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是中国喜剧贺岁电影的开创者,他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和享受。《非诚勿扰》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冯氏品牌在中国土地上更加根深蒂固了。艺术源于生活,冯氏品牌紧紧地抓住了这一本质。
一、冯氏品牌的形成过程
影片《非诚勿扰》先后打破了多项由冯小刚自己保持的票房纪录,6天过亿,13天破2亿元,19天突破3亿元,公映一个月即达到3.4亿元[2],成为继吴宇森之后第二位跻身“3亿俱乐部”的中国电影导演。《非诚勿扰》堪称2006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电影,作为一部“非典型冯氏喜剧”,摆脱了昔日那种小品化、拼贴化的特点,把希望与绝望、喜剧与优雅等多种矛盾元素合理地重叠在一起,一种新鲜的冯氏风格呼之欲出。葛优凭借《非诚勿扰》入围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争影帝,冯小刚则凭借《非诚勿扰》竞争最佳导演奖项,舒淇凭借《非诚勿扰》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女演员,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港台女演员。
1997年底,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亮相,这部讲述梦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贺岁片备受国人喜爱,当年全国票房达3600万元人民币,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后,冯小刚导演的几部贺岁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和《天下无贼》等,都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也创造了冯氏的贺岁品牌。《非诚勿扰》再一次将冯氏喜剧的所有特点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流水的女演员,不变的葛优脸”是对冯小刚电影演员模式的套路化概括[3]。葛优充满着黑色幽默的精练台词加上那张天生喜感的脸,已是家喻户晓的冯氏喜剧经典。而《非诚勿扰》中大量的沉默镜头和时常出现的空镜头,赋予了影片一种沉静的气质,精彩地呈现出了葛优的另一面。此外,已经在影视等其他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观众地位的范伟、冯远征、胡可、徐若瑄等人“友情客串”的镜头,配以完全为其量身打造的肢体语言和幽默台词,加上与演员自身形象气质的反差或贴近,产生了意料之中而又意想之外的捧腹效果,成为影片主演之外最大的亮点。
2010年12月22日,《非诚勿扰Ⅱ》在全国上映,葛优、舒淇、孙红雷、姚晨、廖凡、安以轩、邵兵等演员参与演出,续写了票房神话。
二、《非诚勿扰》等冯氏品牌成功的经验
人间日常生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能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到现代社会的广阔天地中,触摸普通人的感觉,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有价值的艺术品。
(一) 打动人心的日常生活故事
表现日常生活故事正是冯小刚的拿手好戏,冯小刚的贺岁片几乎都在讲述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遭遇,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巧妙地融进影片中,以冯氏幽默穿针引线,构成了一个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故事,大众性的题材选择令观众觉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最可贵的是冯小刚典型的平民风格的叙事方式,在讲述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时,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批判眼光去看待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而是以一种平视的眼光甚至可以说是以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来看待故事。
(二) 迎合大众口味的表达方式
冯小刚不仅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且非常善于将这些故事烹制地符合大众口味,在触及一些社会热点以及嘲讽社会现实的问题上,也往往以一种充满温情的叙事以及出人意料的喜剧结尾对观众躁动不安的心灵进行按摩。在故事情境上也极力满足观众的视觉快感,不断地变换故事场景,将核心情节放置在国外的名胜地,充分展示异域风情,满足观众对“看”的需求与期待。冯小刚用张弛有度的叙事方式构建出一个又一个个好玩好看的故事,充分满足了大众对电影故事性和情节性的期待。
(三) 无伤大雅的调侃语言
冯小刚的电影最具魅力之处就在于其电影语言的运用,自然、幽默、诙谐、自嘲构成了特有的冯氏幽默,有人将他的电影语言称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特的京味调侃。冯小刚能在熟知观众心理的基础上娴熟的运用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技巧表现人物性格,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冯氏幽默语言的渴望,又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电影的水准。
《非诚勿扰》在表达上充分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在此基础上又调皮地加入一些很有分寸和尺度的调侃语言,让受众心中一惊一喜一乐,产生了很好的共鸣和反应。
三、《非诚勿扰》存在的问题
冯氏品牌已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非诚勿扰》的改变极具艺术性。但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有疲劳的那一天,不变的葛优脸就是最原始的路基,变换的女明星就像周围的花一样,当人们看惯了牡丹的时候,修路工便明智地换成茉莉,并立一些广告牌作为点缀,路还是原来的路,没有改变。而如果一切都改变的话,也就不再是冯氏品牌了。(www.xing528.com)
(一) 电影人物形象的过于单一化
冯小刚的电影人物具有的幽默和调侃典型性特质是其深受观众喜爱的因素之一,这种过于相似的人物形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使人们产生对此类形象的厌倦和对新形象的呼唤。另外,女性形象在冯小刚电影中属于从属地位,在影片中的笔墨明显不足。《非诚勿扰》中葛优毫无疑问地是绝对主角,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中心人物,虽然“冯小刚+不变的葛优+流水的女演员”是冯氏喜剧的特点,但是为了影片的可看性、可读性,也应该加强对女性角色的刻画。
(二) 电影不能为商业而商业
《非诚勿扰》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批评的声音,如观众普遍认为广告植入太多,剧情台词、镜头取景、演员表现都很一般。导演为电影能获得好票房而在商业性方面做出努力固然无可非议,但为了增加笑料而故意穿插可有可无的戏份,或为了某些商业目的而选择与自己风格不符的作品或不适合自己电影风格的演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四、案例点评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的诸多贺岁片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影片,它最突出的风格是既散漫又随意,在这种远离“宏大”与“深度”的情节中,把冯小刚骨子里的搞笑、讽刺,渗透着伤感和理想主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松散的情节聚合成一种更真实的力量。就《非诚勿扰》而言,冯小刚的贺岁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民风格,即以普通人的视角、老百姓的表达方式讲述适合老百姓口味的日常生活故事,在电影市场中创造了一个知名品牌。冯小刚的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善良让人感动,讽刺让人兴奋; 看冯小刚的贺岁片,几乎成为都市人一档固定的贺岁节目。
冯小刚在引导和培育电影市场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将电影商业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他的作品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他的成功之处值得中国电影人去深入研究和借鉴,不足之处需要电影人探讨和改进。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不断进步,中国电影文化才能不断繁荣,提升观众品位,丰富大众生活。
思考题
1. 一部电影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2. 谈谈品牌策略对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
3. 谈谈3D电影技术的利与弊。
4. 谈谈我国商业电影发展的关键因素。
[1] 陈蘅瑾:《“大片”夹缝中的光亮——评电影〈疯狂的石头〉》,载《电影评介》2006年第17期。
[2] 刘洋、路敬元: 《浅析冯小刚与他的〈非诚勿扰〉》,载《电影文学》2009年第5期。
[3] 刘洋、路敬元: 《浅析冯小刚与他的〈非诚勿扰〉》,载《电影文学》200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