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2014年5月28日
授课地点: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理解“莲”及“君子”形象
师:本文作者将莲花当作男性来写,还是当作女性来写?
生(齐):女性。(笑)
师:你怎么知道是女性呢?
生1:我觉得是当作女性来写的,“濯清涟而不妖”,所谓妖,妖娆是形容女性的。
生2:我要说的是“亭亭”。亭亭玉立,指女生。
生3:“香远益清”,香一般指的是女生。
师:女人是香的,男人是臭的。(生笑)这三个词语的指向非常清楚,是指向女性的是不是?那我们现在翻开词典查查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查词典)
师:妖是什么意思?
生(齐):艳丽。
师:这个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桃之夭夭”,那时是没有女字旁的,桃花开得很艳丽,后来是演变了的。“亭亭”是什么意思啊?
生(齐):耸立的样子。
师:你们再要区别一下,我们今天还会提到的这个字“婷”,是女同学的名字经常用到的。接下来我们再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你告诉我,把它当作男性来写还是女性来写的?
生(齐):男性。
师:这里很清楚,因为他提到了是花中的“君子”,那为什么之前看起来像女性呢?因为提到了花的妖。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妖艳呢?不是,是艳丽、美好的意思。“亭亭”形容女性耸立的样子是不合适的。我们在学习古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有些词语发展到今天,很多意思已经发生了演变。
我们再读第一段,思考一下写莲花的这几个句子,想想这句话可以分为几层?
师:小组四个人的答案能统一么?能统一的小组举手。
生4:三层。第一层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第二层写外貌和香味;第三层是作者的观点。
生5:“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生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应该是独立的个性。
生7:“香远益清”——名声。
师:“亭亭净植”呢?“亭亭”“植”,都在强调很挺拔。这句话是写人的,最终强调的是人的形态给其他人带来的一种感觉,所以文中写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PPT出示周敦颐事迹,见教学设计。)
看这些经历的时候,想着周敦颐对莲花的那一段描写。看看哪些事例是符合上面的描述的。(www.xing528.com)
生8: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应。
生9:当时囚犯,因为……提辞呈,对应了“香远益清”。
……
2.读出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师:我们再来看文章的第二段,看看和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读第二段)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生10:反掉了,“莲之爱”一句应该在前面。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先读老师改过的,再读书本上的,看有什么感受?
(生齐读)
师:“噫”,有两个读音,先读第四声。
(生齐读)
师:再读第一声,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1:第一声比第四声更悠长。
师:悠长的感觉好不好?
生12:好的,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感叹没有人和他一样喜欢。
师:“矣”,这个词读第几声?
(生读“矣”)
生13:我觉得书上的次序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师:你能阐述一下么?
生13:更能体现出为什么喜欢莲的人很少而喜欢牡丹的人多。
师:你很有感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情况。(PPT出示当时的社会状况,见教学设计。)
师:所以作者写作的意图是要批评这种行为,还是要让自己爱莲的这种品质得到更多人的赏识?
生(齐):批评。
师:这篇文章对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明显的,不是自己的自怨自艾,因为他是什么人?
生(齐):君子。
师:君子很重要的品质是:修身以安人。修身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所以“噫”是表示一种叹息、忧伤,读第一声;“矣”是表示一种批判,对社会行为的一种警示,读第三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