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特点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大学军事教程》

地形特点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大学军事教程》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方平原的水塘、水沟、小溪对部队机动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形起伏,对原子武器袭击有较好的天然防护作用,但山谷和凹地容易滞留毒剂。进攻时,由于岛屿内多险峻山地,沿海的海岸岸陡滩狭,登陆和展开战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爆炸后升起大量泥浆,黏性和比重均较大,因而波及范围较小。

(一)平原

1.平原的地形特点

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差在50米以下的地区叫做平原。我国平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平原地面平坦开阔,居民较多、人口稠密,交通发达、道路较宽,江河较少,大部分为大面积耕地,物产丰富。北方地区平原多为旱地,夏秋季展望不良,冬春季展望良好。华北地区有两大平原:华北平原和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地势较低,平均高度在30米以下;北起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东濒渤海湾,河流多由西向东流入渤海。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地势较高,黄河流经其中部,但那里的交通被黄河所阻,冲沟较多,交通受到一定的限制。

2.平原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平原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能,但雨水季节时江河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南方平原的水塘、水沟、小溪对部队机动有一定的影响。冬春季展望良好,射界开阔,但不易选择良好的观察所和炮兵发射阵地;配置在纵深的直射火器不便于发挥火力;大部队行动易露企图。夏季树木繁茂,利用青纱帐便于伪装,但视界和射界受一定限制。平原地区遭受原子武器袭击时,危害范围较大,但利用土堆、小丘、土坑和沟渠等,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平原地区使用化学武器易受风向、风速等的影响,除了居民地、凹地、沟渠外一般不易滞留毒剂。作战需要有大量的工程设施,一般北方平原地区有利于修筑工事,南方平原地区则因水稻田地多,地下水位高,不利于修筑地下工事。

(二)山地

1.山地的地形特点

地面起伏显著,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做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做山地。我国的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山地一般沟深坡陡,山背、山脊纵横起伏,道路少且道路质量差,河床窄,水位涨落急剧。人烟稀少,物质匮乏。山地一般山高谷深,斜面险峻,江河水流湍急,隐蔽地、断绝地多,道路和居民地稀少,交通不便,农产品较少。高山地区空气稀薄,气象多变,山顶和山脚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

2.山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山地便于凭险固守,隐蔽行动,但不便于部队机动,坦克、炮兵和机械化部队仅能沿公路、平坦谷地运动,大兵团行动也受道路限制;山地便于选择良好的指挥所、观察所,便于隐蔽伪装,便于穿插、迂回、包围和设置埋伏;防守时,利用山洞和坑道等隐蔽部队和储备物质。但判定方位困难,射击、观察死角多,通信联络、指挥协同均较困难。山地对原子弹、核化武器袭击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能缩小杀伤范围和效能。山谷和洼地易滞留放射性物质和毒剂,消除污染困难。山地地形便于建筑坚固的坑道工事,但石质山地不易挖掘,作业效率低,后勤保障困难。

(三)山林地

1.山林地的地形特点

树木聚生的山地叫做山林地。山林地的特点与山地基本相似,只是地形更隐蔽,人烟更稀少,交通更不便。

2.山林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山林地便于隐蔽集结;易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便于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便于轻装部队活动;便于控制要点据险扼守,节省兵力;便于就地取材,修筑工事,设置障碍;便于采集野生食物,克服短期困难。但对判定方位、观察、射击、交通运输、抢救伤员、组织协同和实施指挥等都比较困难。对原子弹、化学武器有防护作用,使其威力相对减少。

(四)丘陵地

1.丘陵地的地形特点

丘陵地面起伏较缓,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下的高地叫做丘陵。许多丘陵连绵的地区叫做丘陵地。我国丘陵地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较大的丘陵地有东南丘陵地、胶东丘陵地和辽西丘陵地等。丘陵地一般形状浑圆,谷宽岭低,坡度平缓,断绝地较少,高差较小。丘陵地一般人烟较多,农产品较丰富,山脚附近多为耕地、梯田和谷地,它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形。居民多依山傍谷,城镇多在广阔的谷地和水陆交通要点,交通便利。

2.丘陵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丘陵地对部队机动和各种兵器装备的使用一般限制很小,观察、射击、工事构筑、隐蔽和指挥,对部队攻防战斗均较有利,便于选择良好的制高点、指挥所、观察所和各种兵器的射击阵地,便于通信联络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丘陵地区便于后勤补给。由于地形起伏,对原子武器袭击有较好的天然防护作用,但山谷和凹地容易滞留毒剂。峡谷和冲沟,是天然的防坦克的好障碍。丘陵地土层较厚,便于构筑野战工事。

(五)岛屿

1.岛屿的地形特点

岛屿是散列于海洋、湖泊中的陆地,面积大小不一,通常大的叫做岛,小的叫做屿。岛屿四面环水,面积狭小,多数为列岛或群岛,少数为孤岛。一般岛上多山,坡度陡峻,地形复杂,岸线弯曲,岸陡滩狭,道路少,且曲折狭窄。居民少,物产有限,淡水缺乏,多数岛上土壤贫乏,植被较少,但热带地区的岛上多有茂密丛林。岛上气象复杂多变,夏季台风威胁较大,有些岛屿之间水浅礁多,航道狭窄。

