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校园的建设中,我们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样一种共建、共有、共享的学校文化氛围,传递出学校的教育思想:关心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在打一小学做教师要做明白人,有“一生只为做个好老师”的追求,而不是糊里糊涂地教书。在打一小学,根植于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的是对学生的爱与呵护,是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心愿。关爱学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每一位老师又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本章节,收录了教师们在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展现出一群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团队建设中与学生结伴成长的职业幸福感。
“加减乘除”点燃学生梦想
周 薇
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我想用数学老师的语言来表达我在班级特色创建过程中所尝试的“加减乘除”。
说到班级特色创建,这既不是一拍脑袋的灵光闪现,也不是光靠几个人商量就可以形成的,班级特色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思考、摸索、实践、反思的过程,简单而言就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接下是“乘法”,最后再用“除法”。
初接班时,一切从零开始,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什么活动都尝试,因为谁也不知道班级特色会往哪一方面发展。一年级的时候,只要学校有活动、比赛,我都会亲自辅导学生、指导家长,和专业老师取得联系,鼓励大家去试一试。那一年就是处于“拉进篮子都是菜”的阶段,这是在做“加法”。
到了第二年,孩子们在各类活动中慢慢收获了成绩。这下,我又犯难了,篮子里的“菜”太多了,班主任如果各类活动都紧抓不放,精力不够不说,班级建设也将失去个性特色。于是,我开始做起了“减法”。做“减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家长的需求,以及当下大教育背景的热点和班级现状来确定班级创建的初步特色方向。具体操作中,我首先通过设计家长小问卷,了解他们最重视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他们能为该培养提供哪些教育资源?其次,我积极了解关注孩子成长的社会热点,通过收看电视台优秀文化科技类节目——《小小爱迪生》《朗读者》《古诗词大会》等来寻找灵感,并逐步规划班级创建的目标与方向,力求做到上“接天线”、下“通地气”。
其实,做“减法”有时候也难免会“纠结”。由于我们班在慈善和科技方面的成绩都非常突出。孩子们常常利用双休日和假期看望抗战老战士,去新华医院为生病的儿童讲故事,参与上海市首次“千人亲子公益活动”做小志愿者,拍摄节电节水的公益广告……社区和敬老院里总是活跃着我们班孩子的身影,大家表现突出,还荣获了由上海市社区发展中心颁发的小小志愿者荣誉证书。另外,我们班级在科技创新方面收获颇多,经过一年的积累,孩子们二年级时获得区级以上科创类奖项共计58人次,“名声在外”更引得上海电视台《小小爱迪生》摄制组慕名而来。
如何把“减法”做好呢?校领导认真听了我的“纠结”和“困惑”,并和我一起仔细分析班级情况,大家一致认为依托学校成熟的科技平台,走科创这条路一定能走好走远。他们还给我支招,能不能针对关爱老人、关心特殊群体,开展相关的科创发明,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些便捷。这样不仅把科创和慈善合二为一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把慈善作为一种习惯”。就这样,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确了班级创建的特色:特殊的科创给特别的你。
一旦确立了班级特色之后,就到了做“乘法”的阶段,这时就要进入学生发展的“快车道”了。所有班级活动:学子小课堂、社会实践、家长课堂、小队活动等都和“科技特色”相结合。比如,搭乐高玩具,在我们的学子小课堂里可不仅仅是“玩”,更偏重于通过程序的设计,要让小机器人能完成一项指定的任务。
说到最后的“除法”。班集体在做了“乘法”后收获不错的数据,成效也是方方面面的,但经过“除法”之后,每个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真实收获更加明确。除法可以达到平均的效果,这个平均数有大有小,催人思索,促人奋进。
回顾这五年,我们的小小超人班集体获得了一些成绩。二年级时,班级成为上海市金爱心集体,三年级时,班级被评为杨浦区优秀中队,四年级班级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队,在杨浦区“班班有书声”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五年级,我带领的班级终于再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班集体的发展,极大的推动孩子们成长。其中,小吴同学被评为杨浦区优秀少先队员;小高同学被评为上海市十佳金爱心标兵,还被本届专家评委们誉为“科技含量最高的金爱心学生”,这和我们的班级特色正好不谋而合。
我是一个幸运的班主任,和一群孩子相伴五年,在创建班级特色的同时和他们一起成长。我也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拥有梦想,并且在打一小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一辈子做班主任,一辈子学做班主任……
爱的接力棒
车 莹
一年一度的体育周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操场上沸腾的声音,雀跃的身姿,仿佛诉说着孩子们心底的喜乐。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促使着他们内心无比地渴望斩获胜利,他们并非急功近利地追求名次,只是他们内心十分渴望成为别人眼中成功而完美的孩子。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名叫浩浩的小男孩,他很难接受自己在擅长的领域有任何的失误,也不能原谅由其他同学造成的失败,否则常常难以释怀,甚至会将负面情绪随意宣泄到别人身上。
那天的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班参加了年级跑步接力赛,浩浩和早早都是参赛队员。只见浩浩跑在前面,他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来,将接力棒传递给早早。然而,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两人没有交接好,接力棒“嘭”地一声掉在了地上。顿时,周围欢呼的同学们落寞了下来。虽然,早早捡起接力棒后奋起直追,可结果,我们班级还是与冠军失之交臂。听到成绩后,早早的眼泪扑簌扑簌地落下来,同学们纷纷走过去安慰着他。但谁也没想到,几分钟之后,早早的脸上出现了鲜红的五指印。
几个男同学从厕所跑来直奔教室,七嘴八舌地讲着刚刚目睹的一切,浩浩责骂这一切都是早早的错,并挥手向早早的脸上扇了一耳光。厕所间顿时炸开了锅,早早哭得泣不成声,浩浩也把头垂下来。
这该怎么办?如今家家户户只有一个心肝宝贝,平时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今天受到如此大的委屈,实在让人心疼。而浩浩平日行为多顽劣,与其父母数次沟通均收效甚微,今天他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我思考后没有选择立即处理这件事,而是先让两个孩子回教室上音乐课。孩子们利用这段时间平复内心激动的情绪,我也试图寻找更好的办法化解冲突,帮助浩浩学会接纳失败,改善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我想到了“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把浩浩从自我思考的局限中拉出来。
