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春天,有点冷。要是往年,阳春四月,早已春意暖暖,催人慵懒了……
还记得,清明前回家乡一趟,油菜花们熙熙攘攘地挤满了田野,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故乡的油菜花,多年不见了!虽然童年的我,每逢春日,无论上学还是放学,皆是在油菜花中穿行,然而记忆终归记忆,虽未尘封,终因年代久远而失去了当日的鲜活。这正如多年的老朋友,许久不联系,在一个不经意的场合中碰面了,未免有种生疏的感觉。
(二)
朋友,原本就是一个与回忆息息相关的名词儿。
一次和一位朋友谈起越王勾践,甚为感叹,倘若越王没能熬到返回故国的那一天,那么,历史上后来的一位“枭雄”就早早地沦落为“狗熊”了,未免沦为后人笑柄。可见,个人能力重要,时间更重要。我们谁也熬不过时间。历史上“天不假年”、“可怜白发生”的事例太多太多了。然而,很多时候,时间对我们的唯一功用就是“被用来浪费的”,虽然我们不自知、亦不愿承认。可能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此时此刻我做的事情是否对明天、后天有益?
一次和朋友聊起秦桧,同样甚为感叹,倘若秦桧不是秉承上意,他岂敢谋害岳飞?结果沦落为千古罪人。此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可以做上级吩咐或暗示的任何事情,但决不能做坏事。倘若明知是坏事,那还做了,那就做好准备吧,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今日没被发现,明日终究藏不了。否则,即便你躲了,但是,你的子孙呢?还记得,我初中时有个同学,据说(!)是吴三桂的后裔,这位同学的爷爷(或爸爸?)在文革中因为是吴三桂的后裔而被批斗了。我们这些同学间每每提及此事都很感慨,祖先做了违背当时正道的事情,子孙在几百年后还得为之付出代价。可见,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大事,不能不慎。想今日,作为孔子、岳飞的子孙,仍旧觉得脸上熠熠生辉,而作为秦桧、吴三桂的子孙,则羞于提及。做了坏事,虽然自己未受到报应,而子孙终究跑不了。这也算是天网恢恢之一种么?
(三)
我觉得西蜀后主刘禅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主儿。被俘入宫后,司马昭问他在这里过得怎么样啊(“颇思蜀否”)?刘禅说,太快乐了,我不想家(“此间乐,不思蜀”)。结果被后人嘲笑,说他“乐不思蜀”!其实,如果刘禅说“我很想家”,结果会怎么样?司马昭会认为:其心有异,必诛之而后天下安。这样刘禅也就活不到65岁寿终正寝。可能有人笑了,会有这么严重吗?不信么?想想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获后,整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结果被俘3年就被宋太宗赐死。对比刘禅,谁有大智慧,岂不很清楚?
(四)(www.xing528.com)
既然年轻,就该犯错。现在不犯错,等年纪大了再犯就迟了。犯错,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容忍年轻人犯错吧,但容忍的同时,我们需要把握好方向。作为老师,我们理应如此。
(五)
上周去看了世博会,觉得美妙之处很多、很多。美,是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因人而异。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某些人眼中美仑美奂的名画,在我的眼中仅是孩童的涂鸦之作。一方面,这固然是因为我不懂欣赏,另一方面,这些名画是不是美得也太不那么客观了?欣赏名画时,辅以主观的润色,名画更美。倘若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不期而遇,浑然天成,构成共鸣,能够不学自通地欣赏名画,斯为“天才”。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一见钟情”,该算作一对“天才”的相遇。主客观交融后,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心焦。此时,主观之“美”催生出客观之“折磨”。还好,世博会虽“美”,于我而言,现在还非折磨,只是有种感觉——叫“累”……
(六)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医中药,说中医中药无效!我想,我们不该把批评作为第一要务,我们该以“为什么中医中药无效”为命题,开展新的探索与对话,弄清其中的原因,例如:人为原因?药理原因?……根据我周围人的切身体会,我觉得中草药的效用还是非常好的,而中成药则次之(我非常不满意现有的一些中成药的效用!),至于不少民间偏方,则非常非常有用!
(七)
这春天,有点冷。这样的季节,是个催人思考的季节。
[1]此文最初于2010年4月27日发表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f0c0f0100hxpi.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