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专家在教学活动中都贯串着一个主要的精神: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这里,不仅要注意“艺术家”这个名词,而且要特别注意这个称号前面的形容词:“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为了培养演员创作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专家在给予学生作业时采取了异常细致谨慎的态度。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不使其患有艺术创造上的软骨病,就必须坚持不懈地遵循这一重要的原理。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

苏联专家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来上海戏剧学院已经半年多了,在这些日子里,专家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活动,使我们丰富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我们为专家从不吝惜自己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更为她在工作中时时流露的对于现代中国戏剧发展前途的深切关怀和期望所感动。

这种关切和期望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于我们的严格要求。同时,专家在教学活动中都贯串着一个主要的精神: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不管是在表演教研室或师资进修班,也不管是在表演系一年级或四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不管对已经积累了若干实践经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员或者对刚跨进戏剧学校大门的初学者,专家都是根据这个原则进行工作的。这里,不仅要注意“艺术家”这个名词,而且要特别注意这个称号前面的形容词:“有独立工作能力的。”

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坚持认为:体系不能按书本学会,每个演员应该在自己心里发现它。记得在表演师资进修班第一天上课时,专家就强调指出:谁想在课上得到“怎样创造”“怎样创造角色”等写好了的药方,谁就不能学习到最基本的东西——生活的、真实的艺术。通过背诵现成的东西是不能培养艺术家的。这样的艺术家一到生活中就会变得软弱无力。

因此,她从来不把现成的公式规律给予演员,只是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当同学们没有经过艰苦的思考而提出问题时,她常常拒绝加以回答。有时候,在听完提出的问题以后,她就说:这个问题暂时不回答,我希望不久你自己能够回答它。

以下的一件事是值得深思的:专家给师资进修班的第一次作业中,有这样一个作业——让每个学生把《演员自我修养》的每一章节的目录看一看,然后再翻过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想一想:为什么这本书叫《演员自我修养》。这个作业给人印象殊深,因为,它一开始就确定了共同工作的性质。以后,每上完一次课,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真正懂得了一些创造规律的时候,专家总是要问:这是不是自我修养?

我也记得,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在组织表演教研室讨论《龙须沟》的演出时,先让同志们广泛地发表意见,而自己只是听。最后,她是这样发言的:“同志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一个人被强盗抢走了所有的东西,并不懊丧、难受,相反地却非常地高兴愉快?有的,就是这样的时候。你们是强盗,把我所想说的话几乎全都抢走了,但是,我非常高兴。”

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艺术家的深刻的、令人尊敬的感情。

为了培养演员创作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专家在给予学生作业时采取了异常细致谨慎的态度。这些作业都是围绕着使演员充分发挥创作过程中的主动性,根据演员的创造个性的特征而给予的。在教学法上,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从来不急于下结论,即使学生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她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很快讲出来。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对于艺术创造规律的深刻自觉。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会培养出真正能独立思考的、有着蓬勃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会创造出真正真实的艺术。(www.xing528.com)

回想我们有些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已往的教学工作中,就时常不能做到这一点,破坏了教师—学生、导演一演员之间在相互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不是把一些想法通过各种方法使演员自己感觉到它,相反地,常常有意无意地强制演员接受自己的想法。结果使演员的创造情绪趋于消极,窒息了创造上的主动性。

在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和四年级同学座谈夏衍剧作《心防》初次演出时,专家让同学们谈了很久孤岛时期的上海情况。她说:“我不了解那时上海的情况,请你们介绍一下”。同学们就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那个时期上海特务间谍横行、汉奸大肆活动、经常发生绑架暗杀、政治情况异常复杂,并且由此说明当时抗日文化界进行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斗争是极其尖锐的。在同学们这样说了以后,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就说:“这些,我在演出中都没有看到”。这样,就不仅唤起了同学们对于规定情境的感觉,进一步认识产生矛盾和斗争的社会环境,找到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个人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依据……同时,还使演员自己感觉到:原来以往的演出中,对于这个戏的规定情境是揭露得非常表面的,剧中的斗争是在软绵绵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演员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教训。事后,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曾对教员说:“你们以为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吗?不,对于规定情境我比他们知道得多些,我只是要让他们自己再一次地感觉到它而已。”

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非常尊重演员的创造。她有一句非常有特性的话:“今天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譬如,在给一年级学生做小品时,专家时常问:“刚才你们什么地方觉得容易些、什么地方难些?”同学们就说,当自己专心在做一件事和想一件事的时候就容易些,而想到观众在看自己的时候就难些、不舒服。专家就根据这点告诉同学们说:“今天你们又发现了一条规律,那就是在舞台上应该为自己、为对手而做事情,不要去为观众演。”

在教学中,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还特别注意不断激发演员的创造欲望的高涨。当四年级同学为剧本《一路平安》中第一幕的主要事件争论而不能决定时,专家就说:“你们觉得忧虑吗?不,不要这样。找出了三个主要事件?这太美妙了,你们再去争论争论吧,看看究竟哪个是最主要的。”

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常常对我们说:“一个教员在上课前应该什么都知道,但是,到课堂上去后却应该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然后再加以指引”。我深深地体会到,耐性是教学工作中的天才,是对创造工作规律的深刻理解。

我们再一次地认识了这个重要的原理:演员是戏剧艺术中最重要的创作人物。剧本的思想首先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体现出来,然后再使观众接受的。因此,在导演和演员的工作中,怎样充分发挥演员创作上的主动性,给予适当的指导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任务。绝不能用强制的、填鸭式的方式方法使演员接受导演的思想。而对戏剧学院——培养演员的学府来说,对身兼导演和教员职责的表演教师来说,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艺术家,不使其患有艺术创造上的软骨病,就必须坚持不懈地遵循这一重要的原理。

(原载《上海戏剧学院院报》1956年5月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