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离真正的科学研究通常很远,因为参加各种科技作品竞赛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毕竟是少数。也就是说,用真正的科技作品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科研创新能力的机会,对许多中学生和大学生而言是没有的。既然这样,是不是这些学生就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呢?他们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了呢?
我认为不是的。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所有同学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不管这些同学当前是否能够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当然即便已经得到科研训练的同学(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这里介绍的方法对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也有裨益。
科学研究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是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无中生有。既然如此,我就把下面介绍的方法叫做“无中生有大法”。
什么是“无中生有大法”?试举两例:
1.给你5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词,例如,莫言、神舟飞船、奥巴马、飞机、钓鱼岛。
我问:“能否用这5个词造一段话?想象力越丰富越好。”
如果你答:“‘莫言’和‘奥巴马’分别乘‘飞机’和‘神舟飞船’赶赴‘钓鱼岛’。”
我的答复:“通顺。想象力可以提高些吗?”
如果你答:“代号为‘神舟飞船’的‘莫言’与代号为‘飞机’的‘奥巴马’在‘钓鱼岛’捉迷藏。”
我的答复:“蛮有想象力的,但是,想象力还能继续提高吗?”
……
如此继续发问(“想象力还能继续提高吗”),直至回答不了,换5个词重新来过。实际锻炼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多的词,如8个、10个等。
2.给你两个词,例如“书”和“座右铭”。(www.xing528.com)
我问:“能否请你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想象力越丰富越好。”
如果你答:“两者都是名词”或“两者都是汉字”。
我的答复:“没错,但是太一般,大家不必过多思考,从表面上都能看出来。想象力能提高一些吗?”
如果你答:“两者都含有催人奋进的至理名言。”
我的答复:“想象力有进步。但是,想象力还能继续提高吗?”
如果你答:“他们都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类离不开他们。这里两个地方出现的‘他’,都是单人旁的‘他’,不是宝盖头的‘它’。”
我的答复:“与上面的答案相比,想象力大有提高。但是,想象力还能继续提高吗?”
……
继续发问(“想象力还能继续提高吗”),直至回答不了,换两个词重新来过。实际锻炼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多的词,例如3个或更多。
此“无中生有大法”可以通过想象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可能有人不信,认为这个方法也忒小儿科了,他们可能会固执地认为“要想学会游水就得到有水的地方,要想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就得从事真正的科学研究”。我认为这不对。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很不完善,此时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多数是拔苗助长,因为这耽误了他们正常的知识积累过程。而我这里提出的“无中生有大法”,其中的要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有了、程度足够高了,对其未来的科研只有好处、绝无坏处。这样的想象力,在他还是学生时,使他只能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给出上述回答,而未来从事真正的科研时,这样的想象力则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科学创造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的对象虽不同,但是,处理不同对象时所需的能力(这里特指想象力!)却是相同的。所以,如此想象力,早培养,早受益;不培养,不受益。
我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科学研究的,当时,我先是无意、后是有意地练习这个“无中生有大法”,特别是大学时,自己练得很多。我个人感觉,这个方法对我后来从事科研活动,并能坚持至今而不懈怠,功不可没。因为每当我遇到新的课题或问题时,我的想象力使得我的科研灵感和研究方法很少有完全枯竭的时候。
当然,我不指望这个“大法”适用于所有人,一定有人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交流!
[1]此文最初于2013年3月31日发表于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185-675627.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