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普及,这是科研活动结束后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很多科学家并不重视,这是因为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同行知道,就可以了。但是,每个领域的同行通常都很少,就是国际上亦然,这就导致即便有限的同行知道这些成果,这些成果本身的价值也常常不能被发挥到最大,因为这些同行自己都有大量的研究课题,他们通常都更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时,如果科学家知道普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其效果很可能大不相同,因为经过普及之后,更多人了解他的科研成果,这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甚或加入他的研究,在得到更多人关注和参加后,他的研究通常可以做得更大,并相应地影响更大,甚至最终改善人类的生活。
并且,此举同时可以减少重复发现过程中智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很多人因为不了解别人的科学进展而重复研究,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在学术界就很常见。
至此,我还没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用纳税人的钱做出来的,科学家自己也应该把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汇报给纳税人,而纳税人中的绝大多数并非科学家,所以,科学家就有必要采用纳税人喜闻乐见的语言,通俗易懂地把自己的成果汇报清楚。新知识的知情权是纳税人应该得到的,对此,科学家们应该低头配合而非昂首清高。(www.xing528.com)
可见,科学普及,无论是对科学家本人,还是对社会公众,都有百益而无一害。本篇中所涉及的文章都是科普小论文,或与前沿研究热点密切相关(如隐身衣一文)、或与人类生活关联十分密切(如浴花一文)。我希望这些文章的介绍,一是能够使这些研究内容被更多的人了解,二是能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些领域中。无疑这两个意义都颇具正能量,当然,如果读者没有兴趣加入,而能够从中明白科普的意义、价值和功效,我愿足矣。
做了科普,既宣传自己,也惠及众生;不做科普,既埋没自己,也隔离众生。后者与傻瓜何异?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就是这里批评的“傻瓜”,他们的确很优秀,但还可以更优秀,如果他们善做科普的话。——批评别人实在容易,动动嘴皮即可实现;对我自己而言,我也正尽力从“傻瓜”的行列中走出,虽然我绝非优秀的科学家!编撰此书,也正是为“脱傻”而迈出的一小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