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无线网络科学普及传播平台数量与规模
据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移动端的普及为移动网络科普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当前网络科普传播仍受到一定的技术限制,也未能受到高度重视,公众难以完全通过移动端获取科普知识。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公众在观看科普视频时,需要一定的流量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在没有无线网络时,花费流量而产生的费用、网络延迟、网络顿卡等则体现出其弊端。利用社交类的移动应用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使用率不高,如在2014年监测中,微博在科普网站的使用率为8.87%,微信在科普网站的使用率为6.41%。即便如此,移动互联网科普模式还是打开了新局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相关产品逐渐普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先后基于移动互联网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而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科普领域,专业科普产品太少,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新闻类和娱乐类产品中投入了一些科普知识。作为互联网科普时代的佼佼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也仅有一份手机报,其他阅读类科普产品,如科普电子杂志、电子书在互联网上的运作尚不成熟,都没有形成稳定产品,因此造成无法迁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局面,这样就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的严重不足。在国外,移动互联网与科普的结合已经有了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突破,如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推出了一款针对安卓手机操作平台的应用,通过播放视频和类似游戏的方式向用户传播天文知识。
3.4.2 无线网络科学普及传播手段与渠道(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手机科普短信和手机报等阅读类应用日趋成熟,而科普应用太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众阅读形式,快速阅读成为当前公众阅读的主要形式,科普手机报的便捷、精炼、生活化等特点满足了当前用户需求。手机用户可通过发短信或登录相关网站的方式订阅科普手机报,订阅后每天不同的时段内,用户将获得自己订阅的科普信息。科普移动客户端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更快速、更方便的传播手段满足公众高效率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由于科普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往往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所以不同的科普需求及用户体验设计也相应多样化,大大丰富了我国移动网络科普的表现形式。科普网站的移动客户端的出现,大规模替代了科普WAP网站,以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需求。此外,还有大量依托于自媒体平台的科普平台。当前许多自媒体平台都具备平台跨越的分享功能,可以从科普网站或者科普应用中选取优秀科普内容,在自媒体平台进行分享、转载,大大扩大了科普传播面。此类自媒体平台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免费的,其中包括一些平台推送服务、个性化推送服务等。另外,此类自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后台运行,使用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且消耗流量很低。低成本传播是移动网络传播的突出优势,体现了移动网络的便捷性。最后不得不提到科普影视、科普手机游戏等极具娱乐性的科普手段。科普影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使其在科普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各种科普传播载体都不能缺少科普影视作品,无论是严谨的自然科学视频还是深入浅出的科学原理动画,都是科普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手机游戏科普的易于学习性、可中断性及交互性使玩家在轻松游戏中主动接受并记忆科普知识,从而达到科普效果。移动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多样性使科普工作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