音乐课一结束,两个孩子显然都还心情低落。我没有先发制人,用“你有没有做错,你做错什么了”之类的话语“审问”浩浩。相反地,我转向早早,轻声地询问道:“我常听浩浩说他最要好的朋友是你,如果今天是他接力棒没拿好,掉落在地上,你会怎么做呀?”早早略显激动地回答:“他也不是故意的,他的心里也一定难过极了,我会走过去安慰他,我们下一个接力赛再一起努力!”“你是说你们的友情比比赛成绩更重要,对吗?”我紧接着询问道。“是的。”早早说,“下次,他肯定比我还想拿到冠军。”早早在一问一答中得到释怀,放下心中对自己没有拿好接力棒的自责感,而一旁的浩浩也在听到对方的回答后落下泪来。我感动地走上前,抱住面前的这两个男孩,仿佛拥抱着整个世界。
我拉着他们的手走进教室,跟全班小朋友讲述了一段自己初中踢女足的往事,从晋级赛的点球决胜中一脚踢飞点球而自责不已,到季军争夺赛中用头部顶球入网的泪洒赛场。细细想来,那时全班同学的齐心协力和呐喊助威远胜于当时的成绩。我把我心中对“集体”和“友谊”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们,我也看见台下的小眼睛闪烁着光亮,好像天空中最美的繁星。
那天放学前,小男孩早早发现桌子上多了很多卡片,有的上面画了一颗爱心,有的上面写满了鼓励的话:“放下这次的失败,下次我们一起努力!”“虽然我们只拿了第三名,但我们共同努力就会越来越好”……早早开心地笑了。
那天中午,我也打电话与两个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一方面夸赞了早早的宽容,携手早早的母亲一起安慰孩子,一方面跟浩浩的父亲讲述了事件的处理经过,今后共同帮助浩浩学会接纳,看重过程多于结果。
第二天,早早告诉我那晚上他做了一个很美好的梦:男孩在前面跑,手放在背后,准备接棒,另一个男孩飞快地跑过来,男孩稳稳地接住,飞快地往前冲,旁边的孩子兴奋地跳起来。
我常常回想,觉得这样的故事美好的像一个童话故事。安徒生也说过:“生活本身就是童话。”我一直相信,一个孩子应该是天真的,天真是指很容易得到快乐,总能热情洋溢地和世界相处,和同学交流,和朋友分享。童话能让孩子留住天真。希望我的用心教育可以留住这些孩子的天真,将爱传递下去。
徐佳玮
作为管乐队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管理着管乐这个大团队,享受着学校的大舞台,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称管乐队为大团队,是因为管乐队的声部多,参加管乐学习的学生多,还有就是社团活动所占用的教室多。我能较为顺利地管理好这支百人队伍,建设好基础班、提高班与合排班这3支梯队,离不开学校领导、声部指导教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多年来,我依托有序的乐队管理,让每个梯队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大舞台。
先来说说基础班,他们都是二年级的新生,对管乐学习充满着新奇与渴望。每周二放学后,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从阜新校区到总校进行声部课的学习。这时,我也会走进每一个教室一一点名,并从家长处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的练习情况。从他们能吹出第一个音起,就做他们的忠实听众,鼓励他们坚持每天练习。我也请声部指导老师多给他们布置一些好听的小曲,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在班级的主题班队会中进行才艺展示。到了下半学期,在学校艺术周“音乐小达人”比赛中,我就鼓励二年级的小乐手们积极参加,组织他们参与独奏或是合奏。我帮助他们选好曲子,还让同声部的哥哥姐姐也来做他们的听众。大舞台激发了他们的演奏兴趣。
再来说说提高班,这是一支由三年级的小朋友组成的队伍。同样地,每周二下午我也会走进他们的声部教室,了解他们的学习进程。经过一年的管乐学习,有的孩子已经爱上了这门乐器,能自觉主动地进行练习。此时,我往往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吹奏的音色真优美”“你的吐音很到位”“你演奏的气息很连贯”,在老师的夸赞声中,他们的学习劲头会更足。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助推一把,我就挖掘他们的优势,告诉他们:“你吹奏的音色有进步”“加油,这个节奏你可以吹正确”“吐音再清晰些就更好了”,在老师的鼓励声中,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当然,也会有个别孩子产生“坚持不下去了”,甚至想要放弃管乐学习的情绪,我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找原因,到底是乐感不强,还是缺乏兴趣,或是练习不够?希望通过家校的合作,帮助孩子渡过瓶颈期。到了下半学期,针对这些孩子对合排充满遐想的特点,我还会把一些简单的合排谱子发给他们,让他们尝试演奏,并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同学参与合排训练,让他们提前感受合排的乐趣。就这样,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展示的舞台拓宽了。他们往往会不再满足于一个人的表演,有的会组织小乐队在班级进行合奏,有的会在艺术周班班有歌声的活动中为班级的演唱进行伴奏,还有的则会走进社区为需要关爱的人群进行表演。不同的大舞台激发了他们的演奏热情。
最后谈谈合排班,也可以称之为演出班、比赛班,主要来自四、五年级同学的队伍,我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也是最高的。学期初,我根据学生们出勤率、学习习惯和专业技能三方面的表现,对声部座席进行排位,请他们选出自己的声部长,共同担负起乐队的管理职责,在训练中紧抓规范和细节。让每个管乐队的孩子都能守秩序,懂规矩。例如,排练时,要求先到的同学提前摆放好合排的声部座位,每个孩子在脚边放好餐巾纸,吹奏间隙将管乐器中的水放在纸巾上,结束后全都擦干、清理干净,摆放好椅子再离开。演出时,自己拿好乐器、椅子、谱架和乐谱,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期末,我也会依据这3个指标来评选出管乐队的优秀社员。对于这批孩子来说,他们展示的机会最多,舞台自然也就更大了,从入学典礼到毕业典礼,从艺术单项比赛到草地音乐会,只要学校有大型活动,就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除此以外,合排队员们还会走向市区的大舞台去锻炼技艺,去摘金夺银。大舞台激发了他们的演奏自信。
在打一小学学习的孩子是幸运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美丽梦想。孩子们也在一个个大舞台中享受快乐,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有情商的孩子最灿烂
张 玲
说到班级凝聚力的培养,我深深体会到:班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蓬勃、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在班级中如何打造学生的团队精神,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体的情商,经过这些年对学生情商培养的课题研究实践,与大家分享我研究中的几点小心得。
正向思维的习惯培养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这辈子就不会离幸福太遥远。“乐观”是孩子的一种积极而重要的表现,是懂得对事情采取正面的思考。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积极面,我常采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我们班级的这个同学,你觉得他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打开发现伙伴长处的窗户。比如,平时默默无闻的小刘在数学周获得“玩魔方大王”的称号,健身周里“淘气”的小马是百米冠军,爱心义卖活动中小蔡竟是推销义卖品的高手,孩子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现彼此所长,不知不觉具备了正面思维的能力,这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孩子们慢慢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能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干扰,找到自我激励的动力。
