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许多地方说明,对于文言,不能都不学,或说得积极一些,总得有人学,这“人”,多一些也好。有人学文言,就要有地方印文言典籍。近些年来,印的文言典籍不少,经过整理而印的文言典籍尤其多,总的说是成绩很大。但是就满足学文言的需要说,还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的意见是,要有计划,针对需要。前面谈先尝后买的阶段,说为了尝得多,品得准,要有计划地印一套丛书。这是个小建筑。还要有大建筑,供已经决定买的人享用。这,我想借用球赛的术语来说明,需要文言读物的读者可以大致分为三级,编成队,曰“甲级队”“乙级队”“丙级队”。近年来整理古籍,已印和计划印的书很不少,其中绝大多数是古香古色,阳春白雪。这些书,大部分可以由甲级队选用。——有的甲级队也未必选用,如佛藏和《道藏》之类,急印不急印似乎应该待商。为了与下面所说区别,我们可以称这些古香古色的为“原本”。原本,其中多数不合乙级队之需;少数篇幅不很长的,经过整理的,乙级队也可以用,如周祖谟先生整理的《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之类就是。为了乙级队选用,有些应读而难读的(主要原因是篇幅太长),宜于印“节要本”。最典型的例是《资治通鉴》,甲级队必读,乙级队想读,啃不动,有了节要本(可以仍用胡三省注),就不再有困难。这类事,也宜于有个班子承包,先搞个全面的,即乙级队阅读书目,然后看看哪些市面上已有;没有的,哪些宜于印原本,哪些宜于印节要本,规划已定,落实到出版机构,稳步前进。为丙级队,也应该用这个办法,所不同的是所选种数要少,篇幅要短(过长的用选本),程度要浅,而且必须整理加新注的。这样,有了规划,认真执行,就像在居民区设了粮店,需要吃粮的就可以随买随吃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