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学习之门:平板电脑的推动

数字化学习之门:平板电脑的推动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设计课题一 长城教学目标本课是一节阅读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题是介绍长城。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续表续表课题三 小动物《猫》教学目标本课是一节作文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学习具体描写动物的方法。

数字化学习之门:平板电脑的推动

教学设计

课题一 长城

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节阅读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题是介绍长城。课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在课上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长城,让学生明白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调研目的:了解本班学生是否去过长城。若去过,去的时候是几岁,有相关的照片吗?

(2)学情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利用问话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学情调研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感受长城的气势,体会这一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学习难点:体会人们修建长城时的辛苦。

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的总体构想

(1)对实现目标的构想:课中。

(2)所运用的工具资源汇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课题二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节略读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题是介绍秦兵马俑。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要求自学,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借助图片以及录像想象课文中所写画面,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调研目的:了解本班学生是否参观过秦兵马俑,如果去过,有拍摄过相关的照片吗?

(2)学情调研的内容与方法:利用问话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兵马俑的认识。

(3)学情调研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的总体构想

(1)对实现目标的构想:

电子书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人人参与的良好教学效果。

●课后,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将课堂内容延伸,为学生交流以及拓展阅读提供了平台。

(2)所运用的工具资源汇总:

●教师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课件的播放。

●学生运用手持移动终端中的电子书进行学习。

●学生在平台上交流感受想法,并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课题三 小动物《猫》

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节作文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学习具体描写动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书中对此篇习作的要求;文章结构;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

(1)以作文《猫》这一主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并尝试把观察到的具体写出来。

(3)激发学生写作的意愿。

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调研目的:了解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主要是将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2)学情调研的内容与方法:利用问卷及访谈的方法了解四年级学生对于写作的看法和意愿,分析以往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情调研结果分析:79.3%的学生不喜欢命题作文;67.3%的学生对写作没有信心;63.5%的学生作文中出现过详略不当的情况,学生缺乏具体描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以《猫》这一主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并尝试具体描写观察到的事物。

(2)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写作的意愿。

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的总体构想

(1)对实现目标的构想:

●课前,通过互动教学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制定重难点提供帮助。

●课中,通过互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以达到人人展示、人人评价、人人参与的良好教学效果。

●课后,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延伸课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分享、评论提供了平台。

(2)所运用的工具资源汇总:

●课前:运用互动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课中:教师运用幻灯片、视频进行教学课件的播放。

学生运用手持移动终端中的幻灯片进行推荐作品展示。

学生运用互动教学平台的讨论功能分享作品,学生之间互相点赞、评价。●课后:学生运用应用程序继续完善或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将作品借助网络分

享给更多的人。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续表

本课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势一:更加准确地了解学情。

本节课课前基于互动教育平台的交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情况,为更好地依据学情设计教学提供了帮助。此外,学生在平台上讨论的话题,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帮助,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优势二:学生资源得以更好呈现。

通过互动教学平台的分享功能,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并评价他人的作品,这使学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想法成为可能。在教学时,师生探讨的话题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提供的范例或内容,更多的则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事例、内容的贴近性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也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优势三:将传统课堂进行延伸。

通过在超星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缩短了课上指导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并加以点评,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后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评价,使课堂向生活中延伸。

课题四 颐和园

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节课内阅读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颐和园这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初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感受颐和园的景色之美。让学生课前查找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对颐和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带着课前了解与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与老师一起交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思路,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摘录好词佳句

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调研目的:了解四年级学生是否游览过颐和园、是否看过相关书籍或者纪录片,对颐和园有怎样的印象

(2)学情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利用问卷及访谈的方法了解四年级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程度。

(3)学情调研结果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本课所介绍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景点,是皇家园林,这些对于在北京长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多数学生在曾经的游览中没有仔细观察,所以他们对书中描述的许多景物还是有些陌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书写方法,理解较难词语的意思。

(2)学习难点: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思路,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的总体构想

(1)对实现目标的构想:

●课前,通过调查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制定重难点提供帮助。

●课中,利用电子教材,方便学生学习生词,直观感受颐和园的整体布局,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课后,发布微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2)所运用的工具资源汇总:

●课前: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是否去过颐和园,对颐和园有怎样的印象。

●课中:教师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课件的播放;学生手持平板电脑观看电子教材,并在相应时间进行学习情况展示。

●课后:学生观看电子教材中的微视频,增加对颐和园的了解,感受颐和园的美。

(3)翻转部分的构思: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课题组将常态的教材做成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材要优于常态书本,打破了常态书本的许多局限性。电子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电子教材最后还设计了颐和园的相关视频,这样既延伸了课堂,又促进了感受颐和园之美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本课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势一:电子教材方便学生浏览。

电子教材的设计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教材,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外,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对于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词义,学生可直接联网查询词义和相关图片。