交往中认识自我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与缺点并存。当孩子因为自己的短处被别人嘲讽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快速走出不良的情绪,避免沉浸于负面的评价中,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的形成。每天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观察孩子与他人交往时地表现,作为与孩子聊天时的教育话题。在课间,我会拉着学生的手,聊一聊他在学校、在家里的点点滴滴,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赞赏,并真诚地回应:你爸爸真好,他每天都关心你的学习,真是有责任心的爸爸。还有小刘真关心你呀,当你遇到困难时,有她的帮助,你多开心啊,所以我们有一个好朋友这比什么都重要,你在学校要多交朋友哦。当你不想与朋友用语言交流时,那你就微笑吧,微笑是最好的交朋友的方式。你真认真,一节课举了那么多次手,发言的声音也响多了,真是太棒了。你画的画得奖了,祝贺你!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得学生慢慢认识到他人眼中积极正面的自己,重拾自信,即使有些孩子现在仍然不太爱在群体中表现自己,但他们会慢慢赢得班级更多同学的喜爱。
活动中人际互动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摇篮社团、主题活动周、升旗仪式、课外实践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双休日爱心义卖等系列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的好时机。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我观察的侧重点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如何协调好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爱心义卖品卖不出去该怎么办?假日小队活动有的同学无故缺席该怎么处理?升旗仪式上表演节目的同学因病不能上场该如何救场?在活动过程中,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孩子又是如何回应的?教师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以便活动后总结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并进行个别交流沟通,让学生从中学会良好交际能力。
目标激发动力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光说不练是不会成功的,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付诸行动中才会产生动力。对孩子而言,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行为是一种最有意义的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记录下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要进步必须付出努力,或用一句话,如“我一定能完成任务”“我能行,我会成功”“我要创造未来”等,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胜利。如果制定的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不但会落空,还会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被挫伤。教师要帮助他们制定目标,重点把握好目标的可行性,这样,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接受新的挑战,情商随之会有新的增长。
事实证明,情商高的孩子自然会更自觉地遵守班级行规,学生们的班级集体观念更强了,每天的晨读都会有同学主动领读,每天卫生清扫都有队员抢着去做,主动关心小伙伴的人多了。当班级评优时,学生都能说出同伴的优点,并为同伴的进步而喝彩,孩子们从帮助别人中收获快乐,从相互支持中增进友谊,很多同学学会了正确处理好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友善营造班风、学风,让他们阳光、灿烂,让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加棒。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程 夏
在打一小学这片“教育热土”上,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师生结伴成长”的过程倾注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怀与严格要求。我作为老师教了他们很多,而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跳绳的孩子
遇见这个孩子是我第一次执教一年级时候的事。
他的个子不矮,以6岁的孩子身材而言,已经显得很高大了。但是高大的身材并没有让他显得比别人早熟,比起大多数聪明伶俐的“民办打一小学”的孩子来,他反而显得有些笨拙,不仅是在学习上,有时也体现在肢体动作上。大部分孩子通过一定量的跳绳练习后能轻轻松松跳上一百几十个,而这个孩子却一个都不会跳。连老师都为他着急,抽空为他讲解动作技巧,然而道理讲得再多,不反复练习是没有办法真正学会的。于是,每天阳光体锻活动的时间里,这个孩子就会拿着绳子在走廊里练习跳绳。说实话,看到孩子跳绳的动作,我脑子里闪过的还是“笨拙”这两个字,可是看到他跳得满头大汗的样子却忍不住想为他加油。
“你休息一下吧,歇会儿再练。”我对他说。
“没关系,我再跳一会!”他一边笨拙地甩着绳子一边回答我。
“你那么努力,老师相信一定能跳好的!”
“嗯,我要先跳到2个,我一定能跳到2个的,我要再练习一会。”
……
然后,突然有一天下课的时候,这个孩子跑到教室里拉着我说:“老师,你来看,我能跳2个了,我真的能跳2个了!”
他在走廊里跳起来,一边跳一边为自己数着数:“1个……1个……1个……2个……老师你看,我真的能跳2个了!”
他看向我,满头大汗,在阳光折射下的笑容却异常闪耀。我竟然觉得眼眶也有些湿润了。
这个跳绳的孩子,他教会了我什么叫作“坚持”。
总是在重写的孩子
这个孩子,特别特别聪明。上课的时候他经常看似发呆、走神,可只要我请他回答问题,他却总是能准确地说出答案。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在书写上有很大的困难,简单的英语字母和数学数字尚能应付,而遇到复杂的中文字他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写。有一天语文老师让全班进行语文词汇的书写。聪明的他很快就交上了自己的书写作业,字迹大大小小,歪歪扭扭,好像被“打散”一般。语文老师当场就请他拿下去重写。不一会,他又把重写的作业交上来了,字迹仍旧没有什么进步,还叠加在前一次没有擦除干净的痕迹上,整本本子显得脏乱不堪。于是,还是重写。如此反复,语文老师对着他没有进步的本子哭笑不得。“你看看别的同学,有人像你写得那么难看吗?”这个孩子看着别人的作业本皱起了眉头,似乎也失去了耐心。这个时候,他说了一句大大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话:“我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啊,为什么你不能对我要求低一点呢?”感叹于这个孩子的“能说会道”之余,我也在暗暗思考,这是孩子的童言稚语,也是“真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面对这种情况的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们是否可以变得更宽容呢?
