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及实践分析

重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及实践分析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调研,课题组总结出重庆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供给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12种,分别详述如下。农家书屋已成为孩子的乐园。家住北碚区天马村二社的王显德老人,是一位村镇小学的退休教师,今年65岁,子女都已在外地成家立业,由于住在城郊接合部,家里的2.6亩[1]地都被征收了,2014年全村216户村民也全部农转非。另外,重庆市每年还要举办坝坝舞大赛。

重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及实践分析

通过调研,课题组总结出重庆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供给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12种,分别详述如下。

(1)乡村文化大院

乡村文化大院作为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创建、自主管理的基层文化阵地,既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又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助推器。重庆市探索尝试农村文化大院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有益结合,力抓“四型”转变,创建村域特色文化大院发展新模式,在切实解决群众“文化温饱”的同时,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文化大院主要是根据村民生活便利的特点,在村民集中居住区,依托本地传统文化、民间艺人,在政府和村委的指导下,建立村民可以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文化大院的建设间接地反映了一个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并代表一个村文化水平的高低。乡村文化大院一般包含娱乐室、电子阅览室、图书(报刊)借阅室、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其他增设的公共服务场所依据各个村的情况而定。

重庆市各个地方的文化大院特点各异。比如江津慈云镇凉河村,一个文化大院“孵”出4家农家乐;北碚区创建了“公益、娱乐与效益”相结合的特色农家乐,如葵莲山庄、缙瑶农家、休闲居3家公共文化建设单位。以下图片来自课题组在重庆的调研。

娱乐室

展览厅

电子阅览室

多功能厅

(2)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为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建设在村委会或者专门的文化站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运动器具等,是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2015年,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开展,几乎村村都拥有农家书屋,有些村甚至建设有文化大院。据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农家书屋一般面积都在20~40平方米,图书一般都在300~500册,较好一点的村会达到800~1200册。在书籍的借阅管理方面,现在农村都是实行手动登记借阅信息,这样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除此之外,书屋管理人员是由其他职位的人员兼职管理,并未安排专门人员。大部分书屋的图书更新速度还是较快,每年都会配送,配送类别主要包括“经典传颂”“养生之道”“实用农技”“心理科学”“励志故事”“少儿读物”,尤其是近年来,儿童类读物数量多、质量好,颇受欢迎。农家书屋已成为孩子的乐园。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借阅登记表

笔者根据南川区某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登记册,制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如图3-6和图3-7所示。

图3-6 农家乐阅读人数月度变化特点

图3-7 阅读人数的季节特点

从图中可以发现,村民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2—5月、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这跟村民的空闲时间和村委会对村民文化积极性的调动有关系,这段时间适逢春节,田间作业量少,农民空闲时间多,所以会经常到农家书屋坐坐。

(3)文化中心户

农村书屋一般设立在村委会办公楼,这样对于距离较远、有文化需求的村民而言很不方便,基于此每个村都设立有2~3个文化中心户,这样能够保证本村大部分的村民能在很近的地方借阅到书籍。文化中心户的书籍来源于村委会,由文化中心户户主进行管理,村民可以自行借阅书籍,同时村委会还会利用政府下拨的资金在文化中心户周围的空地进行运动器械的购置,保证村民能够同时享用学习知识和健身的双重效果,调动村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文化中心户的书籍一般在100~300册,借阅时间根据户主在家的时间而定。

家住北碚区天马村二社的王显德老人,是一位村镇小学的退休教师,今年65岁,子女都已在外地成家立业,由于住在城郊接合部,家里的2.6亩[1]地都被征收了,2014年全村216户村民也全部农转非。夫妻俩靠着王老师一个月2600多元的退休工资,在院坝后面开了块菜地,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和乡邻不同的是,王老师家靠近路边的一间房子门外挂了个“文化中心户”的匾牌。进入房间内,有30多平方米,房间干净明亮、井井有条。从左依次望去,一块记有文化中心户管理制度的标牌;一块写着活动安排的小黑板;一套桌椅;三个书柜,书柜上分类整齐地写着“实用农技图书”“幼儿科普图书”“养生养老图书”等标识;一个报刊架,上面有《重庆日报》《重庆商报》《中国文化报》等,还有一个摆有许多运动器材的柜子;室外还摆了一个乒乓球桌以及一个羽毛球场地。

对于文化中心户的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书籍方面。更新速度慢,每年配送数量较少;对书籍的管理不到位,有很多书籍并没有编号,排放类别较混乱;阅读环境过于简陋,缺乏书香氛围。二是体育运动器材数量少、形式简单。比如一盘象棋、一副羽毛球拍、一根跳绳等就算是器材了,与城市社区的居民健身器材相比,有较大差距。三是文化娱乐性器材少。比如现在流行的坝坝舞,文化中心户还没有这样的配备。

北碚区天马村王显德的文化中心户

文化中心户的内部配置

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书籍摆放随意且看起来年代久远,运动器械没有规整,桌椅许久没有打扫,文化中心户户主的管理不到位,也几乎没有村民来此借阅书籍。久而久之,文化中心户与村民的距离逐渐疏远,文化中心户变成了“文化空心户”。

