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需求导向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重庆实践

需求导向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重庆实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本次调研,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主要模式有五种,详述如下。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65个社区、108个行政村,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300余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北碚区户籍人口数达63.18万人,常住人口77.09万人,城镇人口60.97万人,城镇化率79.09%。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为415.41亿元,占全市的2.9%,其中第一产业13.79亿元,第二产业279.16亿元,第三产业122.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238元。

需求导向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重庆实践

根据本次调研,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主要模式有五种,详述如下。

(1)政府供给模式

政府决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规模结构,它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经由政府直接生产或间接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在该模式下,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决策者和安排者,其他社会主体是参与者和协助者。社会化主体在决策制定、项目建设等方面处于从属地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政府起协助和配合作用。政府供给模式如图3-8所示。

图3-8 政府供给模式

1)政府直接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是指公共文化产品由政府部门亲自提供或建立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来提供。采取这种方式供给的主要是基础性或普惠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如乡镇文化站博物馆广播电视等,政府提供全部建设经费和事业发展所需经费,保证这类文化事业单位的设施、资源和人员编制。在这里,政府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管理者和服务的提供者。

2)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农村匮乏的文化供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2015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在各地方政府展开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实践,杭州、江苏、广东等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间接提供是政府运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交给政府以外的组织,由政府以外的组织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政府购买是政府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下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指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交给有资质的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财政中支付其相关费用。在这种形式下,政府不直接安排和生产,而由政府外的组织负责安排和生产公共文化产品,政府向其购买或采购后无偿或低收费提供给农村居民。这种做法将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离,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在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之间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项目购买,一种是岗位购买。目前更多地体现在项目购买上。譬如在文化下基层活动中,可用政府购买演出活动的方式惠及农村居民;政府采购数字电影,通过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送达农村;政府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供给民间艺术团体使用。至于岗位购买,在县市图书馆、博物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临各种接待任务和安保、保洁任务,对安保、保洁工作和讲解工作采取社会化管理,通过岗位购买,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当然,政府购买也会存在“寻租”和交易成本的问题,为此,政府按照“申请、审核、批准、拨款、跟踪”等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监管,如对各流动放映队和演出剧团及他们的演出剧目,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招标确认后,由各乡镇、村自主选择影片和剧目,保证政府采购文化服务的质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流程如图3-9所示。

图3-9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流程

【案例3-5】

北碚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兼具中心城区架构与近郊区的特征,是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65个社区、108个行政村,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300余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北碚区户籍人口数达63.18万人,常住人口77.09万人,城镇人口60.97万人,城镇化率79.09%。

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为415.41亿元,占全市的2.9%,其中第一产业13.79亿元,第二产业279.16亿元,第三产业122.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238元。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86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94亿元,同比增长61.0%;第二产业190.39亿元,同比增长37.1%;第三产业335.78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全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009—2013年,共建成区面积231.68平方公里。

十二五”以来,北碚区文化重点工程如雨后春笋,财政投入力度空前。据粗略统计,2008—2013年总投入就达10.2216亿元。实现了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直播卫星工程、镇(街道)文化站建设、北碚电影院改造、缙云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电视户户通工程(赠电视机)、广播村村响工程、《两江风韵北碚情》创作、作孚广场改造(纳入老城立面改造工程)、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抗战文化精品项目、图书馆改造工程、文物景点提档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

全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并实现常态化。年均送文化进村150多场,免费展览书画摄影作品3000余幅,开展大型阅读服务活动60余次,免费放映电影2100余场、4000余部。“缙云之声”合唱节被评为“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文化村村行”、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缙云欢乐大舞台”、“金色童年”少儿书画展、“农民工数字家园”、“青少年集体阅读”、非遗特色民间艺术迎春会演等多项连续性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在区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品牌。先后承担市级以上重大展演活动100余场次,赢得习近平吴邦国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市委、市政府的嘉奖表扬。2009年,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故事节少儿故事大赛”在北碚举行,并授予北碚区“全国少儿故事基地”称号。

