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的形态和军事斗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军队指挥自动化理论,加强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提高军队整体作战效能、掌握现代战争的指挥规律和方法、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重要因素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概述
指挥自动化及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理论最基本的概念。
1.军队指挥自动化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军队C3I系统和苏联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起步与发展,并在作战、训练中逐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军队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军在积极吸收外军做法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指挥自动化”的概念,并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内涵与西方的“C3I”系统相等同。多年来,全军围绕“指挥自动化”的概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从其本质、目的、要素、手段、功能、实践需求、建设途径、运行机制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做出了多种定义和解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我军《指挥自动化条例》中指出:军队指挥自动化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军队的组织指挥和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这一定义是我军对指挥自动化的最新定义,是进入2000年后,随着指挥自动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军对指挥自动化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对它的内涵和本质有了更新的认识。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以实现高效能的指挥、领导与管理,保障军队发挥最大效能的“人—机”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国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2.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特性
(1)内涵的延伸与扩展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延伸的。美国前总统里根的C3I顾问约翰·库什曼1986年6月11日来我国国防大学讲学时,在讲到指挥自动化系统定义时,列出这样一个等式:C2=C3=C3I=C4I,从中可以看出C3I系统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它的内容还在不断延伸。例如,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就出现了C2(Command and Control,指挥与控制)、C2I(Command,Control and Intelligence,指挥、控制与情报)、C3I(C2I+Communication,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4I(C3I+Compute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C4ISR(C4I+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以及监视和侦察)等术语。1995年美国国防部报告中提出了C4I系统的概念,1997年美国国防部又提出了C4ISR的概念。这充分反映出指挥自动化系统构成要素的不断扩展与延伸,说明指挥自动化的功能在不断扩充和完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进一步发展。虽然外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在不断扩展与延伸,但是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仍沿用美国1979年国防报告中使用的C3I系统的称谓。
我军使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这一概念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与外军发展相对应而不断扩展与延伸。
(2)概念的综合性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特性的外在表现是系统呈现出功能的综合性、结构的综合性、业务的综合性、组织使用的综合性、使用人员的综合性等特点。即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是各种高新技术、理论的集中运用;系统集成了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多种层次,功能多样,结构庞大;各分系统从属于综合系统,小系统从属于大系统,单一业务从属于综合业务,具体功能从属于整体功能;把多种分散的系统综合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形成一个能够整体运作的军事信息系统;每一个分系统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系统结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等不尽相同,可形成一定的独立功能;各分系统需要按照一定的军事和技术要求分布配置,结构上是多层次、多链条、多网络;各有关系统间、软硬件设备间、功能间相互连接、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系统体系结构复杂、功能种类繁多、具体要求不一,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要求整体上必须能互通、互联、互操作、互代替,实现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整体要素的不断扩充,反映了各作战要素整体动作需求不断增加。