这个总是在重写的孩子,他教会了我懂得“宽容”。
我想,我以后还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不同的孩子,在我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也将会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那些天真的、可爱的、单纯的孩子,我愿同他们一起成长。
我是大队辅导员,也是男班主任
朱骏东
在曹路打一小学,我是大队辅导员,也是一名男班主任。从去年接任大队辅导员的工作以来,我就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岗位上学习、锻炼着。
其实,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大队辅导员,一个岗位都是一份挑战,班主任工作更多需要的是一份细心,擦亮自己的双眼,打开自己的双耳,去关心班中的每一个学生。而大队辅导员需要有“大局观”,因为我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应该多“走出去”,带领更多的队员们去参与市区少先队活动,共同在锻炼中成长。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大队辅导员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爱学生,作为男班主任,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我也获得了进步。
就拿学生行为规范评比举例。大队部负责每周学校行为规范的评比工作,作为中队辅导员,我希望自己的班级每次都能得到“行为规范金牌班”的称号。但在学期初的那一次评比中,我发现优秀的班级太多,我们班在评比中与荣誉失之交臂。当时的我挺难过的,想到应该和学生先沟通一下,一起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们在班中进行了一次行规总结班会,和大家一起讨论班级的不足。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份荣誉大家都看在眼里,想要拿到的话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去争取。在和同学们平心静气地交流后,时常迷糊的小江同学站起来说:“同学们,行规金牌班是一份荣誉,需要我们班级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争取这份荣誉,首先就从自己的行规上做起!”一席话,让同学们备受鼓舞,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细则,并将它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中,邀请每位同学签名,激励学生们为荣誉而战。
在那次的总结会中,大家凝聚了共识,也下定了决心,孩子们的日常行规表现越来越好,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赢得了行规金牌班称号,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报。
行规有了进步之后,我发现了新问题,学生自律能力的持久性还有待增强。如何能发挥班中优秀孩子的示范榜样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争荣誉、保荣誉,让“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班主任,我应该从自己先做起,以身作则,带着班级学生一起进步。
与学生们商量之后,“自律”打卡行动在班中诞生了。我和孩子们约定一同打卡,每天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我规定自己当天的作业必须当日完成批改,学校大队部的工作提前做好各种准备,PPT要越做越高级……孩子们也开始打卡活动:当日课堂练习要在校内完成,课堂的活动要积极参加、勤思考、多发言,回家作业第一时间完成,主动和家长沟通在校学习生活……我们每周利用一次午会课开展自我鼓励和鼓掌激励活动,在大家的互相激励下,我们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们也更加自律了,进步的学生更多了,这是集体感召力的结果。
身为男班主任,我希望能成为学生的好伙伴,让他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我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家长微课堂”,邀请家长们给孩子上课,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我带着学生们来到敬老院,给那里的老人送去关心和祝福,看到他们有了收获,打心里为学生们高兴。
回想自己这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感触良多、收获了孩子们和家长的信任,努力与快乐相伴。我和班级30多个孩子一起成长,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做不一样的男班主任。
用画笔描绘出孩子心灵深处的美好
王 巍
作为美术教师,每当学生获得各类艺术奖项时,最让我感到难忘的是和孩子们一起创作获奖作品的过程。这是一个了解孩子的过程,更是一段走近他们心灵深处的时光。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收到杨浦区少年宫送来的一本画册,其中收集了2013年至2015年三年来本区学生在市级比赛中的各类获奖作品,细细一看我校学生有七八张作品收入其中。在这些作品中,最使我难忘的是一幅名为《我的奶奶》的绘画作品,该作品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一等奖。这幅画的作者小余同学是一个内向安静的女孩。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但做起事来非常细心,而且非常喜欢画画。社团活动时,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一拿起画笔就停不下来。在画《我的奶奶》之前,她从未画过人物,怎样能把奶奶的神情和特征画出来呢?我建议小余同学收集奶奶和自己平时的照片,先去感受奶奶对自己平时的关心爱护,用心捕捉奶奶的外貌、形态特征。在一系列的感受训练完成后,我才开始教授她画人的技巧。经过一些构图形式、画面技巧上的指导,她的作画水平突飞猛进,最终作品获得佳绩,并入选画册。细细想来,我们科任教师在教学中会碰到许多这样默默无闻,但又具有学科特长的孩子,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引导是我们发现人才、培养特长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取得佳绩也是促成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像小余同学这样“乖乖女”类型的孩子,我碰到更多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记得2017年我组织学生参加区绘画比赛时,其中,小张同学的一幅作品获得了创意奖。小张同学性格活跃,不是一个画画很有耐心的孩子,他上课总爱和边上的同学说悄悄话,属于行规散漫类型的学生。记得,那个学期一开学我按照惯例对他们进行人物绘画的培训,但是小张同学的画总是达不到火候。在一次交流中我得知,他从小最喜爱画各种各样的房子。于是,我马上建议他尝试自己想画的题材。没想到他画得颇为生动,只是房子造型在技巧上还稍显幼稚。于是,我就收集了一些名家建筑的作品和小张同学共同欣赏,让他逐步感受建筑绘画中的技巧,观察细节窍门。比如在画窗户时我们需要用双线勾画,这样可以增加立体感,远处的房子可以用细线描绘,近处的房子可以用粗线描绘,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建筑等。渐渐地我发现,自从他画了自己喜爱的题材,整个人安静了许多,不再去打扰别人了,画画时的专注力提升了。一张四开画面的线描作品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完成,这可需要极大的耐心,但他没叫一声苦。就这样,他把建筑画得越来越好,我让他承担了一部分“六一地上画”的设计任务,最终,他的设计获得了评委老师的称赞。体验到了成功,小张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会主动与我交流创作想法,也愿意帮助其他同学。
这样的故事在我的课堂上有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对学生的关爱,来源于用学生的视角去了解他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懂学生,围绕学生的兴趣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画笔更有灵性和生命的特质,这样的艺术教学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让孩子喜欢的班级电子杂志
