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存在可以使得我们在很多领域(包括科研选题)少走弯路,这点毋庸置疑,他们一个小小的指点,有时却可以节省我们几个月的时间。多向权威学习、多向权威请教,能够显著提升在科学殿堂打工的效率。可见,权威不仅值得信赖,而且信赖权威简直就是必须的。但是,权威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值得信赖的,需要辩证看待。试举二例:
发明家爱迪生一例。继爱迪生(1847—1931)发明直流电电能传送系统之后,特斯拉(1856—1943)发明了交流电发电机,并且认为交流电比直流电更适合远距离传送。这时,爱迪生说,交流电不可能有什么用处,并且做了很多事情证明交流电不仅无用,甚至有害。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天才的发明家这次错了,当今世界,远距离输电采用的都是交流电。特斯拉赢了。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一例。《中国青年报》于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刊登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篇文章,标题为“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见本文附录)。其中一个结论是“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科学发展到今天,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还不到两千斤。这个事实使得很多人对钱学森1958年的结论有着很大的怀疑,甚至受到诟病。当然,我本人也很怀疑。(作者注:怀疑归怀疑,我没有确实的证据,因为在钱学森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他的分析方法是科学的,是基于能量守恒得到的结论,尽管这个结论在现在看来离现实还比较遥远,但是,如果纯粹从科学的角度看,把所有其他因素忽视不理(这么做在农业角度看是否合理这里不议,但这么做是一个合理的科学分析方法,一种控制单一变量的分析方法),只计入能量的转化,他的结论不仅过去正确、未来也还是正确的。另,通过此文似乎也可以做个提醒:科学家们在做科学研究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需要加倍谨慎。)
权威,在某些时候、某些领域,是真正的权威;
权威,在所有时候、某些领域,已未必是权威;
权威,在某些时候、所有领域,也不可能权威;
权威,在所有时候、所有领域,肯定不是权威。
[附](www.xing528.com)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钱学森)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 105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 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使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