例如,在业务上,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把作战指挥、通信、情报、电子对抗等多种军事业务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业务统一体;在功能上,是依照指挥的主要职能和业务关系,按系统工程原理,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电子对抗等多信息系统功能综合集成,形成一个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运转灵便的有机整体;在技术上,它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情报侦察技术、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密码技术等综合集成,形成一个高技术的综合体。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由指挥控制分系统、情报分系统、通信分系统、电子对抗分系统和综合保障分系统等五大功能部分组成(见图4-1)。
图4-1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图
1.指挥控制分系统
指挥控制分系统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有时也称为指挥控制中心或指挥所。它直接影响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的高低和效能的发挥。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级各类指挥中心(所)和执行分系统构成。它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心脏”和“大脑”,其核心是计算机和有关辅助设备,主要将输入的各种情报和信息快速地进行综合处理,为指挥人员进行决策判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辅助指挥人员拟定作战方案并通过模拟推演、分析判断,得出结果数据,为指挥人员下定决心、下达命令提供准确依据;根据作战命令提供各种兵力、兵器的指挥控制和引导数据,通过通信分系统传递给执行分系统(有关部队和武器系统),实施指挥和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围绕着指挥控制分系统来进行的。
(1)指挥控制分系统的组成要素
指挥控制分系统从作战使用上可分为作战指挥要素和技术保障要素两部分。作战指挥要素包括指挥员和战勤、参谋人员实施作战指挥和组织勤务保障,他们通过设置的指挥控制台、大屏幕显示设备、各种终端设备和指挥通信设备完成指挥活动。
①作战指挥要素
作战指挥要素的设置原则主要是指挥机关的编成和它所担负的作战指挥任务。各级指挥控制中心因其任务不同,作战指挥要素也有所不同。通常包括指挥要素、作战保障要素、后勤与装备保障要素、辅助指挥要素。
②技术保障要素
技术保障由四种要素组成,即信息处理要素、内部通信要素、信息显示要素、辅助设备要素。
(2)指挥控制分系统硬件与软件的组成
依据上述指挥控制分系统组成要素和系统战术功能,指挥控制分系统是由硬件平台和完成系统战术功能的信息处理软件等构成的。
系统的硬件平台通常由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系统)、信息显示设备(各种显示控制台、工作站、终端、大屏幕显示设备、闭路电视和投影设备等)、内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对讲机、通信终端设备等)、系统监控设备(监控台和其他环境监控设备)和局域网等组成。
完成系统战术功能的信息处理软件,除必需的系统软件、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外,主要有情报处理、文电处理、辅助决策、武器控制、数据库、资料检索、图形处理、战勤保障等信息处理软件。
现代战争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为了指挥诸军种和控制各种高技术武器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威力,要求指挥控制分系统的各级各类指挥中心,包括空间、空中、海上、水下、地上、地下的广阔领域,在电磁干扰环境与快速运动中形成立体配置,并做到互连、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高抗毁性的网络结构。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中央总部在海湾前线建立了前线指挥部,并组建了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等司令部各级指挥中心,调用了39架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与控制中心,对参战美军实施指挥与控制,为制定战略决策、拟定作战计划、选定攻击目标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了部队间密切协同和多国部队的联合行动,大大增强了总体作战能力。
2.情报分系统
情报分系统主要由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系统和情报处理中心组成。主要负责搜集敌我双方的各种情报信息,供指挥人员及时了解军情和战场态势。现代化的情报系统是陆基、天基并举,光、电、磁、声多种探测手段并用,构成空、地、海、天一体化的情报侦察网,对整个军事动态和战场态势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监视与侦察。
一个C3I系统需要配置多种侦察监视设备,最有效地获取战场情报信息,为作战指挥服务。现代情报侦察监视系统,从防空角度讲,通常由地面雷达警戒网、空中预警网和无线电技术侦察网等组成;从防天角度讲,通常由侦察卫星预警网和地面雷达预警网组成。
(1)防空情报侦察监视子系统
防空情报侦察监视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来袭的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尽早提供预警、搜索、监视,识别空中目标,并连续测报目标的位置和飞行参数。由于现代战争中空袭兵器及其突防手段多种多样,所以必须综合使用多种侦察监视设备和手段。
①地面雷达警戒网
地面雷达警戒网是将各种程式的警戒雷达按其性能统一布局、合理配置的预警侦察网。预警线主要由远程警戒雷达站组成,并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低空目标探测雷达站,使其对高、中、低空目标都具有探测预警能力。根据需要和可能,可设置多道预警线。例如,美国目前的战略预警系统设置了两道预警线,在北美西起阿拉斯加东至格陵兰一线设置了一道远程预警线,对时速960千米的飞机可提供3小时的预警时间;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加方境内设置了一道近程预警线,能在敌机进入美国本土前20分钟发出警报。对空侦察雷达网主要由中、近程雷达站组成,各个雷达的探测范围互相衔接、重叠,形成全方位、大纵深、覆盖空袭兵器全部飞行高度的探测空域,为作战指挥中心和各防空部队提供空中目标的情报信息。
②空中预警网
空中预警网是由空中预警机组成。其主要优点是机动性强、情报传递快、侦察范围大,尤其可贵的是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性能好。例如,美国为防止敌机从海上入侵,沿其东西海岸各设置了一道空中预警线,由美E-3A空中预警机担负空中巡逻警戒任务。它在9 000米以上的高空对高度18 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发现和跟踪距离为460千米,并能发现高度100米以下超低空来袭目标。
③无线电技术侦察网
无线电技术侦察网是由装备有专门无线电技术设备的侦听站组成。其任务是通过侦听、侦收、测向等方法,截获、破译敌人指挥通信信息并进行测位,以获得敌人空袭活动的预先征兆和实时情报。
此外,对空观察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侦察手段,它作为雷达警戒网的辅助网在一些国家仍在使用。它是由众多的地面观察监视哨(站)组成,用目力或听力借助光学、电子观察设备或音响设备,监视(听)空情并传递情报。它能弥补其他侦察的不足,是获取低空、超低空目标情报的有效手段。