徐莉蘋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博、微信、QQ、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班主任,有效地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新媒介空间、未成年人个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沟通平台,促进学生及其家庭互通信息、传经支招,与孩子结伴成长。2017年,我创办了《结伴成长》班级电子杂志,通过“成长宝典”“成长分享”“成长乐园”等栏目,为家校共育提供方法路径,为家长分享育儿经验搭建桥梁,为家长共享孩子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提供信息平台。
“成长宝典”为家庭教育提供策略良方
《结伴成长》班级电子杂志中开设了“成长宝典”栏目,不时向家长推送“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教会孩子遇到危险如何保护好自己”等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为家庭教育提供良方。此外,我在与家长、孩子沟通时发现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会及时登录平台从中获取信息,因而我会加强推送一些相关的教育案例,为家长提供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经验和策略。同时,线下与家长保持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跟踪问题的进展,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2017年夏天,作为新接班的班主任,第一个工作就是全员家访。我在电话里向小青爸爸预约家访:“您好!我是您孩子新学期的班主任徐老师,请问您7月29日在家吗?我想到您家拜访……”电话那头传来了小青父亲的回答:“小家伙暑假都在松江奶奶家,家里没人!老师不用来了!”和小青父亲的第一次接触以小青父亲的拒绝结束。既然假期家中没人,那么返校时总会有人了吧。8月28日学生返校日那天,我下班后来到了小青家。“请问这里是小青家吗?”我隔着铁栅栏敲着门。等了好一会儿,门开了,是小青父亲。“您好,我是徐老师。”“徐老师,你有什么事情吗?”……我就这样和小青父亲隔着铁门有了第二次交流。
开学后的一个月,小青几乎每天都会我大大的“惊喜”,经常会有学生来“告状”:小青把青菜扔在我的课桌上;小青发脾气把我的书撕坏了;小青在行规星星榜上乱画……每次我蹲下身轻声询问,小青总是不停地哭,打电话给小青父亲,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小青父亲既然不接电话,我每天不厌其烦地发“微信私聊”的方式,将小青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他:
“小青今天午餐很好,都吃完了。”
“小青今天跟着大家一起做完了广播操。”(www.xing528.com)
“小青的指甲长了,记得帮她剪一剪。”
“天气转凉了,周一起请穿秋季校服,注意一穿三戴……”
我想:哪怕他把我发的消息当成垃圾消息,在删除时也总会看到。家长总有一天会明白老师的用心,我还联系了小青家所在的居委,请居委会帮忙做沟通。慢慢我发现,其实小青父亲自己也不擅长和孩子交谈。于是,我又一次次地上门家访,争取和他直接沟通的任何机会,教他如何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想法。小青父亲渐渐感受到了我对孩子的关心,开始主动和我交流。一次家校联系后,我收到小青父亲发来的短信,内容是因为没能参加家校联系而表示歉意,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2018年7月,小青父亲接受了“成长宝典”的建议,带孩子进行了专业心理辅导。
“成长乐园”让家长共享孩子校园生活
当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时,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会通过“成长乐园”栏目,及时分享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各种活动情况、学校办学动态等,与家长保持随时的交流互动,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家校沟通不及时、不直接的难题。家长也非常乐意借助这个方便快捷的电子平台,组织和分享孩子们校外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班级中的每个家庭都被吸纳到“成长乐园”的共建中,家校之间架构起一个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无障碍”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共育。
“成长分享”与家长分享育儿经验
班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习惯养成等参差不齐,对于能力发展水平较高、习惯养成较好的学生,我会通过家校联系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情况,并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成长分享”栏目与班级家长共享。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后的体会、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问题的心得感悟等,我也注意进行收集整理,在专栏中第一时间进行分享。虽然,孩子们的家庭环境不同,但是在校学习环境相同、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相似,同班家长的感受更具有借鉴意义,也更容易被家长们采纳、接受。
班级电子杂志《结伴成长》根据需要时常更新,把孩子更多的精彩展现在家长面前,家、校、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让更多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营造积极向上的家校教育合力氛围,引领家庭教育新风尚。
让童年在舞蹈中绽放
王 玲
每次翻看着演出照片,我的脑海中总会闪现这些年来与舞蹈队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的故事”。
小小鼓励激发浓浓兴趣
有时候,老师一句小小的鼓励、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会成为孩子心中巨大的动力。报名参加舞蹈队的孩子都是对跳舞充满向往与期待,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良好的舞感和基础。每当她们动作做不到位,每当她们不懂得表现舞蹈的情感时,看着她们渴望的眼神,想着学校“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办学宗旨,我实在不忍心批评,而是耐心地抱着不强求的态度鼓励她们:“你有进步”“加油,身体再往前伸展一点”、“你可以做到”。在集体动作训练时,我会请周边动作熟练的孩子陪她们一起跳,像小保镖保驾护航那样让那些需要练习的孩子把动作“顺”完。在分组排练时,我会将天赋不高的孩子组成一组,减少她们心中的落差感,努力保护她们对舞蹈的兴趣和自信。经过一两年的训练,这些孩子基本都能跟上训练的进度,对舞蹈的兴趣也越加浓厚,舞蹈队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她们真正地喜爱上了舞蹈,有的孩子宁可放弃假期出游的机会也要坚持参加学校的训练,有的孩子带病完成表演,有的孩子毕业了还舍不得退出舞蹈微信群,经常回校陪同舞蹈队的“小学妹”们一起训练……我被她们深深地感动着,感动于她们在艰苦的训练中没有一个提出退团,感动于她们在训练间隙还对着镜子刻苦练习的坚韧劲头。我暗暗对自己说,要让这些孩子的童年在“打一”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美。
小小舞台实现大大梦想
在排练《水清鱼儿欢》这个舞蹈作品时,由于这个舞蹈比较复杂,难度高,领舞更有不少抱转、托举等高难度动作。排练前,我一有空就在办公室里听音乐、顺动作,办公室的老师看到我在那里蹦蹦跳跳早已见怪不怪了。其实,这个舞蹈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当时决定排这个舞蹈作品是因为这批孩子都是从二年级就跟着我练舞的,无论是舞蹈技巧还是表现力方面都相当不错,其中四年级的小P同学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我才有胆量去挑战这样一个高难度的舞蹈作品。可刚开始训练时,小P同学常常不得要领,她身材较高,体型又不纤瘦,很容易因为动作失误摔倒。我在边上保护时特别担心,但她们却很放松,从来不抱怨,就算摔倒了,也马上一股脑儿站起来,拍一拍、揉一揉,又重新投入到练习中。几节课下来,我实在不忍心看她们一摔再摔,便打起了退堂鼓,想换个动作,我把想法与孩子们交流后,她们纷纷拒绝:“不要!不要!”“王老师,让我们再试试吧!”“我们多练练应该能行的!”然后,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摔跤的次数越来越少,终于,她们成功了!于是,就有了那场精彩的舞蹈表演,也留下了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
这么多年的工作,我一直很庆幸能在打一小学从事舞蹈艺术教学,学校平台大、机会多,对艺术教育又极为重视,更加使我全身心将自己对舞蹈的追求倾注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实现她们的舞蹈梦想。