歇马镇作为北碚区下辖的一个重镇,有10个村,2015年,北碚区文化委为其每个村购买4场文化活动,共计40场。节目类型多为歌舞类,内容较为多样,表演人员既有专业表演团队,也有村舞蹈队。

(2)村企共建模式

1)模式介绍

私营企业依靠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参与到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之中,承担具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和有效运转,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某些具体文化产品的生产中具备比政府、文化事业单位及非政府组织更多的优势。企业把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与自身宣传推介结合起来,通过认购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权、买断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的冠名权、合资合作开发文化资源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文化活动。一部分乡镇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在文化活动的规模、内容上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比,但由于工厂选址在农村,相对来说能够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多场次、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在这种乡企共建的模式下,小型乡镇企业同基层人民政府合作,企业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政府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企业提供文化活动表演,政府组织村民参与观看。村企共建模式如图3-10所示。

图3-10 村企共建模式

2)模式特点

①企业农民共建、实现双赢

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应自觉参与到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来,参与公益文化事业是获得社会亲和力和公众认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展企业的持续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增加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或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使农民享受到内容更加丰富、质量更加精良的文化服务。

②服务针对性强、普惠性略差

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能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多场次、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范围大多只能覆盖企业所在的区域,甚至某些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仅限本企业员工参与,即只能覆盖属于本企业员工的村民,所以普惠性略差。

【案例3-6】

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磨心坡村,地处东阳街道以北,东与天府镇交界,西与东阳村接壤,南与先锋村相邻,北与上桥村毗邻。面积4.4平方公里,辖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88户、农业人口1117人。辖区境内有天府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新区、天府磨心坡煤矿、磨心坡选煤厂、磨心坡火车站、程凯工贸有限公司、升位铸造厂、嘉丽家具厂、晶轮玻璃厂、矿泉水厂、裕达机电、帕泰克公司、重庆北碚磨心坡建材厂等几十家国营、民营企业。因为这样特殊的条件形成了磨心坡村独特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乡企共建模式,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重庆丰江医院联合磨心坡村组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江医院位于村委会旁,利用村活动中心的室外场地,经常组织健康养身讲座,为村民普及卫生知识,并组织村民参与趣味运动会,让医院的员工同村民一起开展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无形之中教导了村民要强身健体的健康生活理念。

丰江医院联合养老服务站为磨心坡村村民提供理疗和娱乐服务

参加丰江医院组织的趣味运动会的获奖证书

丰江医院借村组织会议室开会,定期在这间会议室开展养生健康讲座

磨心坡村新修建的体育场所,经常在这里举行村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

(3)巴南物联网模式

1)模式介绍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不对接、阵地空壳现象突出、资金使用效能不高、群众参与不方便等问题,2014年,重庆市巴南区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物联网试点,逐渐形成“你点我送、互联互通、政府购买、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如图3-11所示。

图3-11 物联网模式

公共文化物联网主要体现在文化服务与科技的融合上,通过搭建全市统一运转的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菜单式服务。具体表现为:全市性的一个主平台+所有区县子平台+所有乡镇为终端构成的网络平台,开通统一的服务电话;城乡居民、农民工、留守儿童等需求主体可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线上线下预约等形式实行“文化服务点菜”,各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供给主体根据资源状况及配送标准进行配送。

每月15日前,基层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会把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汇总,在巴南区公共文化物联网(电子配送中心)进行预约。巴南区文化委员会及时通知相关文艺展演团队、文化志愿者、辅导员做好配送准备,再通过巴南区公共文化物联网(电子配送中心)向公共文化物联网基层服务点反馈预约情况。

巴南区文化委制定了严格的配送主体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招募流程和入选标准,采取择优方式招募文艺展演团队、文化志愿者,承担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文艺培训和文博展览等配送服务;建立了申请、预约、安排、配送、考评、反馈服务流程,如图3-12所示。点单预约、配送服务、网上评价等环节,建立了征求群众意见、填写配送回执、百姓“评星”、群众意见反馈等一系列社会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每次服务的等次,并按等次支付配送补助资金和作为次年入选基本条件,形成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群众评判为标准的工作机制。