(2)防天情报侦察预警子系统
防天情报侦察预警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和其他航天兵器提供预警,测定其轨道参数,识别真伪弹头和国籍,并进行分类编目,必要时拟定拦截所需要的目标指示数据。
①侦察卫星预警网
侦察卫星预警网是由部署在地球静止高轨道或周期12小时的大椭圆轨道上的预警卫星组成的。预警卫星是一种装有红外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等侦察设备,用于探测弹道导弹发射和飞行方向的先进预警设备。预警卫星数量按其侦察性能、运行轨道高度和侦察范围而定。例如,美国预警卫星网由部署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地球静止轨道上的5颗卫星组成,其中3颗工作,2颗备用。该预警网可提供10~20分钟的预警时间。
②地面雷达预警网
地面雷达预警网是由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的超视距雷达和大型相控阵警戒雷达组成。这些雷达能发现在轨道上飞行的地对地导弹、潜射导弹,并测定其目标位置和轨道参数,为防御导弹袭击提供预警和拦截所需的目标弹道数据。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可达5 000千米。如美国设在北美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西部的3个超视距雷达站,形成了对北美三个主要方向实施侦察的预警网,预警距离为5 000千米。设在美国东西海岸的3个雷达站,组成了对潜射导弹的预警网,预警距离为1 000~1 500千米。
此外,美国、俄罗斯在弹道导弹轨道上空装有诸如新型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米波、红外探测器等各种探测设备的天基探测预警网。这一预警网不仅能提供天基预警,而且能监视弹道导弹及其弹头全程的飞行情况,为天基防天反导武器提供截击数据。
3.通信分系统
通信分系统的任务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从战争发展情况看,武器装备越先进,战争就越现代化,对通信的依赖也就越大,要求也就越高。随着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快速性的不断增强,军队指挥机关需要掌握和运用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要求通信传输必须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因此,在指挥自动化系统中,良好的通信保障是实施指挥自动化的基础和军队作战的生命线。
通信传输的种类很多。按传输的信号形式,通信可分为模拟通信(普通电话、传真)和数字通信(电报、数据通信)两大类。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通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数字通信将在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按传输的介质,通信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按传输的内容,通信可分为指挥控制信息(指挥命令、兵力调配、组织指挥和武器控制)和情报信息(图形、图像、文字、数据)。按作战用途,通信传输则有战略、战役和战术之分。(www.xing528.com)
通信是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施指挥自动化。为了适应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需要,现代化的通信网应该向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并具有多手段、大容量、高保密性、高可靠性和高抗毁性等特性。我国的国防通信网目前虽初具规模,但不能满足指挥自动化的要求,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步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4.电子对抗分系统
电子对抗分系统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对抗分系统一般由侦察传感设备、显示操作设备、干扰执行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数据处理中心等组成。其根本任务是:干扰和破坏敌方指挥自动化系统,使之完全瘫痪或执行错误命令;有效地保护己方指挥自动化系统不受敌方干扰、破坏和打击,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电子对抗是电子信息技术与军事斗争日益结合的产物,是在信息空间展开的斗争。为了取得作战胜利,最初是直接杀伤敌方战斗人员和摧毁敌方工事,后来演变为首先摧毁敌方武器系统,进而发展为首先攻击作战用的信息系统。攻击信息系统除了采取传统的硬杀伤式摧毁外,还可利用电磁信号辐射和交换的特点在信息空间进行干扰,这种软杀伤是电子对抗区别于其他攻击手段的显著特点之一,外军称之为在地面(含海上)、空中、空间三维战场之外的第四维战场——信息战场。在未来战争中,信息战场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
5.综合保障分系统
气象保障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编辑、传输气象情报资料,及时与地方各级气象部门交换气象资料;及时准确地向各级指挥中心提供有关地区的气象实况、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料,并对可能危及军事行动的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出警报;通过气象资料数据库,为各级指挥机构提供有关数据。
测绘保障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军事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时为各级指挥中心提供各种数据地图和军事地理数据;通过电子地图库,可为陆、海、空军提供导航定位保障,为火箭军和有关部队提供精确制导所需的各种数据;通过地理和地形分析专家系统,可以就地理因素对作战的影响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数据。
后勤、装备保障子系统,具有文电、图形和自动化处理功能,辅助决策功能以及情报资料自动查询和数据共享功能。能够实时收集和管理各类后勤、装备业务数据,为拟定和优选后勤、装备保障计划和后方保卫作战计划提供决策支持;为实行联勤联供、装备和技术保障,做好物资、油料、卫生、医疗、运输、技术等保障工作和后方支援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高速有效的手段。
(三)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的作用与意义
1.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的作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给军队指挥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分析处理情报
