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实践:促进公共文化供给改革,服务群众和引领风尚

重庆实践:促进公共文化供给改革,服务群众和引领风尚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有效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设施、人才、经费等资源,促进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近年来,四川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供给服务水平,掀起文化惠民新高潮,扎实起到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良好作用。

重庆实践:促进公共文化供给改革,服务群众和引领风尚

①在公共文化方面争优创先。在四川乡村,文体活动室里既能读书看报增长见识,又能休闲娱乐锻炼身体,还能进行农技培训,普及政策、法规、科学知识。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效能,省文化厅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在全省开展了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16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迈入国家等级站(中心)行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省在全国首创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经费“县管站用,站管村用,项目申报,据实拨付,绩效追踪”的免费服务资金管理模式,成为公共经费足额用于农村的突破口,此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②整合资源转变文化传播方式。为有效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设施、人才、经费等资源,促进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2014年6月4日,宜宾市珙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群众文化理事会”,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理事会管理新机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真正实现“把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交给农民群众自己管理”;宁南县自筹资金1000万元实现全县小学书屋建设全覆盖,为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室)的建设添上锦绣一笔。

③服务均等,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幸福指数。以“建文化室、建图书室、送读书卡、送维权卡、送培训卡”为主要内容,为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农民工等提供低保文化服务,实现了从“文化下乡”到“文化驻乡”、从“文化吃饱”到“文化吃好”的跨越。(www.xing528.com)

近年来,四川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供给服务水平,掀起文化惠民新高潮,扎实起到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良好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