图3-12 巴南区文化服务流程

演出服务效果回执表及评分表

2)模式特点

①文化供给精准性

巴南区物联网模式“你点我送”是由需求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物联网上进行反馈,这样能更直接与准确地表达村民的文化需求,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主体需求的不对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完美契合。

②需求表达快捷性

当巴南区各个地方的群众产生了对文化的需求,他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主动传达自身的需求,利用物联网信息流通的快捷性,政府和社会可以快速地了解主体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文化服务标准化

巴南物联网模式对于配送主体有着严格的筛选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了配送主体服务标准和服务点预约基本条件,实行配送份额均等化,对基层服务点按村居数量统一均等分配场次,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发展。

④服务评判社会化

巴南物联网模式中建立了一个以群众评判为标准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征求群众意见、填写配送回执、百姓“评星”、群众意见反馈等一系列社会评价措施,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每次服务等次,按等次支付配送补助资金和作为次年入选基本条件。

【案例3-7】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金鹅村距界石镇约9公里,由51个合作社组成,全村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4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861亩。拥有4个水库资源,约150亩;主要以发展经济农作物萝卜、姜、藕等产业为主,其中打造特色产业——“白苹果”萝卜。村现有2106户5889人,社社通公路。

2015年11月11日,金鹅村迎来了政府安排的文化下乡团队和谐艺术团带来的文艺演出,这是本村之前在“巴南区互联互通平台”上向政府反映文化需求的结果。艺术团的到来,让村民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家为艺术团清扫本村提供的场地,并帮助艺术团搬运其带来的设施设备。在开演之前,村民有序坐好,积极配合,而艺术团也按照之前网上预约计划执行,达到了令村民非常满意的效果。演出结束后,本村会有一个代表填写“巴南区公共物联网基层服务点考评表”和其他手续,最终村民们欢送和谐艺术团离去。这就是巴南区物联网模式下的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物联网模式的运行确实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文艺演出

巴南区公共物联网基层服务点考试表

(4)志愿者服务模式

1)模式介绍

文化志愿者主要是针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而言的志愿者,是志愿参加相关团体和组织,或接受相关团体和组织的领导,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谋求物质、金钱等利益回报为前提,志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智慧和才华,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人。从目前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来看,志愿者服务的健全和完善在社区特别是农村文化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英国博物馆经营管理的手段之一——博物馆之友,著名的伦敦皇家美院之友多达10万人,每年为博物馆提供大量的志愿服务。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多种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活动,以形成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在当前应该优先鼓励志愿者到农村,特别是到偏远的农村去。文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属于一种无偿性服务,可以为政府公共财政节省大量资金,弥补公共财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资金短缺的现状。志愿者服务的参与人员大多是青年学生、退休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人员,他们都具有各自的专业知识,志愿服务可以弥补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尴尬。

这样的志愿者的类型有很多,比如个体:自愿为农村文化服务的个人;团体:为了文化服务而聚集在一起,为文化建设出一份力量;机构:政府会建立一些机构,免费提供文化服务,他们召集社会上一些愿意成为志愿者的个人聚集在一起,服从政府的安排,提供文化服务。

其中,对于农村文化服务建设有较大帮助的是高校志愿者和本地的中小学校提供的文化服务。因为他们具有较为专业的技能、比较自由的时间以及相对先进的理念,是服务群体中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

在高等院校和本地中小学校中,学生以自己的专业或课余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成立志愿者社团组织,并响应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托学校资源,利用师生空余时间,契合农村生活节奏,将专业化的内容向生活化转换,为本地村民带去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知识讲座和文艺辅导,同时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自愿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在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3-13所示。

