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7经济物理学讨论与Yiwei:科研世界中的奇妙成果

17经济物理学讨论与Yiwei:科研世界中的奇妙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记] 刚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书的yiwei写信与我讨论经济物理学。

17经济物理学讨论与Yiwei:科研世界中的奇妙成果

[题记] 刚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读书的yiwei(陈一苇同学)写信与我讨论经济物理学

yiwei:我今天突然想到,就是在做任何与经济相关的研究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和政策相关,做出来的结果能帮助人们决定/预测未来,这样成功后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拿我们的研究成果去用,这样就好了。我不了解物理,不知道老师看法如何?

我:你的这个看法是做所有研究(不仅是经济或物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即强调结果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物理学和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对自然界或社会深入认识,这本身也非常有意义,很多研究成果在遥远的将来才有实用价值,或根本不知何时才有用,这样的研究同样很重要,我认为。究竟走哪条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yiwei: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理解世界的本质,这些论文在经济学科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我想,要让经济物理学受到大众乃至经济学家的接受,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受到实践的考验,这样其他人就没话说了。

我:你的看法是个成功的捷径——我完全同意,也一直希望(!!)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

yiwei:我本来写了很长的一段话来评论你那篇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文章,可是因为我tend to(倾向于)把所有问题经济化,渐渐地我把它想成一篇经济论文。老师,你认为这篇文章最物理性的地方是什么?这样我能更好地比较。(作者注:“这篇文章”指的是W.Wang,Y.Chen and J.P.Huang,PNAS 106, 8423 8428(2009))

我:问题本身才是根本,所有的学科划分其实都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是不去区分何为经济物理、何为经济、何为物理的。这就跟我平时也不区分何为物理、何为化学一样,如果一味地去区分它们,将会陷入抽象的定义之中,为了定义而定义,这些我觉得对科学本身的发展无益,例如,何为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何为生物物理、物理生物、物理、生物?何为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呢?要想精确区分它们,有时确实很难。

但你一定要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想这样说:此文最物理性的地方在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我这里特指物理学家们(其他领域的专家通常不喜欢,甚至很讨厌这样做,例如数学家们!)喜欢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广。可能不说还好,这样说了,你反而糊涂了。糊涂了好,根本不必区分何为经济学论文、何为物理学论文。我的观点看起来有“捣浆糊”的嫌疑,但我真这么看,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属于哪个学科不是最关键的。

对,这么说就是小平说“实践检验真知”。(www.xing528.com)

yiwei:老师这个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刚刚发出去了我的评论,我的看法就太计较小细节。不过那里有我对经济学的比较,可能值得一看。

不过老师上面的这段话真的很好。本质上,化学是物理学家搞出来的,生物也是,经济也是种deduction(演绎),就像我们搞经济的,没事去解决医学、农业社会学的事情,这本质上和经济有什么关系?只是用了经济方法而已。

yiwei:关于the PNAS paper(那篇PNAS论文)的评论,我仔细想了想,我觉得差异性在于MDRAG(市场导向资源分配博弈)模型。其实我认为Minority Game(MG,少数者博弈),最后老师的平衡解和经济学的Nash(纳什)平衡一致(我查阅了MG的原始资料,原始模型的解永远浮动,Nash平衡对于那个解的解释是人们可以有probability(概率)的决定去哪里),但是因为老师的模型房间多,人多,最后converge(聚集)的话就差不多有了不带probability(概率)的解,就是我不用说什么今天去1号、明天去2号,我就待1号了。这个无所谓,其实我觉得老师的论文很有意思,我没发过经济论文,不知道经济论文的发表标准,但是我想如果能把MG用经济模型写出来,然后把论文换成经济术语,是有经济学家想看的。本质上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像实验经济学,用实验去证实理论的正确性。但这篇文章与经济学不一样的一点,正是这个MDRAG模型,假设了人的差异性,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这个差异性有两种解释,首先人可以不是理性的,其次,即使人平均理性,可差异性造成了实验结果是很不同的。我个人认为,经济学家很执着地坚信理性假设,当然最近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试图打破这一枷锁,但这更多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接轨。但差异性却是经济学家能接受的,而且是他们相较下的弱项。

我觉得老师这篇文章的优点,在于它试图去解释理论背后的机理。打个比方,考虑MG,作为传统经济学理论/计量学家,他们会做的统计方法验证一般是拿出很多实际数据,用MG求出最优解,然后看看能不能match data(与数据一致),或者估计出MG的parameter(参数)[比如number of strategies (策略数)]。作为实验经济学家,他们会做的事情是做你们做过的复旦的实验,然后看看实验和结果是否一致,更深一步的话(个人觉得可能比较少),可能他们会对每一个步骤做出理论推导,然后看看每一步的理论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这点和老师的方法比较像)。但是,他们对于非理论能答出来的机制就很难去每一步进行比较,另外就是我所说的MDRAG有着一般经济学难以用理论推导出来的优点。当然老师,我是前一类的传统经济学者,对实验经济学不甚了解,不过我觉得老师值得一看,从实验设计上对老师应该很有帮助。实验经济学的两个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解释理论的机制,都基于经济理论基础,比如他们可能会做出一种金融数据如何走向的理性模型,然后计算机模拟,和真实数据对比等,和本质上物理学模型的假设是有差异的(不知道我的理解MDRAG是最物理的是否正确?)

当然,首先老师你是物理学家,有自己的信仰,不需要迁就经济学家的想法,只有最后能够实用,他们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话说。这点老师不妨看看行为经济学的著作(其代表人物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最终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年也是被传统经济学压得翻不了身,可是在很多事实面前,经济学家不得不低头。)

另外,我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在本科生中我对经济的理解很强,但是对与比较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差异性上我还差了太多,有待以后学术思想更成熟。

我:你的意见很细,对我很有启发。另有一个补充:MDRAG or MG是物理学家们提出的,它们很好地贯彻了物理学家们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方法,该模型本身可以比喻为许多实际(经济)情况。

yiwei:我理解了。从这一点来讲经济学和物理学一致,经济学是先有“理性”模型假设,然后才能推广到实际情况,当然这个理性经常引起争议。我个人的确更喜欢MDRAG模型。Heterogeniety (非均质性)是经济学很重要但经常忽略的一方面,MG完全随机的话,渐渐地就像经济学模型了(当然这两个都不是完整的经济模型,另外就像老师说的,不管什么模型,能解释问题就好,不是说不像经济模型更像物理模型的就是好的)。

[1]此文最初于2011年2月22日发表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f0c0f0100ox5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