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阅读力培养:让学校成为语言桥梁

小学阅读力培养:让学校成为语言桥梁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早阅读,可以提早熟悉学校词汇与逻辑。虽然日常语言与学校语言间有差异,书籍中有一些词汇、语法和日常用语还是一样的。以下分别说明认字、理解、自我监督三项阅读历程的重要成分。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在阅读过程中,促进阅读理解的重要能力。“监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检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动机”是自己阅读的动力。

小学阅读力培养:让学校成为语言桥梁

书籍使用的是学校的词汇、文体和逻辑。提早阅读,可以提早熟悉学校词汇与逻辑。虽然日常语言与学校语言间有差异,书籍中有一些词汇、语法和日常用语还是一样的。“儿童需要在已有的口语经验上学习阅读的能力”,幼儿在既有的口词语汇上,念出字音同时看到相对应的字,就知道字所代表的意思。

幼儿的确可以说许多许多的话,但是相对于抽象、未知事物或是高层思考,就必须要通过阅读学习获得。

阅读是一段历程,历程指连续操作得到某些成果。以做面包为例,做面包是一段历程,包含许多步骤,如筛面粉、加料、混合搅拌、发酵、烘焙等。经过各个步骤,完成整个历程,得到面包出炉的成果。

阅读历程,当然也有许多成分(等同做面包的步骤),但是不像做面包一步接一步,按部就班。阅读的各个成分可以同时或是交互使用,帮助读者理解所阅读的篇章,而理解,就是阅读历程的成果。

阅读历程可以分为“认字”和“理解”,在认字与理解的过程中,读者先“觉知”自己读得如何,到可以告诉自己该如何做才能读得更好的“自我监督”能力,这些是在学习阅读中渐渐培养出来的,甚至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以下分别说明认字、理解、自我监督三项阅读历程的重要成分。

认字

认字是将文章中的字,一个一个念出来,并找到它的意义。要将字一个一个念出来,读者要有字的知识,以及关于汉字的“组字”知识,包括:

字形辨识,区辨一个字与其他形状相似的字。

如:辩、辨、辫、辦、瓣等字在字形上的差异。汉字有许多同音字,有的字形又接近,例如“辩、辨、辫”;有的同音但是字形不一样,如“望、忘、旺”。词也是一样,如“医生、一生”。因此,辨别字形是认字最基本的要求。

分辨了字形,紧接的是“抽取字义”,找出字的字义。

例如,念出“ban”要懂得分辨它是“办法”的“办”,而不是装“扮”或是同“伴”,这些“ban”在意思上(字义上)各自不同。

当我们学习一个一个的汉字时,不但字汇的量增加,而且渐渐形成一些辨认汉字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汉字组成规则是相似的。这些组字知识包括:

1.汉字基本布局有上下(蜜、宝)、左右(打、认)与包含(国、园)三大类。

2.大多数汉字由部件组成。

3.字的部件安置规则,有的只置于字的上端,有的常置于字的左方。

4.有的部件表音,称“声旁”;有的部件表义,称“部首”。

5.“声旁”:声旁表声,如刚、钢、纲。

6.“部首”:部首表义,如“金”部首一般与金属有关,因此,钸、铯、钴都与金属有关。

不是所有汉字都可以依声旁念出字音。如柚、釉、鼬有“由”边都可以念“右”,但“抽”就念“chōu”。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依据认得的字形会有边念边;高年级学生反而会比较谨慎,碰到形似的生字反而不去念。这表示,中、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比低年级学生多,知道“组字规则”的例外,更注意到字组成的各部分与其间的关系,这时认字的能力就更强了。(www.xing528.com)

字还有所谓的独体字,它们不是由两个字部件组成,如“凹”“凸”两字就不适合使用上述“声旁”知识和“部首”知识来指认。在低年级课本较多字属独体字,如天、中、大、金、小、母等,是许多字的部件。绝大多数小朋友,记得这些独体字都没有困难。

由学习一个一个的字,到形成组字知识,并使用它来认字,甚至知道规则的例外,这是一个连续的学习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儿童不只学到字,更通过所认识的字,获得认字的知识与认字的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辨认更多的字。

理解

幼童能将文章中的字一个一个读出来,并不表示他就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他需要分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知道哪几个字放在一起,会成为有意义的单位,这种组字成词的能力称“断词”。例如:“这条水沟很难过得去。”分成“很难”与“过得去”,比分成“很难过”“得去”要合理。

要合理地断开字词、了解文章,读者需要具备与文章相关的知识。例如:“拿破仑弟弟在那不勒斯登基。”读者若不知道“那不勒斯”是一个翻译地名,对“登基”也不熟,就很可能念成“拿破仑弟弟”在“那不勒”“斯登基”。

断词需要背景知识,断词后,读者必须将字词组成合理的叙述,此时更需要与所读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大象喜欢走进河里泡水。即使潜在水里,也能够把鼻子伸出水面呼吸,大象的鼻子完全就跟浮潜用的呼吸管一样。”

若不知道浮潜,以及浮潜需要呼吸管这些“背景知识”,就无法想象大如何用鼻子呼吸。换句话说,不论认字还是理解,读者都要有一些知识才能进行。而这些知识,包括字汇知识和背景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阅读获得。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在阅读过程中,促进阅读理解的重要能力。“监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检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读者读一段文章之后,停下来问自己:“我读到了什么?”“这是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进而发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甚至是文章写得不楚的地方。

阅读过程中除了丰富的字汇、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外,还有下列要求,这些行为属于阅读的“自我监督”:

1.读者必须发觉,自己在阅读历程的什么阶段发生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所遭遇的困难,才能让自己读得懂、能理解。

2.要在文本中找出文章思想。

3.知道如何澄清与摘要文本讯息,组成自己的知识。

4.有阅读动机。

“动机”是自己阅读的动力。翻阅一本新书时,觉得自己是否有必要读(动机),会产生一些自我对话:读起来困难吗(自己是否有能力读完)?阅读的目的(是休闲还是为增加工作能力)?若考虑后,发现读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有乐趣,读者会继续读下去;若考虑结果是否定的,自然放下书来,不会去读。

要有自我监督的能力,除兴趣外,仍要先拥有词汇量、文章背景等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是靠不断阅读产生的。有了这些知识,更能增加自我监督的能力。

以初学阅读的儿童为例,他们因为缺少词汇量,也缺乏背景知识,而无法侦测到文章里的深层思想,使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受到影响。因此,通过阅读,读者增加的不只是书本内容的知识,还增加了阅读的能力,使他们能“懂得判断”自己与文章,因而读得更多。

实际生活经验也可以增加知识积累,我身边会下厨的学生,常有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小时候会跟母亲在厨房里绕来绕去。他们看到妈妈处理不同食材,以不同方式烧出各式各样可口的菜肴。当时他们都被允许当二厨,帮忙洗菜或拿锅铲翻翻锅里的东西。通过帮厨的经验,他们认识了很多相关的字、词,增加了相应的词汇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