一种支撑,一种情怀
孙刘俊
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班主任是他们一天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大到学做人、学明理、学知识,小到喝水、吃饭、上厕所,样样事都和班主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班主任手里,完全托付给班主任才放心离开。
我们常说,一撇一捺才能写成“人”字,是相互的支撑构成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而同样的,一撇一捺写出“入”字,可以说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隐形“法宝”了。
班主任工作中的“入”,说简单了,就是要“入眼”——眼睛里有孩子们;“入耳”——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入心”——把孩子们的成长记在心里。展开说,就是班主任的教育要“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处理问题要“丝丝入扣”,和家长沟通要“入情入理”,这样便可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渐入佳境”。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了一个创建班级集体特色的设想,那就是打造具有“诗书”气息的集体。我在班级板报区开辟了“摇篮小诗人”版块,定期更换学生作品。结合语文的学习以及学校开展的活动,我会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尝试撰写。渐渐的,孩子们在我的影响下爱上了写诗,他们的诗歌作品富有童趣,而且越写越好。
我每周都会利用班级微信群、“二十分钟队会”和“阅读小站”进行学生作品小结。孩子们也会准时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信息和反馈。本学期开始,我尝试用小诗的形式进行活动点评。没想到,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反响和好评。以前,他们会在我点评学生作品之后表达谢意,现在看到我写了小诗,他们也用小诗来回馈我。一时间,我们的班级群活跃了起来,就连家长们的创作欲望也被我调动了起来。我还尝试着把孩子名字写到小诗中去,于是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家长们更是开心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每学期末,班级中就会有一位家长把我们班整个学期开展的所有“十分钟队会”和“阅读小站”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制作成PPT在全班分享,让我非常感动。就这样,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已经渗入到学生和家长们的心里。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近30年了,这么多年来的工作,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班主任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我也在与孩子结伴成长的过程中,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多年来,我多次荣幸地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这是学校对我班主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优秀,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让我们保有一份好习惯,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和成长,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和学生一起走进科技殿堂
刘玉燕
作为学校的一名科技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已成为我的日常工作。可喜的是,孩子们在校内的科技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在校外的竞赛中收获了奖项,这几年带领学生走进科技的殿堂,看到他们在成长,我也感触良多。
在参赛实践中结伴成长
记得见习期刚结束不久,我担任学校建模社团的指导老师,社团的同学对建模的喜爱感染着我。但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新手,第一次带队参赛,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自己与其他学校之间存在的不小差距。赛后我反复思考:要让自己的团队强起来才是硬道理。为此,我虚心地向区里的评委老师求教,从自身练起,掌握基本技能,并不断总结一些小技巧、好办法。比如如何又快又好地使用砂皮纸?如何又利落又整齐地使用美工刀进行切割?如何将百得胶粘得均匀又美观等,我把这些摸索到的小技巧传授给学生。慢慢地,经过3年的积累与锻炼,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自信越来越强,并收获了各种奖项。去年,我带队的孩子第一次参加科创比赛,结果小陈同学获得了上海市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二等奖。同时,他还申请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在评选中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和赞扬,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更被评为一等课题。比赛的成果为孩子增添了信心,也让我在一次次带队的历练中成长。
获奖的背后是团队的力量
比赛获得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这个团队既包括我们科技组的团队,也包括班主任团队,还有我们科任大组其他老师的支持。记得去年科技周我策划组织了学生环保服装秀活动,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们的支持。从环保材料的选择到服装的设计再到舞台的排练,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的演出效果也让大家眼睛一亮。之后我收到了参加浦东新区比赛的通知,如何将团队带上区级平台?我陷入了深思和焦虑,好在有德育室的老师们和科任大组长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比赛。在学校各方团队的协作下,我们将节目再次进行了精心的加工,最后虽然只取得了区三等奖,但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依然算是小小的起步。我体会到:科技老师们的创新是来自于我们共同的合作,来自于团队的力量。
在我们“曹路打一”的校园里,有许多团队老师和我一样,从零起步,在团队的发展中成长,在收获成绩中进步,他们就是我继续学习的榜样。科学的殿堂魅力无穷,我会和学生们一起漫步遨游,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副班主任也是主任
陈 煜
成为语文老师的第一个学期,我当上了二(5)班副班主任,恰逢体育老师病假,教学语文的同时,我还临时兼任了班级的体育老师。还记得第一次上体育课时,小朋友们还以为我走错了教室,大声提醒我这节是体育课。
作为副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小朋友的学习还要保证他们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哪一个都不能落下。这个时候,身兼2门学科的优势就来了。语文课上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学习新知识,几乎是看不出差异的,但是体育课不一样,孩子发育水平不同,平时锻炼程度不同,自然而然在体质上也会有所差别,而这样的差异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体质强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而体质比较弱的小朋友则可能在分组练习时被嫌弃,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上埋下自卑的种子。
一次体育课,孩子们学习“单双脚交替跳”,目的是锻炼自身的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使用了呼啦圈交替跳接力的游戏进行练习,全班分为四组,比一比哪组跳得最快。由于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是有差异的,跳跃的速度必有快慢,每组都有一两个跳得特别慢的同学,而小轩正是其中之一。小轩是全班个子最小的学生,平时饭量也很小,十分瘦弱,无论是跑步,跳远或者投掷沙包,他都比别的男生要弱一些,这次的接力游戏也一样。本来他所在的第四组还是第一名,但作为最后一棒的他,却被旁边第三组的男生反超,没能守住第一名。“我们不要和小轩一组!”“都怪他怎么那么慢!”“不公平,我们这组有小轩。”听着同学们的埋怨,小轩低下了头。
