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遍做法: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
(二)考改方案特点
1.围绕一个目标,彰显一个理念。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
2.破解三个难题:扩大选择权;实行综合评价;弱化一考定终身。
3.四种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高职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
4.七大主要问题:不分文理;自主选课;学考纳入;等级赋分;多次机会;取消批次;专业评价。
(三)如何应对考改
1.做好三年统筹规划、安排。
2.合理安排选课走班。
4.创建特色“空中课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5.加强生涯规划、导师制的引导。
6.选考科目的报考和确定时间。
(1)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情况等,结合选考科目范围综合考虑,自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2)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
(3)选考科目组合:35种(选课走班成为必然)。(www.xing528.com)
(4)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依据:兴趣特长、学力基础、职业倾向。
7.“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8.高考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9.高考改革要求的五大观念转变:(1)课程观,由应试的课程观转变为育人的课程观;(2)学生观,强调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3)评价观,对考试与评价的思考与认识;(4)系统观,改革采用“教—考—招”联动的思路,以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招生录取联动为原则,驱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5)治理观,构建服务于学生学习与发展要求的资源统整机制和协作治理机制。
(四)此次培训研修活动,报告鲜活生动,贴近实际,为教师新高考下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如何适应新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指导
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改变以往高考的弊端。目前,上海和浙江两地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研究出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虽然新高考制度才刚刚起步,还并没有全面实行,但目的是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考制度,科学地进行人才选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以新的对策来应对这扑面而来的新高考,是我们每个高中教师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面对新高考,我们一定要做到:
1.理念要跟上。对改革的认识(不是课程改革)、对学科的定位认识、对教师的职业认识等。
2.行动要引领。起示范作用、带领作用、培训者作用等。
3.素质要提高。课程整合与安排、知识的广厚度与难易度的把握、生涯规划的指导等。
4.状态要适应。学生选课选老师、分层走班、学生选择、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网络教学等。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质和潜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如何让高中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和拓展型教师,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