优势二:学习资源得以更好呈现。

学生的平板电脑直接跟大屏幕相连,可以更好地分享与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可直接在电子书中圈画重点词句。对于游览顺序的把握,学生可直接在电子教材中的地图上标出,通过推送的方式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优势三:将传统课堂进行延伸。

通过课后微视频的发布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通过课上学习,学生对颐和园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可以进一步观看微视频来了解,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颐和园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的兴趣。

教学日志

一 实验完成项目

进行“平板电脑:推开数字化学习之门”学生课程第七次实验教学。完成平板电脑与语文学科融合课程共5课时的实验,平板电脑与品社学科融合课程因设备负责人外出没有实施,改为平板电脑操作技能辅导。

二 实验收获

1.课程总体情况

(1)融合课程总体执行情况

按照研究计划,今日实验课包括语文与品社两个学科。语文学科参与实验的4位教师顺利实施了实验教学;品社学科参与实验的教师因为当天有学区教研活动,没能按计划实施实验教学,该课改为平板电脑操作练习课。

(2)语文学科融合课执行情况

①课程内容及类型

4位语文教师分别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类型进行了实验教学,包括:精读课文《长城》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泛读课文《秦兵马俑》、习作课研究。

反思

同一学科老师如能对不同主题、不同课型的课程进行分工协作的研讨,则有利于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总结出较为系统的技术在不同主题课程中的运用规律,从而加快研究进程,更好地积累研究成果。因此,如何组织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实验研究中相互配合,确实是课题组织者应该重视的问题。(www.xing528.com)

②语文教师运用的新教学手段

使用了iBooks电子教材与Keynote课件,或使用超星慕课平台与Keynote。

2.“精读课文《长城》第二课时”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设计

优点

●电子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授课需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学生看大屏幕齐读课文、学生看电子教材自主朗读课文等)对教材的呈现形式有不同的设计。因此,电子教材与教学各环节的契合度较好。这说明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场景的特征有充分了解。

●课程结构完整,环节齐全,而且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首尾之间有呼应。

●课程内容的设计使用了“留悬念、埋伏笔”的方法,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形成线索,将各部分内容连贯起来,具有整体感。

●学生活动的设计丰富多样,提问、展示、自主探究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穿插进行,学生的参与度高。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如“穿越时空,想象自己是2000多年前的士兵”。

●板书的设计感强,不仅板书内容要点,而且通过板书体现出文章的写作结构与思路,起到推进课程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课前训练,做好课前准备。

不足

●对电子教材的使用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发挥电子教材的优势;部分环节的使用比较生硬,如检测题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建议

●要在教学中发挥数字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首先,需要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保持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各种教学软件与教学平台的特点;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反复使用新技术,才能“熟能生巧”,让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反思

●电子教材设计者必须对教学环境有充分的体验,对不同教学场景的传播特征有准确把握,这样才能使教材的表现形式与教学需求完美结合。已有研究中暴露出设计者不了解教学场景的问题,而一线教师,如果不是因为教学经验丰富、课程设计能力强,也很难对电子教材或其他新型资源的表现形式提出准确要求。

●即使是经验丰富、教学技能过硬的老师,在接触新技术时也得经历一个适应、调整、逐渐熟练的过程。这提醒我们,必须给予老师充分的转换时间,在这个转变、适应的过程中,要避免急躁,并给予实验教师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老师克服紧张情绪,尽快完成转变。

●善于提问、善于反馈。给予学生反馈时用语丰富、准确,说明老师有很强的信息捕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2)课堂执行情况

●四(1)班课程有部分环节缺失;四(4)班课程实施更顺畅、更完整。

(3)教学技能

●课堂掌控力强,组织学生的能力比较强。

●对教学有自信,善于等待学生,能通过恰当、准确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实现教学目标。

●善于反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先进行有针对性的肯定(如声音洪亮、发言积极、思考有新意等),再针对学生的不足(如表述不够准确、声音不够洪亮等)提出具体明确的改进建议。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改进自身不足,对学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表扬或肯定学生的话丰富恰当,如“她的回答非常有条理”、“听完你的朗读,我有一种……的感觉”等。

●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分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先让学生用词语描述,再将词语连成句子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出的指令清晰、具体。如操作指令“第一步……,第二步……”,或“用下划线给第二段第一行做标注”等。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如随时提醒学生的站姿、发言的音量等问题。除完成学科教学目标外,同时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能够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

3.“精读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设计

优点

●课程结构完整,环节比较齐全,重点突出。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

不足

●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缺乏必要的指导。

●电子教材无法让学生标注自然段,如果课文较长则不方便讲授。

建议

●由于《秦兵马俑》是范读课文,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可以的,但也应该配以相应的指导。

