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学校老教师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有不乏倚老卖老摆“老资格”的老教师,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而且在任教专业上是科班出身,库存的知识足以独挡一面;也有老教师哀叹自己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再说学习新知识恐怕是记不住,也学不进去了。
果真“年长智衰”吗?现代心理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过去,对于成人的智力或学习能力的测量,往往只限于“横断研究”,即收集不同年龄值的材料,求出每个年龄组记忆能力的主要倾向和平均值,在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异变化;而且测验的内容大多对青少年或刚毕业的学生有利,不利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记忆性的指标。据此得出的“年长智衰”的结论并不全面。近年,又有专家对成人的智力进行“纵向研究”,即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集体在几个不同的时期的记忆进行持续的研究,以明晰其变化及规律。纵向研究的成果表明,成人的智力保持率是很高的,尤其是受过较好的教育并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智力衰退率很低。即使他们的记忆力差了,但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持久不衰,逻辑思维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臻成熟。就记忆力而言,也是发展变化的,不仅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而发展变化,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膳食结构及平均寿命等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记忆的高峰年龄是18~20岁(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以为是18~25岁),18~30岁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若以这个年龄的记忆力基数为100,则35~60岁为95;60~85岁之间为85。可见,哀叹“年长智衰”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即使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人,比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时代楷模陈立群以及许多退休后仍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余热的老教师,他们的记忆力足以应对他们所从事和挚爱的教育事业的需要。
年岁已大并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知识积淀的人,学习新学问犹如骑在一匹快马上的骑手,想要跨上另一匹与之并驾齐驱的骏马,不但是可能的,甚至是水到渠成的。唐代诗人岑参50多岁开始写诗;近代电学的开拓者富兰克林40多岁后才开始尝试科学研究;英国作家笛福在写他的《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处女作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子”形象,更是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www.xing528.com)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老少。只要我们立雄心,树壮志,一定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经过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升华自己的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在本系统和本单位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种浓厚的以勤学为荣、怠学为耻的治学氛围和钻研学问的风气,以期催生代际相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因此,老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不断扩大知识面、获取新知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是教师用来引领学生保持对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学科素养主动学习、勤奋钻研的兴趣和动力的必备条件,同样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