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海
史氏后人。
口述时间:2020年5月28日下午
口述地点:东钱湖绿野岙村文化礼堂
—林染桥—史诏墓
采 写:赵淑萍(史凤凰同行)
赵:史老师您好!我这次来是想向您打听一个人,原下水乡的业余文保员史永和。
史:史永和原来是下水乡的党委副书记,我比较熟。他的儿子史济春还是我的同学。下水村和绿野岙村很近,史姓人居多,都沾亲带故的,彼此都知根知底。
赵:史永和退休后就比较重视文保工作吧?
史:是的,史书记是退休以后开始做文保工作的。以前破四旧,庙被拆,菩萨、祖宗像都被敲碎。我们绿野岙村本来藏有好多本族谱,后来也被满满一手拉车拉去烧掉。乡村干部都要带头,这也是大气候下没办法的。当时,史书记还悄悄藏下了史浩太公的一幅画像,现在就在我们村里的一个村民家藏着。那幅画像谁也没拍过照,以后你们可以拍一下。
赵:史书记很早就关注那些史氏家族的墓道石刻了吗?
史:是的。他让人把照片拍下来,还请曹厚德、杨古城老师来看。此外,他还为修复忠应庙和我们村西的灵佑庙奔走。灵佑庙你们知道吗?里面供奉的是王安石。为什么我们史家人造的庙,庙里供奉的却是王安石呢?我们村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说(他也是听上代传下来的),王安石来鄞县做官,史诏太公十二岁,孤儿寡母,很穷,王安石曾经资助他去上学。
图048
灵佑庙(史凤凰摄)
赵:这个应该是老人们在讲故事。我好像先前也查过王安石和史氏家族有无渊源。王安石来鄞县才三年就走了,从此再也没回来过。我现在就在手机上百度一下给你看,王安石应该是二十六七岁来鄞县,那一年应是1047—1048年,3年后走了。而你们太公出生是1057年,他12岁,也就是1069年,王安石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行变法。这个怎么也对不上啊。
史:年代都对不上啊,我也没查过,就听老人们说的。下次我也要跟他们说一下。
赵:你们这文化礼堂建得还真不错,有史氏祖宗的画像,还有祖训,其实就是“八行堂”。不过,我总听你们读“háng”,其实应该读“xíng”,所谓“八行”是指《周礼》中提倡的八种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宋徽宗设“八行”取士。地方上力荐史诏,但他为精心侍奉母亲而拒绝做官,皇帝被他的孝行所感动,特赐“八行高士”的称号。这里还有史诏的诗呢。(斗酒藏春瓮,开轩有客迎。烹鲜供母箸,督仆佐春耕。园果霜前熟,山禽雨后鸣。市朝风味好,输我一般清。)
凤凰:你大致解读一下,啥意思?
赵:说的是隐居在这儿,鸟语花香,男耕女织,瓜果满园,时鲜的菜蔬都先让母亲尝。还有自酿的酒,不时有客人来访。
史:我们文化礼堂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史诏太公墓道的椅子。从前有两把,后剩下一把,现在墓道前放了一把复制的,原件就放在这里,被称为“江南太师椅”“江南第一椅”。还有就是史诏太公的那块墓志铭。墓志铭上写得很清楚,他有几个儿子。他的原配是徐氏夫人。徐氏夫人虽然家族不怎么显赫,但是她的父亲在乡里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徐氏自幼聪明过人,处理问题果断。她父亲对她说:“如果你是个男子的话,我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与太公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她就常给抱在怀里的幼儿口授诗书,从而使孩子们自幼就得到很好的教育。太公有五个儿子:史师仲、史师才、史师木、史师禾、史师光。师才是宁波史家第一个进士,也是第一个大官。这块墓志铭,好多专家来看过、研究过,包括曹老师和杨老师。(www.xing528.com)
图049
“江南第一椅”复制品(谢国旗摄)
图050
绿野岙史诏墓道(史凤凰摄)
图051
绿野岙史诏墓道石刻雪景(史凤凰摄)
赵:史诏太公的墓道石刻还在吗?
史:在,我们这儿的墓道石刻没有迁到东钱湖石刻公园去。我带你们去看一下,没多少路。
史:这座桥叫林染桥,这倒是原件,我们这儿一支叫林染桥史氏。
赵:看看这不起眼的桥,也是文物。
史:上面都是藤啊草啊,盖住了,这桥面是用河里的鹅卵石铺的,是单个孔洞的。有专家说有400年历史,也有说南宋建村的时候就在了。前面就是太公的墓道。
赵:羊、虎、马、文臣武将一整套,还挺齐的。
史:太公墓前以前还有石笋、石碑、祭亭,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后来,有些构件村民拿到自己家里去了。现在的石羊、石虎位置有点上移了。看到那把椅子了吧?那把是仿制的。往上走,还是能看到原来墓的轮廓的。你看,这里的毛竹东倒西歪的。既然是全国文保单位,国家也应该管顾一下。监控是装了,但其他环境也应该注意一下。
赵:史诏太公的墓道石刻还存着,那史浩、史弥远、史嵩之这三位丞相的呢?
史:史嵩之太公的衣冠冢在东吴,墓道在车厩他外婆家,史浩、史弥远太公的都不远。史浩太公的墓葬在横街的吉祥安乐山,那里毛竹特别多,有一块碑,已经破损了,就在路旁,还有一只大乌龟。
赵:那个叫赑屃,是神道碑的碑座。
史:弥远太公的在大慈山,墓道前原件没有了,只有两棵银杏树是真的。其他的都是仿制品,下面还贴着标签。
赵:是不是有座石桥是真的,还是原件?
史:是的,以前在下面,很小的。上面的那个屋子里,还摆着一些构件,有莲花、牡丹花纹,很漂亮。那棵银杏本来已经枯了,八十年代后又活了,边上抽出来好多小枝,这也是吉兆吧。
赵:谢谢史老师,您那么热心。
史:我们这儿有西瓜节,到时候你们带着朋友再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