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录:探索与实践

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录: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4:认同三点水的“洌”,是“近岸”,他还没摸,他不知道水是温的还是凉的。生13:认为是第二个,因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现在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一下。(生赞同,也有不赞同的。我们一起来读第三段。

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录:探索与实践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17日

授课地点:闵行区莘城学校

1.以解读文意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刚才听大家通读了一遍后,我发现你们在断句方面有些问题。

师: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还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生:……

师:大家再读一遍,读慢一点,答案就出来了。

生(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师:那么这个“西”什么意思?

生(齐):向西。

师:对了,这里“西”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如果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那“西”是什么意思?

生(齐):在西边。

师:大家再看一看,断在什么地方,是在“卷”,还是“石”?“卷”是什么意思?

生:翻卷。

师:这个是使动用法,使……弯曲。

生(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此“洌”非彼“冽”

师:这篇文章有一个争论点,“水尤清冽”,是两点水的“冽”,还有个三点水的“洌”,现在一直有争论,三点水的“洌”是什么意思?

生:水很清澈。

师:好,两点水的“冽”是什么意思啊?

生(齐):寒冷。

师:如果你觉得是三点水的“洌”,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如果你觉得是两点水的“冽”,也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生4:认同三点水的“洌”,是“近岸”,他还没摸,他不知道水是温的还是凉的。

生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说明水是温的,因为在冬天鱼都藏在水底了。

师:哪个地方看出不是冬天啊?

生6:“青树翠蔓”,说明是夏天。

师:只能说明是夏天,又没有触摸,还可以见鱼,这位同学的观点是赞同第一个“洌”吧?那还有反对意见吗?

生7:我认为是两点水的“冽”,文中有“凄神寒骨”,即凄冷寒彻骨髓。精神凄凉,寒气透骨啊。

生8:他所说的是空气的气温低,不是觉得冷。

生9:我觉得应该是诗人感到孤单。

师:诗人感到孤单吗?

生10:不是,他是和别人一起去的。

生11:我觉得他应该是“坐潭上”,所以感觉冷。

生12:我认为两者都是可以的。

师:哦,她认为两者都可以,这是第三种意见。(www.xing528.com)

生12:因为我认为他后面写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是因为作者当时被贬以后,他认为自己远离官场,不被发现,所以他感到精神凄凉。说水清,就是他前面写的“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日光照耀下鱼的影子都在石头上面,所以水清也可以表现出来,所以我想两个都是可以的。

师:噢,你说前面写的是水清。他寒冷是他情绪的寒冷、孤单。那这个地方别人没发现,柳宗元也可能没发现,你不是柳宗元怎么知道他如何想的?

生12:因为柳宗元写《小石潭记》的时候被贬。

生13:认为是第二个,因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师:好,“寂”,大家知道“寂”是什么意思?

生(齐):寂静、幽静。

师:“寥”是什么意思啊?

生:……

师:悄、怆、幽、邃,这四个字又是什么意思?悄:忧愁;怆:悲凉;幽:幽叹;邃:深远。这是核心的东西,好,大家再理一理思路,刚才大家争论得非常好,没想到你们读得如此之深。那我们再读一读、再理一理、再想一想这个问题,然后我再期望、渴望得到比较连贯的完整的阐述,好吗?现在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你们要完整地阐述你们的观点。第一:提出观点;第二:为什么要用这个?第三:用另外一个的错误

生14:同意第一个(洌)。我认为水清洌,因为用了两次,在后面一点点就有一个“近岸”,说明他还没有到水边,还没有感受到水温,这个时候,他不知道水是热的还是寒冷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是表达他内心的心情

师:你是这样的意思,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冷,是因为心情不好。

生15:在第三段,我们都漏了第三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的意思是潭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弯曲。我感觉它们也是对应了作者被贬的情形。

师:这个和作者被贬有什么关系啊?

生15:他因为看到了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一样的弯曲,想到了自己的境况。

(生赞同,也有不赞同的。)

生16:我认为只是写景而已啊。

生15: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师:老师帮你们梳理一下,三点水的“洌”,写水清,文中哪里写水清啊?大家来读一读。

生(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那后面怎么转到“凄神寒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三段。

(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比喻“犬牙”,还有“斗”“蛇”。

师:这四个字“明灭可见”,他是想表现哪一个?“明”还是“灭”?

生:灭。

师:大家一起读第一个注释:选自《柳河东集》……

师:这几个字,大家一看就知道哪个字最关键——

生(齐):贬!

师:“乐”后转至恐惧、迷茫,这个情况下之后,才什么?

生(齐):凄!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她很敏感。看最后一段,总共几个人啊?

生(齐):五个人。

师:是五个人,加上作者是六个人,跑那么小的地方,还“寂寥”?这五个人,我介绍一下,一个是和作者同贬永州的一个官员,一个是作者的好朋友,还有一个是他的弟弟,另外两个是作者的侄子。这么多人陪着他,他还冷,还寂寞,这说明他内心的凄凉,所以尽管有人陪也没用。

师:那现在我们再把这篇文章读一下,感受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