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质疑: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践成果

学生质疑: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确定在展现动物形象的言语理解,以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图。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相关内容时,学生就开始质疑与思考了。一是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质疑意识,以及对文言文本语言的尊重;二是对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了清晰与较深刻的理解。

学生质疑: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践成果

选入沪教版六年级下“先哲智慧”单元的《螳螂捕蝉》,只剩下少孺子的一段话。所以,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确定在展现动物形象的言语理解,以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图。

那么,教学效果如何呢?

1.学生真的有疑问了

学生在学习时不提问,不愿意提问,背后就是缺少思考。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相关内容时,学生就开始质疑与思考了。为什么是“后”而不是“傍”?为什么选择“螳螂”“蝉”“黄雀”,而不是其他动物?

疑问与好奇心是学习最好的发动机,所以,一旦发动机开动了,学习与思考就有惯性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同伴的相互帮助下,逐步通过关键字词“高居”“悲鸣”“后”来理解蝉,通过“委身”“曲附”“傍”来理解螳螂,通过“延颈”“欲啄”“下”来理解黄雀,能感受到三者之间的逐层深入。接着,“后”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文言文语言匠心,并且学生也充满乐趣与思考,言语的教学活动该是如此吧。(www.xing528.com)

2.有学习活动的课堂常常充满快乐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一是在引导学生质疑后,让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圈画。先是自主学习,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形成系统、完整的阐述,而非零碎的。二是在阐述到四个动物的形象时,让学生参与表演。尽管表演不一定准确,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六年级学生对于一篇只有80多字的短文,在一节课之内究竟能学到什么?一是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质疑意识,以及对文言文本语言的尊重;二是对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了清晰与较深刻的理解。

足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