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文言典籍里的白话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谣谚之类,二是夹在文言作品里的一些白话,三是早期的乐府诗。
先说第一类的“谣谚”之类。这包括民歌、童谣、谚语、俚语等,前面第13.1.1节已经举过例。这类白话资料大多见于记事的文字,清朝晚年杜文澜曾经按四库目录的次序,从各种书中搜集,成为《古谣谚》一百卷,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周绍良校点本,可以参考。不过杜氏搜集谣谚,目的不是辑白话资料,因而其中有不少未必是白话,翻阅时要分辨。
再说“夹在文言作品里的一些白话”。这大多是为了保留口语的原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零碎的,如前面第十三章所举《世说新语》等书里的那些都是;一种是整段的,如前面第13.1.2节所举任昉《奏弹刘整》中照录的诉状就是。南北朝以后,文言作品夹杂一些零碎的白话,自然还是不少见。大段引用的也间或有。如:
(1)俊于八月二十二日夜,二更以来,张太尉使奴厮儿庆童来,请俊去说话。俊到张太尉衙,令虞候报复,请俊入宅。在莲花池东面一亭子上,张太尉先与一和尚何泽,点着烛对面坐地说话。俊到时,何泽更不与俊相揖,便起向灯影黑处潜去。俊于张太尉面前唱喏。坐间,张太尉不作声。良久,问道:“你早睡也,那你睡得着?”俊道:“太尉有甚事睡不着?”张太尉道:“你不知自家相公得出也。”俊道:“相公得出,那里去?”张太尉道:“得衢婺州。”俊道:“既得衢州,则无事也,有甚烦恼?”张太尉道:“恐有后命。”俊道:“有后命如何?”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我与相公从微相随,朝廷必疑我也。……”
(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二《王俊首岳侯状》)
(2)你如今回去寻师问友,但是有见识人,师问于他。你学得高了,人皆师问于你,便不做官也高尚了。你每父亲都是志气的人,说的言语都说得是,人都听他。那时与我安了一方,至有今日,我的子孙享无穷天下,你老子的子孙享无穷爵禄。男子汉家学便学似父亲样,做一个人,休要歪歪搭搭的过了一世。你每趁我在这里,年年来叩头,你每还是挨年这歇来。你每小舍人年纪少,莫要花阶柳市里去。你父亲都是秀才好人家,休要学那等泼皮的顽。
(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一《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遇恩录》记明太祖语)
(3)李四妻范氏招云:(洪武)八年九月,李四回家说:“我早起和汪丞相、太师哥在胡丞相家板房吃酒,商量谋反,我也随了他。”范氏骂李四:“你发风!你怎么随他?”李四说:“我哥哥随了,我怎么不从他?”
仪仗户赵猪狗招云:(洪武)十六年六月,太师请延安侯饮酒。延安侯说:“我们都是有罪的人,到上位根前小心行走。”太师说:“我每都要小心,若恼着上位时,又寻起胡党事来,怕连累别公侯每。”十七年五月,太师说:“上位寻胡党又紧了,怎么好?”吉安侯说:“上位不寻着我,且繇他。”
(钱谦益《初学记》卷一〇四《太祖实录辨证四》考李善长参与胡惟庸谋反事)
在文言占上风的时代,对话一般是经过文人的笔就变成文言,像这样保留口语原样的是漏网之鱼。(www.xing528.com)
再说第三类“乐府诗”。前面第13.1.1节例(5)(6)(7)曾举了三首,说明那是无名氏所作,来自民间,可以算作早期的白话。那里说民间,说早期,是因为会碰到界限问题。第14.1.2节谈文白界限不清的情况,例(7)曾举不同时期的《江南曲》三首,说明早的一首宜于算白话,晚的一首宜于算文言。问题是中间的。界限问题已经谈过,不重复;这里只想补充说明,旧文献里所谓民间作品,几乎没有不经过文人修润的。《木兰诗》是个好例,由“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起,都是用通俗的文字写,可是中间忽然夹上文诌诌的四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很有唐人格律诗的韵味,想来必是出于文人的修润,甚至增加。修润,增加,已是既成事实,我们只好容忍,就是说,要多照顾出身,承认带些文气的仍旧是白话。这样,像下面这样的,古辞质朴,拟作用意求通俗,就都可以看作白话作品。
(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飡饭,下言长相忆。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古辞)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枕弓睡着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同上,王建拟作)
(5)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子夜春歌》,古辞)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同上,郭元振拟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