稳的气质。而另两位主持人是擅长心理分析的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和美女心理学教授黄菡,他们不时给嘉宾一些建议和提示,帮助嘉宾和观众抛开世俗的表象,努力挖掘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这实际上暗含了一定的节目深度。三位主持人一位站在场上,两位坐于场边,张弛有度,相得益彰,改变了传统节目中主持人都站在台上进行主持的旧模式。此外,其中两位主持人“光头”的形象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四) 创新的编排设计提升节目的价值定位
该节目以“非诚勿扰”为活动名称,既借电影《非诚勿扰》余温达到宣传效果,也点明了活动真诚的风格,赋予了节目很好的价值定位。节目结构设计清晰明快: 每一位男嘉宾从出场到离开即构成一个板块,每期节目五个板块,使中途观看的观众也能很快切入; 每一个板块内部又采用渐进式的结构方式,使得整场节目高潮不断。同时,现场音乐的恰当运用和现场同步收音方式充分烘托了现场的气氛,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现场气氛变化,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更体现出了节目的编排特色。《非诚勿扰》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编排,把一个“俗”节目,做出了高品位。
(五) 戏剧性的演绎营造悬念冲突不断的节目形态
节目安排的游戏规则合理准确又充满趣味,悬念与冲突不断,整个节目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戏剧性的变数,颇有情节剧的味道,引导观众和嘉宾、主持人一起去探寻结果。这种悬念和节目情节融合的方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悬念又在节目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以解答,使观众获得了完整的体验。
《非诚勿扰》作为一个带有谈话性质的相亲节目,嘉宾和主持人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不同人生态度、价值观的碰撞冲突,能够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起到引发观众兴趣、共鸣和思考的效果,也使节目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三、《非诚勿扰》存在的问题
某一时期节目中嘉宾言论出现在价值取向上的不良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前期的节目制作中,过分渲染金钱理念虽然造成了轰动的效应,带来了很高的收视率,但却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给原本浮躁的社会又添了一把干柴。
(一) 节目嘉宾真实性饱受质疑(www.xing528.com)
电视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在策划上用尽手段,但长此以往,就让人产生了不真实的疑问。《非诚勿扰》节目开播后,人们便对嘉宾及节目的真实性进行了广泛猜测。网友关于节目的托儿的信息披露,就曾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二) 难逃刻意制造矛盾冲突之嫌
《非诚勿扰》节目组尽量选择差异大、不同类型的人来参加节目,外貌、年龄、身份、地位千差万别的男女嘉宾齐聚一堂,展现多种多样的人生,也体现出各式各样的婚恋选择。但因为落差太大,让人产生一种刻意制造、精心策划的意味,节目组难逃刻意制造话题和矛盾冲突的嫌疑。
(三) 多种“媚俗化”元素贯穿节目始终
《非诚勿扰》作为一个相亲节目在展示当代择偶观的过程中,对民生、金钱、房子、车子、欲望、情感等流行话题进行了夸张和放大,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和颠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猎取人们“好奇心”的最大筹码。“拜金女”、“豪宅女”在这个公共的舞台上显得恶俗至极,使节目组难逃“媚俗”的骂名。这种以爱情、征婚的名义而展开的一种唯我独尊的表演,对金钱的崇拜,也许是导演为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但却影响了节目的正面社会效应。
四、案例点评
以对“80后”年轻人婚恋观的关注和探讨为主要内容的《非诚勿扰》开创了中国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新天地,其创新的节目策划以及悬念的营造、差异化的设计和娱乐化的色彩也让婚恋节目走出了狭窄的诉求,具有了丰富厚重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策划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主持人乐嘉说,《非诚勿扰》是一个人生舞台,一个人性的舞台,人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面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看法,来引发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个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6]。
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不仅仅看到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他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节目中的观点,也会交流自己和身边人的观点和态度。这种超越了“相亲”的界限,而进入了一个探讨“当代年轻人情感婚恋和家庭生活价值观”的更高境界的现象,恰恰就是《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为观众、为中国电视业乃至为整个社会作出的最大贡献。
思考题
1. 试论我国当前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及其原因。
2. 谈谈我国电视节目如何借鉴外国同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
3. 谈谈当前综艺节目如何实现亲民而不媚俗的内容与节目形式。
4. 谈谈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创新。
[1] 刘阳:《〈同一首歌〉的品牌化经营》,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3期。
[2] 《新周刊》2005年中国电视节目榜http: //ent.sina.com.cn/v/m/2006-03-17/23241019689.html。
[3] 王云峰:《〈快乐大本营〉:开全国娱乐节目先河》,载《当代电视》2008年第11期。
[4] 数据来源:《南方日报:揭秘数字超女疯狂收视率广告报价》,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828/1021186008.html,访问日期2012-12-28。
[5] 百度百科: 《非诚勿扰》,http: //baike.baidu.com/view/1664023.htm。
[6] 《解读〈非诚勿扰〉》,载《扬州晚报》2010年5月2日,http://www.yznews.com.cn/yzwb/html/2010-05/02/content_128701.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