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地设计高考改革。网上民调显示,近九成网民支持英语退出高考,近75%的网民支持数学退出高考,可见英语、数学早已是高考的两座大山。
同时,也有人应喝“让高考滚出数学”,他们看来,是高考使数学异化为应试的工具,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拿破仑发现数学具有强大的筛选功能,可以从众多的大众中筛选出优秀的士兵,从此数学就无法逃开应试的命运。如果数学必将“终生”成为应试学科,那么如何考或许值得研究,这一年《一个中学生的PISA测试体验》给我们的数学考试以新的启示。
而除此以外,我们是否也应该从数学教育的目的来追寻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数学除了可以成为升学、考试或进一步学习的工具,除此以外是否还有意义?”
20世纪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其核心是:“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寻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于这个目的。”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表扬、同学的仰慕、家长的奖励、平时的分数、中高考的目标这些显然都是教育之外的目的,而这种外在的目的易形成功利化的心态,同时短跑式的冲刺更易导致终点后的放弃,有多少学子高考之后把数学书连同数学的记忆一起抛弃了呢?
对杜威著作的阅读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15年的读书生涯和近30年的数学教学生涯。那么究竟何为数学?为何而学数学?如何来教数学?(www.xing528.com)
数学教育自身的目的是什么?在于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吗?在信息化的时代又有哪些知识是学生必学的?目的在于灵活掌握数学技能吗?在计算的软、硬件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哪些数学技能又是学生所必需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为其他学科学习作准备吗?我们真的知道学生的未来需要怎样的数学储备?这种准备是否越多越充分?为什么有那么多奥数金牌获得者没有选择数学进一步的学习?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处与目的之间的分歧,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领域,都不像数学教育那样,在无用处的目的与无目的的用处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距离。难道直接的目的就是使用,而远距离目标的使用就是目的?从使用到目的有没有连续的过渡?有谁能知道直接的应用在哪里终止,而间接的目的又从哪里开始?”
“无用”成为数学、特别是中学数学被排斥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小学数学在生活中还多少有点用处,那么人们抱怨中学数学的“无用”也就可以理解了。有几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用到过分数的运算、负数的运算?有几个人解过方程、方程组或函数?又有几个人用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所以工作了三五年的人就会说:“我的数学全还给数学老师了!”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只能安慰学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好数学会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何为思维?固然,对于爱因斯坦之类大科学家,他们会承认数学让他们受益良多,然而也确实有很多数学学得并不好的人也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童话大王郑渊洁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作家吴晗数学考零分,作家三毛曾是一个在数学学习中饱受折磨的女孩,作家韩寒同样曾是一个因数学而痛苦的高中生。尽管我们也尽可能使数学的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但似乎也不能把数学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唯一工具。如果我们的定位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那么数学教育的目的究竟应该在哪里?在数学与生活的更广泛的联系中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才是弗赖登塔尔所更提倡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