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处于新旧交替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一超多强,多极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和特征,世界已进入了向多极化趋势迈进的新时代。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世界原来相对平衡的力量结构被彻底打破。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文化扩散力,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同时,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造成了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客观条件。在国际战略力量相互作用下,国际关系的中心结构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及欧盟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新的力量中心迅速发展,与美国各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因此,在未来的国际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或国家集团。与此同时,其他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美国:谋求独霸世界
美国为了实现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构想,在全球战略方面,既联合又试图控制欧洲;既利用又制约日本;以北约东扩为手段,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的世界影响力;加强美日、美菲、美韩等军事同盟,拉拢印度和东盟各国,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和战略包围。在政治上,极力推行以美国为模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在经济上,倚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进行经济制裁为手段,利用高科技和不等价交换等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在军事上,保持庞大的“防务”开支,不断翻新军事概念,力图实现威慑大国、瓦解暴力恐怖势力和提升盟友能力三大军事战略目标。美国着力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加快部署全球反导系统,强化核威慑和网络威慑能力,加紧研制智能化武器、电磁武器和激光武器等,确保绝对军事优势。目前,美国拥有一支全球进攻性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是世界上最强的核进攻力量。美国具有很强的远程精确打击、隐形攻击、电子战、联合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海军能够控制世界各大洋和海峡咽喉要道,空军能全球到达和全球攻击,陆军能够在世界各地区实施作战,后勤力量能够有效保障美军在海外的作战行动。另外,美军把全球区分为五大战区。在海外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在世界和各个重要地区保持“前沿存在”,准备在海外同时打两场大规模的战争。
2.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
欧盟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政治经济集团,拥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占有2个席位,在处理全球或地区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在南北关系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与曾是其殖民地的发展中国家,还保持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随着一体化的扩大、深化和实力的壮大,欧盟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在国际上发出的声音更为响亮有力,地位、作用日益增强。这些表明了欧盟正在朝着世界独立“一极”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尽管欧盟也面临英国脱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冲击,但却不能动摇未来欧盟将可能成为国际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极。
3.俄罗斯:极力维护世界大国地位
俄罗斯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虽较苏联大大削弱,但仍拥有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实力。政治、经济上,俄罗斯近年来正利用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和产量来影响世界,试图重振大国雄风,恢复世界强国的影响力;在军事上,俄罗斯继续谋求在潜艇和导弹等战略力量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依据《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坚定推进军备升级,把提高机动性和快反能力作为军队改革方向的核心。为弥补综合国力的不足,俄罗斯越来越把核武器作为恢复大国地位的支柱,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试图以此遏制北约、欧盟东扩,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安全,保持其大国影响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俄罗斯将会重新崛起,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有重大影响的角色。
4.日本:争做政治、军事大国
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已超过美国。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日本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影响却远未达到其经济上对世界的影响。2013年安倍内阁上台以来,日本政治上搭乘美国地缘战略部署调整便车,强化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力量投入,再度联合德国、印度、巴西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向政治大国迈进。军事上,极力否定“专守防卫”政策,积极推行“主动先制”战略,提出要对敌人导弹发射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操纵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放弃实施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大幅放宽向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首相带头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侵略历史,公开为军国主义招魂;强调日本自卫队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加海外维和行动,使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努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军费,加紧扩充军事实力。尽管日本近些年经济较低迷,但整体实力依然强大。随着经济、科技及军事力量的增强,日本力争在关系世界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不亚于其他大国的发言权,成为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支撑国际秩序的一极”。
5.印度:极力维护地区强国地位
为了保护本国的战略利益,印度极力维护其地区强国地位。“走向印度洋,称霸南亚”,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战略梦想。近年来,印度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并对其国防体制、武器装备和核打击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变革。主要体现在从陆上战略向海洋战略的转变、从常规战略向核战略的转变和从消极性防御向主动性进攻的转变等方面。特别是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随着其“印太战略”的提出,印度的战略位置凸显,因而其在国际上的发声也越来越频繁。
6.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坚决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同时也尊重别国的独立和主权。中国一贯坚持正义的原则立场,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和以富压贫的强权政治,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坚定地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致力于发展经济、振兴科技,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周边和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洞察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顺应并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生命力,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为有关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中国在宣示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大胆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同时,也表明了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要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普遍认可、积极响应,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除上述大国外,巴西、澳大利亚、韩国、印尼、土耳其、伊朗、南非等“中等强国”,自主发展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同程度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更加活跃。在乌克兰、叙利亚、阿富汗、伊核、朝核等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土耳其、沙特等国家的影响力持续上升。随着非盟、阿盟、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拉美共同体等区域合作向前推进,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也凭借各自优势,对国际和地区事务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给大国的地位和作用造成制约和冲击。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二)冷战后至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综观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世界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大国关系相对稳定、地区国家相互靠拢,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和大国间在加强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着较量的特点。
1.世界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总体稳定是世界形势的主流。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由紧张转变为缓和,由对抗转变为对话。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严峻挑战,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已成为共识。全球性的军事对抗已不复存在,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大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得以解决,或陆续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大国关系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国家集团和地区集团频繁进行高层领导人直接对话,采取多种务实性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和发展了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促进了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由于历史结怨、格局转换、民族矛盾、宗教对立、力量失衡、外部插手、资源纠纷、武器扩散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因此,局部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2.大国关系相对稳定,地区国家相互靠拢
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国际合作化程度的提高,使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去发展自己的经济。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以诱人的经济利益拉近了各国的经济联系,使得国土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边界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的主体出现由多个国家、组织的群体所联合起来的复合体,逐渐显露出“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的跨国化体系;经济主权也有了共享、转移的余地。另一方面,它又以同样的经济利益把国与国之间、各经济组织之间的摩擦和竞争也拉紧在一起,使得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争夺和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近年来,大国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和斗争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打破。同时,广大中小国家联合自强的趋势明显加强。
3.霸权主义仍然存在
霸权主义国家在国际上仍占据一定的地位,对国际的事务有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多少都有部分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政治上的新干涉、军事上的先发制人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
4.大国间在加强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着较量
如今,综合国力成为权衡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成为各国首要的发展目标。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进行力量的抗衡。因此,国际上大国间存在的竞争与合作,已从冷战时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转向以经济、科技为基础,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较量。世界上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的发展快速高效,影响经济的因素不断增加和复杂化,经济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世界军备竞赛有所升级,质量建军成为主要竞争形式。由于国际形势日渐缓和,世界军备竞赛总体有所趋缓,但军备下降幅度并不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回升的趋势。减少军备数量,提高军备质量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主要方向,质量建军的步伐明显加快。美国通过冷战后进行的多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了运用高技术提高军队质量水平的步伐,继续引领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俄罗斯尽管财力有限,但为了加速在21世纪的复兴,要求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最新工艺、最新材料超前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日本近年来军费节节攀升,自2013年至2018年,军费连续实现6连涨,大幅度增加的经费主要用于引进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如F-35战机、新型拦截系统“陆基宙斯盾”和远程巡航导弹等。同时在警备部队基地建设,大量国际联合军事演习,海外“维和”及海外军事基地的费用等方面也加大投入。我国周边东盟各国,随着经济发展,大都增加了军费开支,加快了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投入,以期在未来的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中获取有利地位。
因此,未来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的多极格局,不仅有全球范围内的,也有地区范围内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增强了广大中小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削弱了超级大国控制和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然而,由于此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战争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渐进过程。在新旧格局的转换过程中,各种力量将呈现出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借重、既充满斗争又协调合作的多极互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