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个路径及其要点
1 以情境创设为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从生活情境、数学历史、游戏情境、数学情境等4个不同视角创设数学“再创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数学中寻找学习动机。
2 以问题框架为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结构化是数学思维的特征之一。20世纪前段数学的一大变革就是结构化,这种变革还影响到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2)结构化有助于记忆与应用。从脑科学的视角讲,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往往容易被遗忘,一个知识点产生越多的联结,它被应用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构化是辅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也是知识应用的必然途径。
(3)结构化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路径之一,也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
3 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化”
实现“数学化”的路径有从符号化到形式化、从概念分类到问题解决、化归思想为问题解决架一座桥等。
4 以反思为路径,引导学生思维再升华
反思贯穿于提出的问题、解决的计划、实施的过程、得到的结果。
(二)3类指导策略
1 “再创造”引导策略
(1)引导问题发现的策略:基于数学史、基于数学框架、基于问题。
(2)建模引导的策略:数字化、符号化与形式化。
(4)导学单引导策略:编制《分层作业一本通》校本作业。(www.xing528.com)
(5)质疑与反思:基于对话。
(6)阅读与拓展: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外到课内,非割裂的。
2 反思性学习指导策略
(1)框架图指导策略:从散点到关联,逐渐实现结构化。
(2)课堂小结:提问小结、知识总结、方法归纳、过程反思。
(3)集错本使用:规范、深入、展示。
(4)小论文写作指导:发现素材、鼓励写作、修改完善、提供发表机会。
3 小组学习跟进指导策略
(1)小组调配:自主与协调相结合。
(2)组长的推选与指导:同情心和责任心。
(3)不同反思水平学生的小组定位。
(4)倾听指导:专注,记录要点、复述,寻找差异、补充完善。
(5)小组发言指导:轮流发言或优先薄弱学生发言。
(6)争议处理策略指导:倾听、找出分歧所在、寻找依据说服对方。
关于小组合作的研讨详见2015年4月及2017年2月《学习报·教师专业发展版》的两个专栏11篇课堂观察报告以及张丽芝《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教学》2018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