其实,我知道小轩很在意自己的身高,有时我表扬学生时,会摸摸他们的小脑袋,但一向乖巧的小轩对于我摸头的动作却很抗拒。小朋友偷偷告诉我,小轩觉得被摸头了会长不高。看着被大家所埋怨的小轩,我陷入了沉思。阻止同学们的抱怨当然很简单,但治标不治本。小轩的身体素质比别的小朋友弱是事实,今天阻止了,下次体育课上再有集体游戏,小朋友们还是会继续埋怨小轩的。怎么才能转变大家的看法,提升小轩的自信心呢?看到地上的呼啦圈,我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办法。
“嘟—嘟—嘟”我吹响了集合的哨音。“看来大家对于单双脚交替跳都掌握得很好,还有几分钟就下课了,我们再做个游戏吧。”“好!好!”听到做游戏,孩子们都很开心。我把呼啦圈交替摆放好,中间就留出两只脚可以通过的空隙:“这个游戏很简单,按照我留下的空隙绕着呼啦圈进行赛跑,还是按照之前的分组,这次我们来看看哪组跑得最快。”“啊,我们又要输了!”第四组的孩子们在比赛前就开始说丧气话。由于我改变了比赛规则,比赛正式开始后,大家的速度都慢了很多,第四组甚至落到了最后一名。终于轮到小轩了,只见他起跑后,灵活地绕过了四个呼啦圈,成功的超过其他三位同学,最终以灵巧的身姿帮第四组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啊!小轩好快,真厉害!”第四组的小朋友欢呼了起来,小轩也兴奋地涨红了脸。“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次小轩跑得那么快?”看着他们疑惑的眼神,我解释道,“正是因为小轩瘦小,所以重心低,惯性也小,转弯、变向都比其他同学更加灵活。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更何况集体项目团结最重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才能获得第一名!”。
这节体育课之后,小轩变得更自信了,上课也更积极了,本来吃午饭特别慢的他也能及时吃完。更可喜的是,这个暑假后,他明显长个了。虽然还是男生里最矮小的,但已经不是班级里个子最小的了,作为老师最欣喜的就是看到学生的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活动还能促进班级的团结。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相对独立的,哪怕有小组讨论活动,最多也就四人合作,时间也非常有限,而体育课上则不同,几乎每节课都有合作练习,而与人合作的能力恰恰是小朋友们比较或缺的。他们从小就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点委屈都受不得,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争得面红耳赤,这些都是语文课上看不到的,课文中反复强调的大道理有时还不如一次拔河比赛令他们体会深刻。
小李是班级里的“学习困难生”,父母离异,作为监护人的爸爸又长期值夜班,很难分心兼顾他的学习,致使小李养成上课散漫、回家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老师也无法激发他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小李却酷爱运动,课余时间学习了轮滑和篮球,身体素质也还不错。这学期的拔河比赛中,小李被安排在了队伍的最后,成了团队中的“定海神针”。但拔河毕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班孩子个头都不大,很快就连输了两场。第三场的对手是隔壁的6班,和我们班一样体格也都比较小,小朋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赢下这一场。小李更是信心十足,直接把绳子绑在了腰间。随着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两个班级果然旗鼓相当,很快陷入了僵局。当小朋友发现绳子开始慢慢地被六班拉过去时,都铆足了劲,毕竟这是他们的荣誉之战,小李更是整个人伏到了地上,手脚并用地往后“爬”。终于在长达两分钟的较量后,我们班取得了胜利,小李更是累得趴在了地上。赛后,我在全班面前好好地表扬了小李一番,小朋友们也纷纷夸奖小李。第二天,我发现小李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增加,虽然还是时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但他一定会在放学之前补好。
两个学科的教学让我有了多重身份,也让我可以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无论是体育陈老师,语文陈老师,还是副班主任陈老师,我都希望能真正帮助学生,关心学生,引导他们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越飞越高。
孩子的内心,需要被我们看见
刘 华
孩子的内心是丰富的,有许许多多细腻的想法,渴望被我们教育者去看见。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情绪背后,都隐含着他的许多期待和渴望,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细致地去观察、体悟他(她)的内心:在这个当下,他的感受是什么?期待是什么?渴望是什么?一个内心被真正看见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幸福感。
冬季到来,学校的健身周开始报名了,50米跑、跳短绳,拔河、50米迎面接力、趣味比赛等。这些项目不是比力气,就是拼速度,或者比身体灵敏度。我采纳自愿报名和大家推荐相结合的报名方式,最后产生了班级成员参赛名单。
小翁,一个内向、瘦小、胆怯的男孩,既没有自荐,同学们也没有推荐他,此时的小翁一定十分渴望参加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但忙着统计报名结果的我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样,一向内向不会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他自然也没有主动找我吐露心声。
这一天早上,健身周率先举行了50米跑的单项比赛。到了晚上,我收到了小翁妈妈的一条短信:刘老师您好!不好意思,晚上打扰您。想跟您分享今天和小翁的谈话。我看到您分享的50米跑的视频,顺便问了一下小翁:“你怎么不参加接力跑和拔河?”
“因为我没有被选上。”
“运动会不是你们自己报名的吗?为什么是同学选的呢?”
“同学们要看体育课上谁跑得快,就会推荐谁。”
“那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选你呢?”
“我不知道。”
“我猜同学们都想选出班级里面跑得最快的同学去代表班级争得荣誉,就像奥运会,每个国家都要派最厉害的人去夺冠军一样!如果你们学校有吉他比赛或画画比赛,同学们一定会选你的!”
“嗯,有道理。不过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跑步比赛后,我自己偷偷在操场上跑了一个来回,比赛的同学只跑了半个来回,我跑了一个来回!”
“哈哈哈,那你赚了!”
“是啊!”小翁的心情瞬间由阴转晴了。
“刘老师,我就是想和您说说。通过这件事我也发现,孩子很会自我疏导和调节,有时和他们聊聊天自己也很有收获。”
看到小翁妈妈的短信已经是第二天早上。这天早上恰好是拔河比赛的初赛,我灵机一动:选小翁做啦啦队长,带领所有不参赛的同学为拔河运动员加油。翁队长喊:“加油!”大家喊:“加油加油!三(4)班加油!”翁队长喊:“必胜!”大家喊:“必胜必胜!三(4)必胜!”在啦啦队和拔河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两局两胜获得了决赛权。
我感谢小翁妈妈把孩子的想法及时告诉了我,我也把我的设想告诉了小翁和小翁妈妈:发挥翁队长的画画优势,为班级啦啦队画一些标语牌,到决赛那天,继续为班级助威。翁队长和他的妈妈欣然同意,翁妈妈还表示:“谢谢刘老师给小翁这个机会,我一定全力支持,这也是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另一种方式。”小翁利用周末时间独立创作了图文并茂的标语牌,牌上除了写着:“加油加油!三(4)班加油!”“必胜必胜!三(4)班必胜!”之外,还有英语标语:“Faster”“Higher”“Stronger”“Fighting”!此外,他还准备了二十几根彩色充气加油棒,加油棒不仅色彩亮丽,两根撞击还能发出“砰砰砰”声音为比赛助兴,为参赛队员鼓劲。
到了比赛这天,我们三(4)班的啦啦队在翁队长的带领下,拿着耀眼的喝彩道具走进操场,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从气势上已经压倒对手。比赛开始了,翁队长高举带有彩虹标志的班牌,站在队伍中间,带领整个啦啦队,再一次高喊我们的口号:“加油加油!三(4)班加油!”“必胜必胜!三(4)班必胜!”在翁队长和啦啦队的鼓舞下,拔河运动员鼓足了劲,又是两局连续战胜对手,获得本届健身周三年级组拔河比赛的冠军。运动员们和啦啦队员欢呼着庆祝胜利,翁队长一改平日的胆小退缩,脸涨得通红,蹦着,跳着,欢笑着……回到教室后,我问小翁:“参加拔河比赛开心,还是做啦啦队长开心?”翁队长还沉浸喜悦中,笑着说:“当然是做啦啦队长开心!”
