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疑标准化和多媒体:揭示语文教与学真正现代化路径

质疑标准化和多媒体:揭示语文教与学真正现代化路径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为推行标准化练习和多媒体教学才是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当前广泛流行着的一种幼稚病,一个认识误区。标准化题目是浩瀚题海里的主要品类,题海大战在很大程度上靠它支撑。作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语言没有自然学科的那种客观性和确定性,难以搞 “标准化”。正因为如此,对标准化练习和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人们早就提出了质疑。对标准化考试,国际教育界已颇多异议,并渐成群起而攻之之势。

质疑标准化和多媒体:揭示语文教与学真正现代化路径

以为推行标准化练习和多媒体教学才是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当前广泛流行着的一种幼稚病,一个认识误区。其错误正在于它们一个在课内 (多媒体),一个在课外 (标准化)取代了读,对语文教育的危害带有根本性质。

标准化题目是浩瀚题海里的主要品类,题海大战在很大程度上靠它支撑。它盲目搬用客观化、程序化、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等时髦概念,却无视语文学科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忘记了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语言没有自然学科的那种客观性和确定性,难以搞 “标准化”。比如语义的丰富性和模糊性,语法的约定性和变通性,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和个性等,都使它天然地排斥标准化。正因为如此,对标准化练习和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人们早就提出了质疑。

语言文字作为 “平面媒体”,是阅读行为的唯一触媒,而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体验、想象生发等,一切都由文字而来,语文学科要培养的正是这种文字感知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讲,它又天然地拒绝多媒体。且不论从感知文字到听声看画是能力层级的大步倒退,且不论在从文字到声画媒体转换中信息的改变和流失,单从学生接受的角度讲,其被动性与阅读过程中主动猎取的姿态尖锐对立,其简单性与阅读需要思考、想像、创造相矛盾,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高,更遑论读书以健全人格、熔铸气质和涵养心性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人未来生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据最近的报纸披露,在美国,由于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强大视觉环境,人们愈来愈依赖图像信息,造成美国青年 “喜欢听喜欢看就是不爱读”,结果 “文字冷淡病”像瘟疫一样蔓延,逃避阅读甚至成为时髦的象征。专家担心,“长此下去,美国人的阅读能力会下降,使下一代文盲数目大增。”其实,“文字冷淡病”并非美国独有,在我国,电视的负面影响,如青少年中的懒散作风、玩赏心态和浮躁情绪已十分可忧,卡通成了许多中学生的主要读物,如果再在语文教学领域泛滥多媒体,阅读将更无立足之地。

学习语文,阅读是永远不可替代的。语文学科的现代化永远必须围绕多读多写作文章,比如开展对词汇量、阅读量的研究,对如何教学生读书、提高阅读速度、质量和能力的研究等才是教改的正路。

对标准化考试,国际教育界已颇多异议,并渐成群起而攻之之势。香港中学的中文会考已断然拒绝 “客观性题目”,其课程纲要指出,要避免 “选择题测试导致选择题教学”。据笔者所知,我们实行标准化考试之初是借鉴了香港模式的,而借鉴的结果也真的导致了 “选择题教学”。现在 “老师”又先行一步把它废止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www.xing528.com)

每当看到广大师生在题海中沉浮的情景,我们就想起明代的“十八房之刻”。那时候,出状元、进士最多的苏杭一带,书坊把一些进士、举人的应试 “房稿”(中式八股文)刊刻成书,发行全国,造成了 “举天下而惟十八房之读”“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的局面 (注:明·顾有孝编 《明文英华》),以致 “人才日至于消耗学术日至于荒陋”。(注:明·顾炎武 《日知录》)这与我们今天的情况何其相似!而且更有甚者,我们除了各种名目的应考作文之外,还有更多的应考资料,如 “考典”“题典”“兵法”“优化设计”“秘卷”等等,真是铺天盖地,浩如烟海;相反地,真正的好书却无人光顾。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同仁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面对惨痛的现实和久违的读书声,他们不避矫枉过正之嫌,大声疾呼:“语文教学,阅读就是一切!”“阅读无错!”这声音乍听似乎偏激,实则大有深心深义。笔者向他们致敬,并以此文作同志的回应。

读书之风兴起之日,必是语文教育走上正轨之时,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真正启动乃至民族文化振兴之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