2.岛屿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岛屿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岛屿的位置、形状、大小、岛上的地形以及港湾、交通和给水条件等。一般来说,岛屿作战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防御时,由于岛上山多,地形险要,登陆地段少,便于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组成完整坚固的防御阵地。凭险固守,但由于四面环水,军队机动和补给受到一定的限制。岛屿和岛屿之间的联络也不方便。协同作战和指挥困难,并且容易四面受敌,战斗独立性大。进攻时,由于岛屿内多险峻山地,沿海的海岸岸陡滩狭,登陆和展开战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航渡时,战斗队形暴露于海面,容易遭受来自空中、海上和岛屿上的袭击。海洋气候多变,风浪和海潮会影响部队的航渡和增加疲劳。(www.xing528.com)

(六)水网稻田地

1.水网稻田地的地形特点

江河、沟渠纵横,湖泊、池塘密布,水稻田遍地的地区叫做水网稻田地。水网稻田地,地势平坦,展望良好。

2.水网稻田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水网稻田地视界和射界较开阔,但不易选择良好的观察所、指挥所,配置在纵深的直射火器不便超越射击;由于河渠交错,岸陡水深,河底淤泥,形成开阔地,影响各兵种机动,进攻部队的战斗队形易被河渠分割,不便于指挥、联络和协同;部队连续通过泥泞稻田,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降低;水网稻田地不易修筑坚固的工事。对原子武器袭击的冲击波防护性能与平原地区相近,而热辐射易被水吸收,一般不易引起火灾。爆炸后升起大量泥浆,黏性和比重均较大,因而波及范围较小。

(七)沙漠与戈壁

在地表面覆盖着厚薄不一的沙层,形成广阔的沙砾地区叫做沙漠。

在硬土层上覆盖着砾石、粗砂的广阔荒漠地区叫做戈壁。它不同于沙漠,但戈壁内部往往有沙漠。

我国沙漠与戈壁多分布在西北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较大的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戈壁一般多分布在大沙漠边缘地区,也有独立分布的。如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北和以东地区,居延海以西地区,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的广大地区。

1.沙漠与戈壁的地形特点

沙漠地形多为平坦的沙地和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沙丘、沙垄与沙质洼地。通常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丘高一般为10~30米,坡度20°左右,泥土成分较多,土质松软,夏秋季节杂草、灌木丛生。居民较少且分散,各居民地之间有乡村小路连接。

半固定沙丘:丘高一般10~40米,坡度20°以上,沙丘形状常常随风力改变,杂草和灌木多呈小片分布,居民较少,无固定道路。

流动沙丘:面积较大,丘高不一。外部轮廓随风改变,位置移动,无居民地,水源贫乏,道路稀少。

戈壁地区: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表面布满一层大小不一有棱角的石块或卵石、砾石粗砂混杂,缺少水源,道路较少,但地表坚硬。

沙漠与戈壁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地带,气温变化剧烈。夏季酷热,温度高达50~60摄氏度;冬季严寒,温度低达零下20~3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风多风大,季节性沙尘暴飞沙走石。

2.沙漠与戈壁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沙漠与戈壁地形特殊,气候恶劣,温度变化大,多风沙少水源,给军队战斗行动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

沙漠与戈壁,地形开阔,视界、射界良好,但军队隐蔽、伪装困难;由于缺乏方位物,军队行动判定方位困难,易迷失方向。戈壁地面坚硬,便于坦克、机械化部队行动。沙漠地面松软,车辆通行困难,气温变化大,白天酷热,夜晚严寒,气候干燥,风沙大,对人员、装备危害大。由于人烟稀少,水源和农产品缺乏,宿营和补给困难,构筑工事易坍塌。沙漠与戈壁对原子武器袭击防护能力较小,由于反射辐射热的作用强,毒剂扩散广,危害程度大。

(八)居民地

1.居民地的地形特点

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的地区叫做居民地。根据性质和人口多少分为城市、集镇和村庄等。大的居民地如城市,多是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一般依山临江河或海而建筑,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而坚固,机场、港口、铁路等运输设施比较完善,中小城市一般都有公路和铁路相通。集镇是一种比较大的居民地,房屋较多,山地集镇的街道比较曲折,房屋分布分散;平原上的集镇一般靠近江河两侧,有公路、乡村小路或水路相通。交通发达的村庄是较小的居民地,人口不多,房屋结构多为砖混结构。

2.居民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居民地常成为攻防的要点,也是敌方航空兵、炮兵、导弹、原子弹和化学武器袭击的目标。城市居民地地形上建筑物密集,易于设置障碍,使机动困难,易于隐蔽、掩护,便于立体防御。高层现代建筑结构坚固,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战时房屋易于倒塌和起火燃烧,水管和煤气管道易于破裂而引起水患、爆炸和中毒事件。居民地便于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战斗行动;城市的坚固建筑物对原子武器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易造成间接杀伤和引起火灾,庭院和街巷易滞留毒剂和放射性污染;利用城市通信设备可组织部队通信联络,便于部队宿营和后勤补给。但观察和协同不便,战队易被分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