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再创造:反思性学习研究的指导

初中数学再创造:反思性学习研究的指导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指导的最重要场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要的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数学知识教学、数学解题教学变革到以“再创造”为目标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指导,重要的是关注和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落实的情况,而团队有主题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是非常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详见潘清《从经验依赖到基于证据——在“做数学”课例中研究学生的学习》等。详见张丽芝《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再创造:反思性学习研究的指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指导的最重要场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要的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数学知识教学、数学解题教学变革到以“再创造”为目标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指导,重要的是关注和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落实的情况,而团队有主题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是非常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

(一)合理确定观察框架,按需设计观察量表,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

有主题的课堂观察,首先是研究团队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观察框架,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制定观察量表,根据观察要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进一步调整。

1 优化数学学习方式之课堂观察整体框架

观察框架包括课堂观察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及相关负责人、时间安排、协调等。课堂观察框架内容见表7-2-5。

表7-2-5 课堂观察框架内容

2 课堂观察量表的编制

课题组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翻阅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后,根据制订的观察框架以及教师的授课特点和教学计划,多方参与(即课堂观察员、研究人员及执教者等共同参与)编制了相关的开放式量表,课堂实践中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执教、课堂观察等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工具的研发与确定。

3 以课堂观察为依据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

要将一种理念落实于实践还是存在相当的困难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念讲起来滔滔不绝,而走进他们的课堂却会发现能够落实的并不多。

以课堂教学的改进为目标的课堂观察确实可以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从与质优生的合作拓展为关注各层次的学生、从以纲定教变为以了解学生起点定教学目标、从一己视角到客观科学地审视课堂等不同方面,详见张丽芝《课堂观察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今日教育》2015年第11期)以及郑新华《专业书难读吗?——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谈起》(2017年4月20日《学习报·教育专业发展》)。(www.xing528.com)

(二)课前测试挖掘学生学习本体认知,分析学生数学认知方式和学习基础

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学生课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可能从各种渠道得到一些相关信息;由于数学知识的相关性、结构、方法的相似性,学生对要学的知识会有一些本体认知,这些会对新知识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每一节数学课都需要建立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之上,前期知识与方法掌握不到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内容的学习,因此课前测试(前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也便于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是否与学生学习状态相衔接。

详见潘清《从经验依赖到基于证据——在“做数学”课例中研究学生的学习》(2017年4月20日《学习报·教师专业发展》)等。

(三)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建构学生反思学习与指导的关联,梳理指导路径

课堂观察与前后测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课堂教学的实证,而课堂实录分析是观察员或执教者课后进行深入反思重要工具。详见张丽芝《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教学》2018年第7-8期合刊)。

很多教师会惊讶地发现,若是听课的时候坐在学生中间,便会发现对学生不一样的理解,只有深入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四)课后测试发现学生学习的认知缺陷,建立联系单元学习的纽带

课后测试(后测)显然是对课堂学习情况的一种检测,及时地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设计以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及时作出调整。同时,后测也为下一个课时的学习提供了资源。详见杨力《“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后测反馈及若干建议》(《浦东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常常会觉得缺少研究的时间。但精心设计好每一天的预习作业和巩固作业也是一次前后测优化的过程,不过设计的角度不仅仅要考虑巩固性,同时也要考虑其评估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