(4)院坝会

院坝会主要在村里的院坝里进行,是把老百姓集中起来,方便村民之间的交流和重要信息的传递。院坝会主要宣讲与农户相关的科学知识(如种田技术知识、养殖知识等),一般由村委会作为发起者,每一个月或遇到重要节日、国家开重要会议时,把群众聚集起来,通过院坝会的形式予以传达和交流,同时满足群众的需求。如果群众有其他需求,村委会就会举行一次院坝会,把有需要的村民集中在一起,向他们讲解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正在进行的院坝会

院坝会活动方案

(5)坝坝舞

这是一种广受村民喜爱的跳舞形式,集健身、娱乐于一体,年龄不限、老少皆宜,几乎风靡全国各个地区。每个村都有一个以上的跳舞团队,主要成员一般有10~20个,只要天气允许,他们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同时很多村民也会被他们带动,加入他们一起舞蹈。这种形式在每个村都非常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另外,重庆市每年还要举办坝坝舞大赛。

村舞蹈队正在排练

(6)全民阅读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2006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

在农村,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村委会定期安排村民参加读书活动,每次约100人,每年举办2~3次。读书活动结束之后,若村民想继续学习,可以借书回去阅读或在村委会安排的专门阅读场所阅读。

村民正在阅读

(7)知识性讲座

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制教育水平,增加法律意识,村委会定期安排法律讲座,为大家讲解法律知识。除此之外,处于高等院校周围的农村还能享受志愿者带来的讲座,不局限于法律方面,还可以是关于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这样能更好地丰富村民的文化知识。

讲堂配置

(8)节庆活动

在节假日的时候,某些村(经济发展较好、生活水平高的村)会进行一些节目表演来庆祝,节目内容部分是由本村村民自己提供,另一部分由聘请的其他团队来本村表演,整个活动经费大约1万元,资金一部分由村民自筹,另一部分由当地致富带头人捐助。通常,此类节庆活动参加人数约占本村人数的2/3,场地由本村提供,如春节举办的刨猪汤活动、九九重阳节举办的敬老爱老活动等。

磨心坡村重阳节活动

磨心坡村新年联欢会节目单

(9)综合性文艺汇演

文艺演出是最普遍的一种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也是“送文化下乡”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下乡,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送文艺演出”活动范围涉及全市各乡镇农村,演出内容主要突出和谐新农村文化,以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歌曲、小品快板等形式为主,结合本地特色文化,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排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文艺节目,深入农村慰问演出。每到一处,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只要搬上凳子前来看戏就行。政府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同本市内或当地知名的艺术团体合作,象征性地支付一定的补贴,由这些专业艺术团体为村民送去文艺演出。就重庆市北碚区来说,区文化委每年不定期为辖区村民送4场文艺演出,各镇政府每年不定期为村民送4场文艺演出。村民能够享受到的文艺演出活动除了政府为其送去的以外,还有社会企业提供的文艺演出,而且村里有舞蹈队的村民也可享受到本村村民提供的文艺演出。就规模来说,政府“送文化下乡”的文艺演出规模更大、演出形式更多样、演出人员更专业,相应的演出质量更高。协会或社会企业的演出规模和质量同其自身的实力直接挂钩,协会或企业规模大,演出规模就大、质量就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村民舞蹈队都极度缺乏专业人士指导,直接导致其节目在质量和节目内容的多样性方面有所不足。就演出时间和数量来说,政府送的文艺演出现行的是每年共计8场,时间不定,协会或社会企业的演出时间一般由其与当地政府协商,场次由其自身实力决定,村民自发的文艺演出一般都在各大节假日,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www.xing528.com)

政府送文化下乡活动

社会企业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磨心坡村2015年迎新春文艺演出

村舞蹈队在进行演出前的训练

(10)送电影下乡

送电影下乡工程是文化惠民五大工程之一,是政府硬性规定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政府组织下,把影院搭到农民家门口,每村每月巡回放映电影场次不尽相同,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平均每村每年放映6场。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天电影这一昔日的“稀缺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电影院大多修建在镇里,有的甚至修建在区里,农民观看电影付出的时间成本较大,且电影院票价昂贵,所以往往将农民观众拒之门外。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露天电影仍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农民并不买账。据反映,很多人宁可待在家里打麻将,也不愿意去看露天电影。因此,观看人数稀少,仅有的一些观众多为老年人和孩子。此处,放映的多为一些战争类、武侠类影片,经典电影或农村题材影片几乎没有。在放映过程中,公共安全也成为突出问题,放映现场常常出现混乱场面。由于放映时间不定,并未区分农忙与农闲时节,农民并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电影放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1)全民健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注重身体方面的锻炼,这股锻炼之风也吹到了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从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是锻炼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地参与到其他锻炼活动之中。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发现农村人的锻炼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既有专门的田径运动会、各种球类运动会,也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趣味运动会,间或登山、骑车等户外运动。镇政府牵头组织大型的运动会,每年一次,每村组织农民组成村队参加,为获胜队伍及个人颁发奖状并由政府出资给予奖励;村委会组织小型趣味运动会,时间不定,场次不定,组织全村村民参加。

村民正在观看电影

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

磨心坡村健身操舞获奖证书

(12)艺术特长展示

村委会组织本村有能力的村民进行书法或棋类比赛,协会为村民提供指导,间或展出书画(此类文化活动并非每个村都有,必须是有条件的村才会组织开展)。

天马村趣味人生活动书法比赛

磨心坡村书香文化、趣味人生活动象棋比赛

磨心坡村书香文化、趣味人生活动硬笔书法比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