图3-13 志愿者服务模式

2)模式特点

①成本低、效率高

志愿者提供文化服务活动,是不以谋求物质、金钱等利益回报为前提的,因此这种模式下的文化服务支出少。除此之外,其服务效率也是很高的,志愿者活动是基于本身的专业或业余爱好出发,所以其文化素质较高,服务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志愿者来源众多,因此基于个体技能差异形成的志愿者团队数量众多,能为周边村民提供的文化服务形式呈现多样化,而且,每个团队都是提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服务,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易于村民接受。

③长效性、时代性

就师生志愿者组织来说,其依托学校资源,有固定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和其他社会志愿者组织相比,师生志愿者组织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活动具有持续性;师生志愿者组织能发现社会需求,组织的志愿服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换言之,师生志愿者组织是具有显著“与时俱进”特质的志愿者组织。(www.xing528.com)

【案例3-8】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属于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该校师生利用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向周边的农村带去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尽一份力,同时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在西南大学周边的乡村都有西南大学师生的足迹,例如北碚区的天马村。据村民介绍,西南大学的师生在本村举办过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如法学院开展的普法宣传、计算机学院开展的计算机维修与操作讲解、美术学院开展的小学生美术指导课。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是文化志愿者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政府应好好动员这部分力量,加强政府、社区、高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长期性和高效性的文化服务。

美术指导室

讲堂室

(5)村自供自需模式

1)模式介绍

①村组织供给

由村委会干部或者村中比较有声望的人不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村中现有的资源(人才、空地、设施设备等),号召村民集体参与活动,例如文艺表演、运动会(骑车比赛、篮球赛、登山)、书画展览、摄影展览等,这种文化供给模式在很多农村中都存在,是文化服务建设中最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此种模式下的文化供给更加贴合村民的实际喜好,更容易调动村民对文化的需求。

②村民自给

通过走访调研多个农村,我们发现村民自给的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在每个村子都存在,在这种模式下,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提供文化设施或服务。村民自给,既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又可以提供文化活动,如组建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组建个体放映队、农村业余剧团、村民舞蹈队参与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农村基层政府通过制定符合本地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一方面积极鼓励村民自发提供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村民自给的文化内容进行约束,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文化育民的目的,如图3-14所示。

图3-14 村自供自需模式

2)模式特点

①服务质量高

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农村脱离了第三方文化供给,根据本村村民文化需求,由本村直接解决文化供给问题,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的文化服务供给非常贴近村民真实的文化需求。

②文化形式内容单一

公共文化设施基本由政府出资建设,由于文化服务设施投入相对巨大,村民自身经济方面能力不足,村民自给的文化服务被限制在文化服务内容上,文化服务形式单一;农民文化意识觉醒,表现为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及主动供给文化服务,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限制,导致其提供的文化内容过于单一,再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提供的文化内容进一步遭到限制。

③服务体贴,活动满意度高

这种活动主要是基于村民自愿,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活动,在心里有强烈的认同感。活动的形式和进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由村民自己选择,所以参与范围广,还有很多有才艺的老人会拿出“传家宝”秀一秀,会在村里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村民的价值认同。同时,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会提高村民和村组织的凝聚力。

④服务内容专业性差

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的信息滞后,这样就会导致村民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村民提供的文化服务大多数带有娱乐性质,其文化服务专业性较差。

【案例3-9】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道角村地处龙洲湾开发前沿,全村总面积原有10080亩、26个村民小组、3197户、7200多人,于2014年8月31日全部被征用,村民小组以及村民全部农转非。全村已建5个规范化安置房小区:金色田园、黄桷佳园、新成佳苑、北房嘴和高尔夫安置房小区。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道角农贸市场;二是水子坝工业厂房;三是狮子山老年公寓。目前正在筹备大山村农贸超市的建设,现已开展地勘和立面设计工作,即将进行招投标并尽快启动建设,建成投运后将为集体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由于经济发展较好,村民生活水平较高,所以在本村村委会书记和其他干部的带领下,本村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文化服务活动,比如骑车比赛、征文比赛、摄影展、文艺培训、院坝会、群众文艺演出等,在每次活动举办之前都会下发活动方案,让村民熟悉活动流程,以便大家积极参与,活动之后还会下发活动考评表,让村民表达自己的意见与需求,较好地了解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像这样的活动形式在其他区(如北碚区)均有所体现,这种形式在村民自供自需模式中所占比重较大。