现代战争情报数量激增,情报来源广、数量大、变化快、临界性强。因此,必须对大量的情报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紧紧把握与决策相关的重要情报,作为作战指挥的依据。很显然以往传统的手工处理战场信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的需要。
(2)提高应变效率
现代作战时间的价值空前增大。时间对作战双方都充满了危机,争夺时间的斗争更加激烈。由于各种高技术武器能在极短时间内给对方造成重大损伤,军队的快速机动能迅速改变战场态势和兵力对比,军队指挥自动化能极大地提高指挥效率,从而使作战节奏加快、指挥周期缩短。因此,要适应现代战场情况的急速变化并做出快速反应,必须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
(3)有利于作战的定量分析
现代作战定量分析要求高。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作战指挥已广泛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大量复杂的战役战术计算。诸如,对大量情报的分析处理、双方兵力兵器的对比、各种武器的作战效能、部队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及分配使用、制定作战方案和协同作战计划以及后勤保障等,都要求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
(4)有利于指挥协同作战
现代军队指挥任务繁重,趋向复杂化、多样化。指挥人员既要指挥诸军兵种在主战场的协同作战,又要指挥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配合主力作战;既要组织指挥以一种作战形式为主、多种作战样式相结合的作战,又要采取多种战法战胜敌人;还要组织好各种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合理地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发挥整体合力,综合打击敌人。为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极为繁重的指挥任务,也必须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
2.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的意义
(1)充分发挥指挥人员的创造性
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可以把指挥人员从繁忙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劳动。在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之前,指挥人员一直为手工劳动所困扰,尽管他们处在支配一切的位置,但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全是支配性的,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指挥人员支配作用的发挥。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以后,他们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劳动中去,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指挥的作用。
(2)全面提高军队指挥的时效性
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可以大大缩短作战准备的时间,加速决策过程,提高军队指挥的时效性,以利于做出快速反应,缩短指挥周期。以情报的处理与利用为例,在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之前,参谋人员要用大部分工作时间将获取的必要情报标在首长工作图上,而在自动化系统中,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有关人员可从自动化情报源获取全部重要的情报。由于情报及时、准确,因此为指挥员迅速下定决心、做出处置创造了条件。
(3)实施战场优化控制
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后,指挥人员可借助于“机器”,分析研究部队作战行动的代价、风险与效益,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还可利用监控反馈系统,监督、了解参战部队对上级命令、指示、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修改、调整作战计划,使各部队的作战行动能始终按照最优化的目标运行。
(四)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1.现有指挥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缺陷
C4ISR系统的出现使得军队战斗力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因此该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军事系统。但经过几次实战的检验,美军发现现有的C4ISR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C4ISR系统没有实现全球联网
美军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于1992年提出“武士C4I计划”,并经过多年努力,建起美军自己的军事信息网络体系,但由于保密性、机动性和野战化带来的特殊要求,该系统无法在全球范围向军民共用、整体互联的方向发展,无法达到与国际互联网比肩的普及程度。
(2)C4ISR系统缺少对信息的有效加工
实战证明,官兵在战时获得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进行甄别、筛选、处理,把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消除“战场迷雾”,而现在的C4ISR系统却做不到这一点。
(3)C4ISR系统无法实现多种设备兼容
目前,各国的军用C4ISR系统大多是各军事部门或诸军兵种独自开发的“烟囱式结构”,技术体制不统一,互联互通能力差;特别是只能链接和处理通过计算机通信联网的信息,而对战场前端的传感器、作战平台、射击系统等仍不具备兼容共享的能力。
2.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1)在功能上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技术上要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综合化是指挥自动化为适应体系对体系、系统对系统的作战需要,根据整体出威力、系统出效能的原理构造未来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思想。
