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灯光,是那么平常而重要。然而,在革命年代,那一丝微弱的灯光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将来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就是——郝副营长。下面让我们回到那个艰苦的岁月,学习这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英勇献身精神。(难点)
王愿坚 (1929 -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3 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 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
①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②漫步:没有目的地悠闲地走。
③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
④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⑤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⑥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⑦倚:靠着。
⑧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⑨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会,集中。
⑩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
⑪深情:用了很深很深的情感。
⑫憧憬:向往。
⑬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⑭焦急:形容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表现得焦虑不安。
⑮黑魆魆:形容黑暗。
⑯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 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⑰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⑱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⑲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近义词
宏伟——雄伟 赞叹——称赞 沉思——深思 憧憬——向往
璀璨——灿烂 焦急——着急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反义词
光明——黑暗 挺进——撤退 赞叹——贬斥 破旧——崭新
暴露——隐蔽 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千钧一发——安如磐石
①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①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句解:这一句描写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
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②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③:“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句解:“多好啊”第一次在文中出现,这是人们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写了“我”到天安门广场漫步沉入了回忆。
③1947 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句解: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作者当时的身份。]挺进豫皖苏④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⑤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⑥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④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句解:介绍了郝副营长是一位战斗英雄。]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句解:介绍了这次战斗的任务。]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⑦着交通沟的胸墙⑧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句解:这句话从他的动作“倚、坐、拿、夹、划”可以看出面对即将开始的战斗,他是多么平静。更说明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⑨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⑩着。
⑤“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句解:“多好啊”这句话第二次在文中出现,意思是孩子们能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⑥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⑦“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⑪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句解:从郝副营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郝副营长精神境界的崇高,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也说明郝副营长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⑫里。
⑧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⑬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句解:写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为郝副营长牺牲埋下伏笔。]
⑨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⑭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⑮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⑩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⑯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句解:郝副营长在巨大的生命危险面前无所畏惧,毫不犹豫。他明知一旦点火就会暴露自己,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他毅然地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大局,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可是,火光暴露⑰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⑪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句解: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文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 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第二部分(第3 -11 自然段):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⑫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⑱的华灯⑲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句解: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了哀思和愿望,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第三部分(第12 自然段):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名师点拨
1.第1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灯光使人感到“光明”和“温暖”?
“光明”“温暖”是相对于战争年代来说的,这么多灯大放光芒,广场周围还有许多“雄伟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人们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
2.第4 自然段中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一本“破旧”的书,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倚、坐、看”等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很爱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郝副营长并没有放弃学习,因为他坚信革命会胜利,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3.说说你对第7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4.请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主题内容。
第一部分:明亮灯光暖人心。(①~②)
第二部分:激战前憧憬未来。(③~⑪)
第三部分:华灯璀璨忆战友。(⑫)
5.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让作者回忆起了战争年代的郝副营长,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通向胜利的道路,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三处光穿插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将时光交织在一起,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作者寄托情怀的媒介。它们与课文题目相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引出战争年代革命战士对灯光的向往以及为此献身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1.首尾呼应。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www.xing528.com)
2.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3.展开联想。
联想,就是依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联想,通过郝副营长观看书上的插图,联想到将来“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反映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进一步衬托出郝副营长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那么,在我们的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它在性质或者形态上有某种相似事物的联想;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就是较好地运用了相对或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显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这甜蜜的生活是当年的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做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交流平时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大的场面描写。二是交流场面描写在实际作文中的运用。
第一项内容可以按以下思路:
1.回顾课文描写场面时运用的写作方法。
2.搜集课外有关大场面描写的资料。
3.分组交流,把组内收集到的资料按写作方法分类整理,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是否还有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不同的写法。注意总结。
第二项内容,可以按以下思路交流:
1.试着选一个场面,运用所收集到的方法写一写。
2.组内选同一个场面描写,每组选不同的场面描写。
组内交流时,互相讨论谁用的什么方法,哪个描写的更好,注意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选出最好的一篇,组外交流。
【词句段运用】
本部分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词语重复出现的好处;二是写人物说话时,用哪些词语可以代替“说”来表达。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体会语言的丰富与变化,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并体会其在不同语境下运用的区别。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第一句中的加点部分是重复了“只听见”这个短语,通过“只听见”短语的重复,以动衬静强调了全场肃静庄重的氛围,无人声噪杂。
第二句中加点部分重复了“是那么”这个短语,通过两个“是那么”表达了作者初到草原时心情无比的舒畅、愉快,强调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的原因。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③“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④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1)在写人物说话时,可以用代替“说”的词语,如例句①②;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只描写说时的神态、动作,如例句③④。
可以代替“说”的词语有:
一个字的:吼、吵、骂、呼、夸、叫、喊……
两个字的:回答、宣称、宣布、声明、发誓、承认、赞叹、夸奖、吆喝、吓唬、威胁、念叨、嘟哝、嚷嚷、叫嚷、解释、叮嘱、辩解、感叹、怒斥、诅咒、劝告……
四个字的:大声疾呼、声嘶力竭、支支吾吾、脱口而出、大发雷霆、议论纷纷……
(2)读句子,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句:①“干什么去呀?”我连忙问。“我去找老师重判。”她解释道。
②“你怎么这么烦人?一边玩去!”我简直忍无可忍。
③我默默念叨着:“找到了,找到了,小雷锋……”
【书写提示指导】
汉字集音、形、义于一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更是一门艺术。规范汉字书写教学,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行为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抄写下来,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日积月累】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每次国难当头,都会有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本次“日积月累”就选取了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名言名句,其中有功成名就的王侯将相,有试图力挽狂澜、救国于危难的抗金英雄,还有死前仍惦念收复中原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精魂。品读欣赏,体会其所表达的爱国精神,积累语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语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一面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他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语出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把死亡看成回家一样。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此句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语出自宋朝李纲之口,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宋朝末年,北方民族进犯,昏聩无能的宋徽宗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嘉纳其言,升李纲为兵部侍郎。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语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考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此诗是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病中写下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这句话是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