摄影展

群众文艺演出

【案例3-10】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卫星村位于歇马镇西北方,全村面积5.2平方公里,碚青公路从村内穿过,交通方便,全村现有机耕路三条,长度约9公里,现经过多方面筹资全部硬化,全村主要人行便道均硬化;现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05人(其中城市512户),全村现有耕地3516亩,劳动力人口3041人。村内现有企业34家,2014年总产值6.3亿元,多数企业在碚青路沿线;村内有一个果树专业合作社,是区内“447”锦橙示范基地;现村内北碚区公租房工程正在建设。

江师傅作为卫星村的“文化中心户”,在自家的院子中建设了大约3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室外有活动场地(院坝)。每天文化活动室都会定时开放,服从乡镇统一管理。由于卫星村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新的文化活动场所正在修建中,村民江师傅就将自己家的100多平方米院坝无偿贡献出来作为村里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江师傅的老伴和蔼地介绍:“村民到这里只有几分钟的路程,现在来这里看书学习、锻炼身体的乡亲们越来越多,大家唱唱歌、跳跳舞,切磋一下球技,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好了。”由于村民自身能力限制,能够提供的文化设施大多局限于活动场所,就像江师傅提供的院坝,地的整理规范以及场所上的健身设施,仍然需要依靠村组织或镇政府的力量。另外,村民自给的文化活动,大多仅限于坝坝舞,虽然参与人数较多,村民的积极性也较高,但坝坝舞缺乏足够过硬的文化内涵,较难起到文化育民的作用。

江师傅老伴与调研人员合影

江师傅家的院坝(现为村民活动场所)

(6)NGO组织供给模式

1)模式介绍

NGO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者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NGO组织具有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服务、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功能。具有接近群众、运作成本低、服务效率高的优势,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总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它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既能连接政府又能沟通社会,还能集合社会资金。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NGO有着政府和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自身的灵活性,NGO能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分类较为明确,有自身的专业优势,能为农村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服务,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近农村居民,带动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热情,把文化的气息带到农村。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比较重要的NGO组织就是民间协会,协会的主要成员是农村居民,活动范围以农村社区地域为主,由农村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组织,诸如读书会、秧歌会、篮球爱好者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摄影协会、钓鱼协会等由拥有共同爱好的人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的团体,团队负责人大多数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领头人或团队的创建者或团队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人。这些协会或团体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获得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活动场地、少量资金、活动物品等),同时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志愿服务、资源交换、组织比赛等各种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内容。NGO组织供给模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 NGO组织供给模式

2)模式特点

①贴近农村文化需求

协会的主要成员就是本村的村民,因此其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与本村村民的文化需求会更加匹配,达到供需一致,更能激起村民的文化热情、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②运行成本低

协会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是由本协会成员提供,运行设备是由协会自给,场地直接利用本村的空地或者协会所在的场所,因此,协会提供文化服务的运行成本是很低的,而且由于其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为本村村民提供文化服务。

【案例3-11】

舞蹈队(坝坝舞、扭秧歌等)是协会中最基本的一种团体,在调查的每个村都有,这种形式所需要的资源本村可以轻易地提供:宽敞的场地、小型音响、歌曲,这是舞蹈队最基本的需求,再加上其中的某些舞蹈形式(坝坝舞)风靡全国,已经成为乡村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服务内容。这种形式开展得较好的农村要数北碚区歇马镇磨心坡村,该村文化活动中心专门为跳舞团体准备了一间房间,提供音响、话筒、各种舞蹈需要的器具,跳舞者年龄大多在50~75岁,每周一、三、五,他们都会来到文化活动中心,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学习舞蹈,这个团队还经常应邀去邻村表演舞蹈,为其他村带去文化服务。

舞蹈队练舞

舞蹈队器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