多年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军队C3I系统,受发展规划、技术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走的都是“烟囱式”发展道路,致使建成的系统功能独立,互连、互通、互操作能力差,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为克服上述缺陷,各国对其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建设都强化了综合集成。美军则开始采用开放式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分立的“烟囱式”系统向综合系统转变,首先提出建立更广泛的C4I系统的新概念,它把C4I的范围扩展到反情报、联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战领域。这种体制不仅可以指挥控制己方的作战部队,而且还可提供敌方如何指挥、控制其部队的有关信息,实现了多层次、大范围的链接和信息共享,增强了信息作战能力。美军1997年将监视和侦察与C4I系统集成为C4ISR,它是综合集成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其中蕴涵着通信对抗、反侦察等功能,基本涵盖了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全部内容。美军的C4ISR系统将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即向着应用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系统更大、内容更新的阶段发展。
大力提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提高智能化的核心是开发各类智能化软件系统。随着思维科学、决策科学、认知科学、机器自学功能的提高,以及神经网络新一代计算机的产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2)在规划上,强调系统的一体化,更重视信息安全
实现系统的一体化,是指挥自动化发展的又一趋势。我军根据多年的指挥自动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努力实现指挥控制、情报侦察、探测预警、通信、电子对抗等功能的一体化;努力实现战略、战役、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努力实现诸军兵种指挥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努力实现指挥自动化系统与主战武器系统一体化等。美军则提出了实现国防部C4I系统与三军C4I系统以及三军C4I系统之间一体化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防部和陆、海、空三军的各级C4I系统就有140多个。在一体化过程中,美国国防部首先带头将国防部所属的14个系统集成为一个大系统。美国陆、海、空军也分别将本军种所属的若干系统向着一体化的方向集成,最终集成为本军种的一个大系统。与此同时,各军种的系统和国防部的系统还要进一步综合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更大系统,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为促进一体化的实现,美国制定了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综合化计划和全球指挥、控制、通信系统(GCCS)计划。其国防信息系统网已于1993年10月实现了9个独立网的综合,1996年已将170多个独立网合进了该网,这对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GCCS全部实现后,陆军指挥官可用海军的平台指挥陆上作战;同样,海军指挥官也可以用陆军指挥平台指挥海上作战,实现了指挥平台的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战的到来,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各国把安全看作信息的生命,因此对加强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特别重视。美军对信息安全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第一,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在任何复杂环境中安全地处理各种信息;第二,必须充分保护国防部的信息系统,以便有能力与有关网络上的多个主机间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第三,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要求的用户,利用不同的安全保密级别的资源进行信息处理。
(3)在使用上,提高系统的多种能力,向深海和外层空间发展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提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各种作战性能和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求。
①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实战表明,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提高对付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多层次、多手段预警和侦察系统,提供准确情报,保证对作战命令和情报信息的迅速传送,以保障各种战勤指挥通畅、供应及时。要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复杂情况,迅速做出决策,提高机动和适应能力。指挥自动化系统必须有较强的机动能力,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战争环境的能力。无论是车载、舰载还是机载,都必须能够确保各级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开设和重新组合,确保作战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②提高抗毁伤和生存能力
随着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其脆弱环节也会越来越多,抗毁伤和生存能力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采取机动隐蔽、防护加固、容错系统、抗干扰抗病毒等多种手段,从多种途径提高抗毁伤和生存能力。专家预测,在21世纪,发达国家的C4I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将在核战争中生存,而容错计算机、自适应结构的通信网络、多级保密系统等将大大提高C4I系统的可靠性。
③向深海和外层空间发展
目前的C4I系统都是沿地球表面配置的,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C4I系统平面配置的格局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外层空间到海洋深处的立体配置,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轨道站的建成都可成为C4I中心和武器平台。在不久的未来,空间平台将能监视整个陆地、30米深的海水以及直到数万千米高的空间。美军在研究从潜艇发射通信卫星的同时准备建立海底指挥中心。可以预见,未来C4I系统将从外层空间一直延伸到海洋深处,形成立体配置、全球连通的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