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希德书院:探索奇妙的科研世界

揭秘希德书院:探索奇妙的科研世界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荣幸,自2011年9月,接受领导的安排,我已经“非正式地”参与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的筹建至今已数月。任何一项大的改革措施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扰或障碍,希德书院也不例外。至今我无法评价希德书院是否已经成功,至少到目前为止她没有出现因为改革而产生的特殊的不安或不和谐。

揭秘希德书院:探索奇妙的科研世界

随便谈谈而已,有兴趣阅读此文者切不能抱着过高的希望啊,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的学生戏称自己是“白加黑”——“白”,小白鼠嘛,学校拿他们做实验品了;“黑”,黑户嘛,希德书院在学校的很多部门没名儿,很多部门压根就不知道希德书院的存在。这个情况上学期初很严重,到现在好多了。好了,希德书院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且听我罗嗦下去:

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第一个大的举措就是成立复旦学院,现如今,每年9月进复旦大学的大一新生都在复旦学院学习,而传统的专业院系(如物理系等)只负责这些新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为了进一步推广通识教育,自2011年9月起,学校新成立了一个希德书院,这个书院保留了复旦学院中来自4个专业院系的学生(这4个专业院系分别是:物理系、核技术系、社会学院(含心理学系)、中文系),也就是说,这4个专业院系的学生大一时属于复旦学院,而到大二就不属于复旦学院了,但也不回专业院系,而是呆在希德书院学习,直至他们大四本科毕业。显然,希德书院是为进一步推进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而生的,她的任务巨大,她若成功,该模式将被推广至全校本科生;她若失败,学校也只能尝试其他途径推进通识教育了。

很荣幸,自2011年9月,接受领导的安排,我已经“非正式地”参与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的筹建至今已数月。从刚开始的任务不明确,到现在的分工明确,书院已经基本走上正轨。满怀欣喜之余,也有一些感慨不吐不快:

(1)当今大学生的感情(恋爱)问题已经成了困扰学生学业的头号问题。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解决得不好。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还非常多,尽管作为老师的我们绝大多数都不是感情问题专家,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2)任何一项大的改革措施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扰或障碍,希德书院也不例外。遇到这些困扰或障碍时,常常因无章可循而四顾茫然。此时,唯一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也只有信念和责任了。然而,环顾当今世界,最缺的好像就是信念和责任了。

(3)至今我无法评价希德书院是否已经成功,至少到目前为止她没有出现因为改革而产生的特殊的不安或不和谐。我能说的仅仅是,做好我们该做的,然后由学生、导师和领导去评价、去权衡、去纠正。(www.xing528.com)

(4)既然是改革,我们无法向领导请示更多、因为领导对未来的一些方向也不清楚,我们只能自己思考如何向下一步走去,领导同意,就做;领导反对,就不做;领导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呢,也做。因为这是尝试,谁都不希望出错,领导也不例外,有些事情只有干下去才知道正确还是错误

(5)我一直认为,如果学校老师什么都不教给学生,但是有一样务必需要教给学生,这就是“感恩”。很多学生不知感恩为何物,以致一直在索取,向父母索取、向老师索取、向社会索取……就拿父母来说事吧,待将来的某一日,父母老了,没了他所需的可索取之物,反而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此时,没有感恩之心的他会怎么做呢?任何人、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理由抛弃父母,没有任何理由抛弃老师,没有任何理由抛弃社会!!!

(6)希德书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至于能否利用好导师提供的各种资源,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非导师。因为学生应该主动,“求学”二字何意?“求”老师教我“学”问嘛。

……

[1]此文最初于2012年3月2日发表于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185-54325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