之后,我再一次联系了翁队长妈妈:“感谢您和翁队长,今天他们是全场的亮点!整个赛场都被他们点燃了!”翁妈妈也由衷地说:“感谢刘老师的用心,弥补了孩子的些许遗憾,相信这会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我也再一次感谢妈妈及时告诉了我小翁的感受,并相约,一起鼓励小翁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想法,让我们多一些机会去“看见”他的内心。
其实,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比较关注孩子的内心,比如爱吹口哨的小姜,总是喜欢在任何时间吹口哨,我跟他预约了一场专属他的学子小课堂——“小姜口哨独奏音乐会”,并请爸爸妈妈在家里给他做陪练,小姜从那以后不再不顾场合吹口哨了;小冯一直坚持练习书法,字写得漂亮,但小冯行规总是不尽如人意,还喜欢在地上打滚,我就请他选择自己得意的书法作品,为他开书法展览,希望他“字如其人”……
孩子的心需要被我们看见,那把看见的钥匙却在我们这里,那就是:细心+专业眼光。
我会一如既往,做孩子们内心的守望者、守护者。
小海贝成长记
罗一靓
从事班主任工作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班主任的成长都是从实践中积累而来,是从一次次开展的活动中反思而来的。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感悟,共同成长。在担任海贝中队的班主任期间,我秉持着让他们成为班级真正小主人的信念,挖掘潜能、发展孩子的能力,让“小海贝”们快速成长起来的。
“海贝中队”的内涵
班集体是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如何缔造一个有凝聚力,有认同感的中队,是我接到班级之初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我们中队的特色名称是“海贝中队”,是从学生和家长之中征集而来的名称。“海”意为海纳百川,“贝”是把孩子看作宝贝。我们将中队名定为海贝,是希望海贝中队能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而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们,则能像海中小贝壳一样自由自在,畅所欲言,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成为健康阳光,宽容大度又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孩子。中队名称从孩子中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极大认可,为班集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孩子天然地泛起一种亲切感和主人翁精神。
温馨集体的创建
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敏捷点子多,发挥每个孩子的长处才是创造特色班集体的关键,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是让孩子成为小主人的重要因素。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先从外部环境着手,利用学校评比“温馨教室”的契机,我和学生根据我们“海贝中队”的特色,开展了“温馨教室”的布置。从主题确定,到细节落实,再到精神内核的建设,我在每个环节都积极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比如,我们确定将教室布置成蓝白色的大海主题风格是孩子们提出并一致通过的,他们设想的大海、贝壳、小鱼等元素都最终在班级布置中得以呈现。这让孩子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主意能被采纳,内心有小主人的自豪感。在细节落实中,安装防撞条、时钟、照片墙、创意插座、手绘帆船、手工小鱼等布置方案也是我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学生需要,结合学生自己艺术特长而制定的。这样,这个温馨教室切切实实是由孩子自己打造出来的。大家看到自己布置的美丽教室,眼睛里闪闪发光。他们以主人翁态度布置出来的教室环境,他们也会更自觉地爱护。
温馨教室的评比虽然结束了,但我清楚,光有这些外在的布置还远远不够,要把每个孩子凝聚在一起,要有精神上的引领。于是,我从班级名称和家长特长出发,打造了我们海贝中队的特有符号。班中有一位设计师家长极具艺术天赋,他亲手为班级设计了LOGO——飞翔的小贝壳。我和学生们共同为海贝中队起了英文名“happy shell”,音义是海贝,意义是快乐的小贝壳。我还将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文章和诗歌等集结成册,每年六一节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孩子们,取名《海贝文集》。每一项活动将孩子们团结得更紧密,大家对中队的认可度更高了,主人翁的意识更强烈了,越加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海贝”精神的课外延伸
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海贝中队的孩子们的心往一处想,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也在锻炼中提高。于是,我们的活动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外:结对希望小学、组织暑假旅行、一起爱心义卖、十岁生日走红毯、策划毕业旅行……在老师、孩子、家长三方的支持和努力下,孩子真正的变成了班级的小主人,学校的小主人。
在这一次次的实践和活动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做“孩子王”的乐趣,而且和孩子一起收获,一同感悟,一并成长。又一喜报传来,今年,海贝中队被评上了上海市优秀中队,我为孩子们感到快乐和骄傲,因为我和他们一起成长!
玩出“泥巴”新世界
柴丹九都子
五年前,打一小学的特色课程“陶艺课”落户到了我们“曹路打一小学”,它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也让我们有机会在传承课程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涵。五年来,作为陶艺课执教老师的我,在实践中探索,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用泥巴捏出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
艺术创作,源于孩子的生活体验
学习制作陶艺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会涌现出各种灵感,相互启发生成课堂的资源。比如,在一次关于“我爱我家”主题的创作中,有位学生说:“老师,我们老家有一栋老房子,我在那儿出生,在那儿长大。虽然,现在我已在上海生活和学习了,可还会经常想起那栋充满我小时候记忆的老房子。我想把这栋老房子做出来。”我就马上表扬她说:“你的想法非常棒,老师很期待你的作品。”也有学生说:“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家、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们的班集体,它也是个大家庭。”也有同学指着窗外树上的鸟巢说:“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就像这鸟巢里鸟妈妈对雏鸟的爱。鸟妈妈张开翅膀保护着小鸟,小鸟依偎着妈妈,妈妈的爱就是小鸟的家呀。”我连忙说:“大家说的太好了,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有温暖的家。”通过这样的创作构思交流,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真情实感,陶艺创作的主题与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
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
构思只是创作第一步,如何把脑子里的雏形变成精美的作品还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如何才能把房子建得立体又牢固?如何用“鸟巢”体现“家”的温暖?为此,孩子们一起收集、研究老房子的照片,用不同厚度的泥片和不同的支撑物来做实验。他们还一起观看了鸟巢中鸟妈妈照顾小鸟的视频,观察鸟妈妈的肢体语言。
这五年里,陶艺社团培养了一批批有艺术特长又敢于自我挑战的孩子。他们积极参与各项区级比赛,用努力和汗水换来了优异成绩。还记得团队中的小朱同学在比赛前反复练习,因为房子的墙面总是立不起来,她还急得掉了眼泪。当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第一个房子建完时,竟已耗时两小时,离比赛要求的70分钟差距甚远。于是,我不断鼓励她:“熟能生巧,只要多练习,你一定可以的。”在练习了七个房子之后,她变得越来越熟练,还能提前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她不仅感受到了自我挑战的快乐,还增强了自信心。最终,小朱在比赛中获得了铜奖,还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除了小朱同学,团队中的小张和小梁两位同学为区级赛进行的20天急训也让我印象深刻。赛前的那段日子里,每周六他们都来校进行全天的训练。周一到周五的每天晚上,他们也会将完成的练习作品图片和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我,收到微信后,哪怕再晚,我也会仔细观看并及时把改进建议反馈给他们。就这样,孩子们的作品越做越好,渐渐适应了比赛中时间和难度的要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俩也获得了浦东新区艺术单项比赛(陶艺专场)的金奖和银奖。
乐学陶艺,创建艺术人文校园
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玩泥的高手。学陶艺需要手、眼、脑的协调互动,同时,也开发学生的感知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力。记得我们的一位社团毕业生曾说过:“三年的陶艺学习使我深深地爱上了陶艺。每周我都盼着周一的陶艺兴趣课和社团课。如今,我就要毕业了,非常高兴能够拿着自己创作过的作品离开母校,以后我看见它,就会想到培育过我的陶艺社团和在小学里多姿多彩的生活。”陶艺课除了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受到老师们的喜爱。这几年来,教师陶艺社团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加入其中,大家一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捏着泥巴,带着放松的心情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瞧,陶艺室的陈列架上已经放满了我们师生的作品。
如今,随着陶艺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普及,陶艺课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孩子们对陶艺的学习热情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欲求,学校继续扩大陶艺教学的辐射面,又增开了一个陶艺社团。这一切让我感动、激动,也鼓舞着我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孩子一起玩出泥巴的新世界,为我们的艺术人文校园增添一抹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