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来越淡薄的好奇心和冷却的兴趣会使“原著”失真。好奇心和兴趣是我们的意识理念升华为意识觉悟的一种有益的、并能吸收益处的意识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们在阅读中会产生的最高级别的变化。
2.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越过这些巨变,急匆匆地继续阅读,而对此毫无耐心,那么,“忘记”肯定会越来越多。即便对这种变化只是投入了短暂的注意。因为时间太短,对我们现在的享受基本上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更别说影响我们过去的偏见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基本上就是在机械地阅读内容,恨不能给我们的思想意识打电话。
3.事实上,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消化并非只是在内心发生了变化时才开始的。事实上,我们对一本书的精神内涵的消化往往要持续好几天甚至一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他事物爆发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源自“反刍动物”的本性,我们思想意识同化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进行反思,以此来取得思想上的巨大进展。
4.随着“记住我们阅读过的内容”这个观点的发展,记忆成为建立“关系”的一种迂回路径,我们的记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前提当然是我们对确立好的“关系”予以精心的呵护。
5.我们终于弄清楚了相关因素对阅读产生的现实影响。阅读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种精神味觉上的粗鄙的愉悦,或是来自不被认同的迅速被遗忘的短暂乐趣,当然,这种乐趣来自对阅读的低等反应。
至于部分被放纵的自然冲动倾向,即对阅读的本能自然反应,通过我们慢慢地重视,先在所有升华了的愉悦感中确立一种熟悉的路径,然后通过不断增添的刺激、日积月累的资本,加上最后的夯实和强化,我们是能够在这种正确阅读的愉悦感中获得提升的。
另外,前文中提出的建议型的守则,不论是出于什么希冀或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阅读效率,在消化精神内涵的最后一段时期,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提供这种守则的必须性。不要把“反复思考”当成阅读一本书的“负担”。不要总是保持“精神温度”或“对自己扎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的思想意识。
另一方面,学会在阅读后依旧保持好奇心。要学会在阅读后评估你那微弱的好奇心。在阅读时加以调研,会增加文章的内涵或者带给你更多的阅读感受上的刺激,这能很好地拓展你的兴趣,请不要放弃这一点。其他方面也一样,逼迫自己表现出所谓的好奇心或是敌对心理,还不如将好奇心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上。
有关在阅读整本书对寻求的“关系建立”的问题已经被有意搁置了很久,直到我们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解答,这就需要研究如何阅读一本小说。(www.xing528.com)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关于阅读的主观方面的问题,包括:内部流程和技巧问题;从自身经历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的分类问题(因为每种经历的特征都不同);创作时,内心自然流露出的对阅读的渴望及对作品重新演绎的问题;遇到的限制和困难——在阅读不被大众重视的情况下,我们能阅读到必读书目的机会和整体特征问题等。
也许未来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作者没有权利要求读者去尊重他们,或以平常心接受他们,或真实客观地评价作品的实质内容(而不是恶意制造负面影响)。
阅读的顺序要有具体的目标。因为正确的阅读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通常只会重视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我们也往往只会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生动形象的资料,结果最后只掌握了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忽视了次要因素。
这是理解如何正确阅读的最系统、逻辑性最强的方法。如果每个读者都能无师自通,快速掌握这种理智且专业的阅读方法,并可以不经过分析调整就能应对所有涉及的复杂局面,那么,这个方法显然就不能作为一个体系存在,也无法使读者融会贯通。同时,我们也无法系统清晰地研究正确阅读的最佳方法及阅读带来的本质的益处和现实意义。
当读者一味地将作品中描写的事物视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某个事物,甚至将文中的角色视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时,那么,文学就再无艺术美感了。
读者是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的,只能无限接近地去猜测。作者的理念绝不仅仅存在于字面意思上,还存在于作者的思想意识里。作者的理念大多数带着主观色彩,而不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客观实物。
尽管我们的个人经历、习惯秉性、智力水平都千差万别,但比起我们的个体差异来说,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相似之处还是更多的。所以,虽然所有读者都不可能对作者的想法做出同一种解释,但每种解释都不可避免地被归为一类,因为大家对主体内容的共识会远远大于对具体细节的不同看法。就算有个体特征的不同、种族的区分和历史的差异,最终我们都会因为共同的人性而达成共识。这些人会把自己划分到对作者思想有相同理解的核心区域,而不会因为有别于他人的理解方式而把自己划分到对作者思想理解怪异的特殊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