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相对于大题来说,意思比较琐细,常常由“四书”中一些简短的语句构成。明清科举中,乡试会试属于国家大型考试,一般用大题,而童试小考及诸生会课中则常常用小题。小题常见的类型有:
①截题 顾名思义,截题是从“四书”原文中截出来的,如“不舍昼夜”,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截去上文,即为截上题。如“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颜回)也欤!’”(同上)截去下文,只取“语之而不惰”为题,即为截下题。又如“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同上)截去上下文,只取“毋友不如己”,甚而只取“毋友”为题,是为截上下题。作这类截题,必须从题目本身立意截上者不能说到上文,截下者不能说到下文,否则谓之“犯上”“连下”。但是在论述中又不能脱离原文,必得把上下文的意思融贯于自己的文章当中。对作者而言,这真如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必须谨慎从事,不能有丝毫偏差。
②冒下题、结上题 这类题目,实际上是特殊的截题。如“帝典曰:克明峻德。”(《大学》)以“帝典曰”为题,题意全在下文,须从下文立意,但措辞又须从本题出发,是为冒下题。又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从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取总结上文的“是吾忧也”为题,则为结上题。(www.xing528.com)
过去塾师课训士子,多从小题发蒙。语意平正、清晰、完整的题目还比较好作,至于那些偏难险怪的,作起来就非常棘手,没有超人之才恐怕就难以下笔。明人赵时春少年聪慧,九岁时应童子试,八股文作得很不错,考官怀疑是他人代作,当场以“子曰”为题,令作破题,赵则应声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可为天下法。”考官又让他以自己的名字为题作破题,赵也立即答道:“姓冠百家之首(《百家姓》第一位是‘赵’),名居四序之先。”(见梁章钜《制义丛话》卷23引《坚瓠集》)更有甚者,某塾师以刻印本《论语》中章与章之间的标号“〇”为题令诸生破题,这可以说是无理之至,但竟然也有作得相当圆融的,破云:“圣人未言之先(《论语》各章的首句常常是‘子曰’,而‘〇’即在‘子曰’之前,故云),空空如也。”以“空空如”(意思是什么也没有)破“〇”,不仅合乎题意,也与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的意思暗合,真叫人拍案叫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