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和落实“严谨高效课堂”
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度高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落实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及自觉程度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实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学校专门出台了《关于落实严谨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从教师教学、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教案的编制和应用、做课时间的把握和情感、语言的投入与规范、生成资源的利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反思、作业与辅导的高效性与实效性等方面对教师及其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内引外联,兼收并蓄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培养教师的宝贵经验和持之以恒的一贯做法。
走出去学习。学校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则送出去参加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从2004年4月份至今,学校派出参加或接受国家级和省市各级教育科研培训、研讨、交流、学习和考察的管理人员及教师达200多人次,参训人员各学科各部门涵盖面100%。
请进来指导。近年来,学校相继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北航附中、宁夏大学等大中学的一大批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指导教育科研,这些讲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的教科研思路,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又陆续接受了原州区教师培训中心、固原市教育局、宁夏区教研室等组织的听课及新课程研讨活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新课程调研。
2005年4月,自治区教研室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等五科教研员在我校听课调研,对我校部分教师的授课给予高度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认为已初步显示了新课改关于教育、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新理念的成功转变,并立即在课后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了汇报交流。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教育科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三)举办讲座,学术分享
我校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及校内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和有造诣的研究型教师举办教育理论、课改专题、德育路向、教学经验、教育科研等面向教师的专题讲座及高考辅导、竞赛辅导、心理辅导、学法辅导、科普知识、时政专题等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办讲座本身也是对教师进行的教育基本理论的辅导,可以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其理论修养教科研能力,更能增强教师注重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学校从省、地、市聘请专家到校讲学共20余次,校领导及有造诣有研究的教师专题讲座11次,为教师的“学”和“思”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强化了对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校内,教科室每周都安排扎实多样的科研活动,这些活动渗入到学校的各个层面,比如学校管理、学科研究、后勤服务、第二课堂等等,教科室随时指导,定期督促;学校每年从各部门的科研选题中遴选出有代表性、前瞻性的课题,指导立项,组织研究。
(四)组织做课,练基本功(www.xing528.com)
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培训教学能力的最好措施之一,如果说教学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备课实践来培训,那么教学调控能力,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培训。我们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汇报课、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及参与各类教学竞赛,为教师提供更多做课的机会,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要让各层次的教师都有做课机会,加之平时的课堂检查,就可使教师互相观摩学习、探索和总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近年来我校有崔彩芳、静明5位教师分获自治区优质课大赛二、三等奖,戴道、朱虹等10多位教师分获固原市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
组织教师练教学基本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特别是青年教师写字、板书、朗读、说普通话、处理教材等方面的基本功,都需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切实提高。这些基本功本身就是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练教学基本功要根据教师各自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我校通过组织一年一度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以调动教师练基本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以教研组的平台,提升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进一步完善师徒带教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以他们的经验,帮扶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以他们的朝气蓬勃,感染全体教师,以此加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技术和业务能力。通过每一次上课和评课,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都能为下一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经验。
(五)撰写论文,反思总结
组织和鼓励教师撰写教后记、经验总结、试题试卷分析和学生质量分析等教学论文或文章,是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评析能力的有效方法。作课前后组织教师进行自我论证分析和教师之间的讲评研讨等,对培训教学评析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写书面文章,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则必然更细致更深刻,对培养教师严谨治学态度和教学科研能力也大有好处。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论文评比交流”等形式和校刊《教育实践与研究》及《课改简报》等平台的搭建,鼓励教师多写论文,写好论文,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评析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目前,我校教师共在国家及省级统刊上发表论文近270多篇,有100多人次的教师论文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论文评比交流活动中获奖,其中有两篇论文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转载,三篇论文收入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目录索引。二中三十年校庆中全校教师质量较高的论文,选编结集为《园丁的智慧》一书出版,学生优秀作文结集为《六盘一叶》出版。校刊《教育实践与研究》,学生刊物《二中风》《天堂鸟》在继承中创新,成为广大师生磨练成长的芳草地。在全区2007年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成果评选中,我校18位教师的14篇经验总结、科研论文及新课程教学案例分获一、二、三等奖,并被2007年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践者的足迹——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宁夏》一书收录,是全区高中学校中该书收录学校总结和教师论文最多的学校之一,展示了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成果,也彰显了我校教师扎实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风和学风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校围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诊断等工作目标,按计划、分阶段持续深入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岗位练兵”听、评课活动,通过计划听课和随机听课等形式,面向全体,全程听、评、研、议了高一至高三所有教师的课,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对质量上乘的课进行奖励并总结推广,对不达标的课反复听并写出鉴定材料、提出改进意见。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动员了全体教师,有效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管理,推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
(七)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型学校
校本课程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发挥各学科和不同老师的特长及优势,积极引导、支持、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又发挥教师潜能,激发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个人特长,展示教师自身价值,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进其专业发展。孙晓莉、戴成廷、马仁义等老师的教学专著《高中语文基本能力与训练》《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引》分别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7届高三语文组以戴成廷老师为主编写了《语文高考能力分类专题训练》,对加强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高考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韩映武等老师编写了《高三物理题型训练》《高三语文必修课古诗文诵读篇目》等多种校本教材。目前,学校主持申报的自治区“百标”工程课题《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获准立项,戴道、张俊奎老师主持的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和何伟老师主持、政治组承担的人教社《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标细化解读》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2008—2009学年,学校向全体教师推荐了89个校本课题指南供教师研究参考,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这些方面的引领和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体,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领域中来,构建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提高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
适应新课程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不仅申报和承担了1个人教社科研课题、3个省级科研课题,并研发了校内常规课程延伸与拓展、高考复习指导等多层面、多学科的校本课程,如《走向美丽的文字》《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语文分类复习指导》《高考物理总复习》等,既挖掘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又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发挥了学科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