●如果需要,可以在制作电子教材、编辑内容时就标好自然段。

(2)课堂执行情况

●完成了部分教学目标。

(3)教学技能

优点

●声音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语调、语速都比较合适。

●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用教室的大小与兵马俑俑坑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组织能力比较好。

不足

过度紧张影响了教学水平的发挥。

●对部分教学环节的实施缺乏预设。如电子教材上的字比较小,直接用大屏幕进行投影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导致讲解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低。

4.“泛读课文《秦兵马俑》”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设计

优点

●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比较完整。

不足

●教学环节不紧凑,各个环节之间缺乏过渡。

●对教学各环节的实施缺乏预设。如进行朗读环节时,由于电子教材上的字比较小,学生不习惯或不敢端着平板电脑朗读,导致学生弯着腰进行朗读。

建议

●在设计电子教材时,充分考虑不同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将需要学生齐读的内容放大显示,以更好地配合教学需要。

(2)课堂执行情况

●完成了教学目标。

(3)教学技能

优点

●教态比较自然。

不足

●讲课节奏比较紧,具体表现有:语速过快;提问之后不善于等待,经常不等学生回答就自己说出了答案,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

语言表述不够清晰、准确,给学生的指令不明确,导致学生有时无所适从;课堂用语不是十分丰富。

●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站姿、坐姿、发言声音等问题。

建议

●调整心态,增强耐性,这样就能逐渐放慢语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除了重视学科教学目标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但这种观念和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并持有足够的耐心。

5.“习作研究”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设计

优点

●本课在课前通过超星慕课平台布置、收集学生作业,进行了课前的学情分析,同时也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案例。

●板书突出了教学重点,有一定的设计感。

不足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程总结环节缺失。

●部分课程素材的选取不太恰当,如《贪吃的猫》这段视频容易让人产生虐待动物的误解。

建议

●运用视频辅助教学的设想很好,但视频素材的选择要慎重。选取的视频不仅要适合教学,还要考虑视频本身的画面质量、影音效果、隐含的价值观等,以免给观者带来负面的影响。

(2)课堂执行情况

●由于学生的打字速度还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只完成了部分教学目标。

(3)教学技能

优点

●教师的教态比较自然,语速适中。

●给学生的指令比较清晰。

不足

●对学生发言的点评不足。

●课堂时间把控能力较弱,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时间掌控不足,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也没有给学生明确完成活动的时间限制,导致课堂节奏先松后紧,没有完成部分教学环节。

建议

●教师应加强时间观念,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专注、用心、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保障教师顺利完成所有授课计划。

6.整体反思

第一,从各班的发言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公开发言的自信,建议班主任就此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

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师适合在数字化教学转型中作为首批示范者?

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欠缺,再加入新技术则更难以把握。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组织能力强的老教师,对教学目标和课堂的把控力好,如果这种类型的教师能够对新技术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那么他们更容易找准新技术融入教学的切入点,从而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快速探索出新技术条件下新型的教学规律,也能为其他教师提供良好的示范,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好”老师,通常比较坚持个人的教学观念,如何能让这些曾经优秀的老师,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使之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积极力量,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通过此次实验,教师们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态度有所改变。在首轮实验结束后,有教师主动要求使用《颐和园》《秦兵马俑》的电子教材对他所带班级学生再进行两次使用平板电脑教学的语文课。大多数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态度比较积极,学习也比较主动,尝试使用了Keynote。

第三,思考:采用何种方式培训教师更适合?

此次语文教师的培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制订计划表,明确任务内容及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

(2)布置完任务后,由各位教师自己把握、自主进行,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持。

(3)4位语文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并有同伴竞争。

实际效果不错,4位教师都按时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内容,但技术支持人员比较辛苦,同样的内容要给每个老师讲一遍。

第四,思考:各类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的特性、适用性。

iBooks电子书本质上是适合个人阅读、不适合公开展示的,练习题只能进行自我检测,没有集体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如果进行公开展示,或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还需要进行另外的设计,如结合幻灯片或借助iTeach等其他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截至目前,课题组成员接触过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还未见到集各家之长、功能完备的产品。这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了解现有软件的各种功能,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无疑增加了教师向数字化教学方式转变的难度。但正如人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样,软硬件产品的完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切唯待时间来解决。

7.听课情况

传媒附小共7位教师听课。

8.设备问题

网络仍然不稳定,导致某些教师、学生的投影展示不能顺利进行,影响了部分教学环节。

建议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搭建初期,网络不稳定是常态,教师应首先从心理上进行调整,出现状况时不慌张,从容面对;其次应及时调整教学,尽量减少消极影响。

三 下一阶段实验内容

(1)设计实验课第八讲。

(2)数学学科与平板电脑融合课程。

附:

四(1)班授课情况

四(3)班授课情况

四(4)班学生使用iBooks阅读课文

四(5)班授课情况

四(6)班授课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