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贯穿《边城》的始终,白塔的每一次出现,都与人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白塔平静地屹立在小山上,但茶峒的人们,内心却是不断波动的;白塔沉默不语,几乎永恒不变,但茶峒人们的生活却变化无常,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动之中;白塔的形象未曾改变,但与白塔一同出现的人,却是变化万千,不同的人每次出现都带着不同的心事,面临着不同的遭遇。由此,不难看出,白塔在小说中是人们命运的象征,增强了小说的“命运感”。
这里的“命运感”表现在人们面对变幻无常的大自然,有时束手无策,就像暴风雨之夜,爷爷的死亡,这些都不由人所控制。沈从文在散文集《湘行散记》中这样描述湘西人民对命运的态度:“到后来谈起命运,那屋主人沉默了,众人也沉默了。各人眼望着熊熊的柴火,心中玩味着‘命运’两个字的意义,而且皆俨然有一点儿痛苦。”(《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由此不难看出,湘西人民对于命运产生了些许沉痛之感。湘西人身上的命运感,让沈从文触动颇深,“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箱子岩》)。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从文的悲痛,“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那么相近。”(《鸭窠围的夜》)以上篇什出自《湘行散记》,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借“命运感”设置的悲剧情节。
《边城》中的人物会时常想到命运带来的恐惧,例如翠翠多次想到爷爷的死,爷爷也会想到自己去世后翠翠会如何,但是当这种不幸的命运真的降临后,他们也会选择接受,独自一人在沉默中悲痛,勇敢地面对命运。爷爷在得知天保不幸遇难的消息后,用“天意”一词化解着内心的痛楚;傩送每每想到自己没有结果的爱情时,用“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来宽慰着内心的绝望;茶峒中的人们看到吊脚楼被冲走后,也只能无奈地“皆在城头上呆望着”……这一切,屹立在小山上的白塔却默默记在“心里”,经历了人们的苦难,见证了人们的无奈、人们苦难的命运,注定让这承载一切的白塔,最终在暴风雨之夜坍塌。(www.xing528.com)
白塔在高处默默地矗立着,无声地观照着茶峒,白塔的永恒不变与人间的无常变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命运的悲剧,让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边城》的特色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