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貌判断方法及地表高程判定

地貌判断方法及地表高程判定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广泛采用“等高线法”来显示地貌。高山地区基本等高距一般按规定增大1倍。按规定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按1/4等高距的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这类地貌的形态在地形图上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三)高程、坡度和起伏的判定1.地面点的高程判定根据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的高程可以判定任意地面点的高程。

地貌判断方法及地表高程判定

地貌是指地表自然起伏的形态。目前广泛采用“等高线法”来显示地貌。地貌对部队军事行动有很大影响,图上不仅要显示地貌的一般现象,而且还要准确地判定地貌的起伏状况,地面点的高程、高差,斜面的坡度以及通视情况等,因此必须懂得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和规定。

(一)等高线显示地貌

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是把一个模型从底到顶按照相同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截开,模型的表面便出现一条一条的截口线,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即得一圈套一圈的闭合曲线图形,再将此曲线按一定的比例缩绘到图纸上,就得到表示该地貌的等高线。这就是用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概括起来说,从脚到顶,相同高度,水平截开,垂直投影。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显示地貌的,如图8-3所示。

图8-3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2.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同一幅图上,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陡。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并各自闭合。

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形状相似。

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3.等高距的规定

相邻两条等高线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由于地形图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我国一般地区基本等高距规定1∶2.5万为5米,1∶5万为10米,1∶10万为20米,1∶20万为40米,如表8-2所示。高山地区基本等高距一般按规定增大1倍。

表8-2 等高距的规定

4.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

为了便于用图查算等高线的高程和更精确地表现地形,等高线按用途可分为4种。

(1)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规定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为便于计算高程,从高程起算面起,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绘一条粗实线。

(3)间曲线(半距等高线)。相邻两条首曲线之间测绘的长虚线,用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

(4)助曲线(辅助等高线)。按1/4等高距的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

(二)地貌识别

在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和地貌符号,可以识别地貌的各种形态。

1.山的各部形态

(1)山顶。凡凸出地面而且高于四周地区的单独高地叫做山。大的叫做山岭,小的称为山丘,山岭、山丘最高部分叫做山顶。军事上把注有高程的山地叫做高地。没有高程注记的叫做无名高地。山顶有尖、圆、平山顶之分。山顶在图上用等高线最小的环圈表示。环圈外常绘有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其不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表示斜坡的下降方向。

(2)山脊。山脊是由较多的山顶、山背、鞍部相连所形成的凸棱部分。它的最高棱线叫做山脊线(见图8-4)。

(www.xing528.com)

图8-4 山脊

(3)山背。山背就是从山顶到山脚凸起部分。图8-5表示山背的等高线,是以山顶为准向外凸出。山背凸起的部分顶点的连线为分水线

(4)山谷。山谷是两个山背间的低凹部分。图8-5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是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入的地方。

图8-5 山背和山谷

(5)鞍部。鞍部是相连两个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一块凹地。图8-6用一对表示山背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显示。

图8-6 鞍部

(6)凹地。凹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且经常无水的地方。地形图上用环圈形等高线表示,在圈内都绘有示坡线或注记深度。

(7)变形地。由于受自然界的影响,局部地貌改变了原来形态的部分,地形图上不便用等高线来显示,如冲沟、陡崖、陡石山、滑坡等。

2.防界线和斜面

(1)防界线。防界线是指军事上能用于防守的界限。防界线要求地势适宜,展望良好,便于设置观察所和构筑射击阵地等。在图上就是要选定在等高线由稀变密的交界线上。

(2)斜面。斜面是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又叫斜坡。斜面是部队进攻和防御的重要部位,军事上把朝向敌方的斜面称为正斜面;背向敌方的斜面称为反斜面。斜面按其形状分为等齐斜面、凸形斜面、凹形斜面和波形斜面等4种。

3.特殊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千变万化,有许多地貌形态是用等高线所不能表示的,如变形地、岩峰、露岩地等。这类地貌的形态在地形图上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

(三)高程、坡度和起伏的判定

1.地面点的高程判定

根据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的高程可以判定任意地面点的高程。判定高程时通常有三种情况。

(1)目标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当判定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可先判明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再按其所在位置估计目标点的高程。

(2)目标在等高线上。当判定点在等高线上时,只要判明该等高线的高程,即为该点的高程。

(3)目标在山顶或鞍部。主要山顶和鞍部在地形图上常有高程注记,但一般的山顶和鞍部没有注记,用图时可根据附近的等高线判定。

2.坡度的判定

需判定坡度时,可用两脚规在坡度尺上比量。坡度尺的纵线表示等高线的间隔,纵线下方的注记表示相应间隔的坡度值。坡度值下的百分比为相应的高差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大坡度尺上可量取相邻的间隔相等的2~6条等高线之间的坡度(见图8-7)。

3.地面起伏的判定

地面起伏的判定是先按等高线的疏密及河流的关系位置、河流流向,找出山川大势,进而找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的分布,详细判明起伏的状况。当等高线在河流一侧时,靠河流的方向为下坡方向;等高线通过河流时依河流流向来判定实际地貌的上下坡方向。

图8-7 用坡度尺量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