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成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二)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综合前述学者们和各国政府、各类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概念具有下列特性,在解析时应加以注意。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成果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

综合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的界定,同时考虑不同学科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我国现实需求和教育实际,可以将其界定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

(二)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

综合前述学者们和各国政府、各类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概念具有下列特性,在解析时应加以注意。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标准基本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关键、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身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关键、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核心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核心素养不仅是共同的素养,更是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正因如此,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核心素养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www.xing528.com)

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更为健全的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广义而言,有些素养是先天的,有些素养是后天习得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素养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教育得到发展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

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国际上核心素养框架的分析发现,尽管各国所遴选的核心素养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在核心素养选取时都涉及文化学习领域、个体自我发展领域和社会参与互动领域。这三大领域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反映了个体与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身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身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经合组织指出素养是基于行动和特定情境而言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并非是孤立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整合性,不同核心素养发挥的作用大小可能存在差异。核心素养的整体特性不仅决定了其学习获得具有系统性,也决定了它们可以在实践应用中相互交叉与整合,共同发挥价值。这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是,核心素养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个核心素养都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需要基于情境进行整合性的作用发挥,不能单独地进行价值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