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草园课程内容与类型简介

本草园课程内容与类型简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程类型“本草园”课程是基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跨学科生命科学课程。“本草园”课程下的综合课程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以特有的知识体系或课程结构将各类知识内容有机融合的一种课程。(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的规划“本草园”课程根据“人的主体性、整体性与生活性的学习能力”多元发展的理念进行课程内容规划,即以培养学生“生活与学习能力”为目标导向,关注学生“隐性学力”与“显性学力”的整体性发展。

本草园课程内容与类型简介

(一)课程类型

“本草园”课程是基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跨学科生命科学课程。我国有学者这样界定跨学科课程:超越学科界限,以实际生活中的主题来组织课程,学生从中习得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技能的课程[7]。“本草园”课程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统整组织各类课程,具体来说,其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组织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三大类,但在这三类课程原有的定义上进行了调整与丰富(图3-4)。

图3-4 “本草园”课程的架构

“本草园”课程下的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其内容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包含中医药文化知识,是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一种课程。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草娃娃带你玩转Scratch创意编程》课程,将中医知识融入编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了解、宣传中医药文化,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本草园”课程下的综合课程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以特有的知识体系或课程结构将各类知识内容有机融合的一种课程。在小学学段,我们开发了“小神农识百草”课程,它以“认识常见中草药、感受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目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平时的饮食与用药等问题,使学生逐步了解常用的中草药知识,属于基础科普类的课程。在初中学段,我们开发了“STEAM下的本草文化”课程,它是将STEAM课程的理念架构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探究课程,是在“小神农识百草”基础课程上的延展提升课程。

“本草园”课程框架下的活动课程是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而设计的各类体验性、探究性活动课程。针对传统活动课程过分强调生活经验,一定程度上忽视系统学科知识的弊端,此类课程在设计时,在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的基础上,以中医药文化知识为载体,科学规划活动目标与内容,以相对开放性的设计模式来兼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程的学科知识性的平衡。如“两地一铜川”研学旅行课程,便是在统筹、设置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青色文化”和“一带一路”四大模块的选学内容,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如此,既体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又保证了学科知识落实的有效性。

(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规划

“本草园”课程根据“人的主体性、整体性与生活性的学习能力”多元发展的理念进行课程内容规划,即以培养学生“生活与学习能力”为目标导向,关注学生“隐性学力”与“显性学力”的整体性发展。课程从自然、文化、科技与人等不同视角进行中草药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旨在拓展学生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感性体验,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并通过行动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图3-5)。

图3-5 “本草园”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规划维度

如图3-5所示,人的发展是多元的,学生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与交流,逐步形成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感性体验、理性判断与行动实践,最终促进个体主体性与整体性的发展,提升生活与学习的能力。

首先,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角度出发,学习者所拥有的学力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约占10%左右。这个浮出水面的可见部分就是“知识、理解”和“技能”,这是基础性学力,也叫显性学力。而隐藏于水面下方的不可见的部分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包括“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兴趣、动机、态度和行为”,这是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也叫隐性学力。正如冰山是由浮出海面与未浮出海面两部分组成的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与隐性部分组成。倘若海面下的部分不扎实,海平面上的部分也不可能稳定、牢靠。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所支撑的。因此,在课程规划时,将“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统一起来,在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时,更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丰富、快乐的课程体验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持久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

其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21世纪新人的最基本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可能有差别,但其本质无疑是相同的。主体是有意识、有意义并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人。人即主体,主体即人,人能全面利用客观世界又能全面超越客观世界,进行自我创造。因此,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视角出发,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关注学生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将自然、人文、科技等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融入课程中,运用地域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最后,学生的整体性与主体性是共同发展的。在“人与自然”和“人与文化”的内容维度,通过设计认知类、体验类的相关课程,拓展学生对自然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感性体验,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注重对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关注传统文化等态度与情感的熏陶和培养。在“人与科技”和“人与人”的内容维度,通过设计实践类的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与实践活动中提高手脑并用的动手能力;通过设计探究类课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草药的探究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性与主体性的发展。[8]

2.课程内容的组织

“本草园”课程的内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科技”以及“人与人”等视角为切入点,以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组织统整各学科知识,以此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其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草药的知识、中草药的历史与文化、中草药的种植以及中草药的应用。按照不同内容的具体特点与实施方式,将课程归为四大类型:认知类(认识、了解)、体验类(感受、体验)、实践类(行动、实践)、探究类(探究、反思)(图3-6)。

图3-6 “本草园”课程的内容组织(www.xing528.com)

3.课程内容的建设

(1)基础建设。

学校在重整校园原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目前,“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经过一期与二期的改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其中暖棚面积约300平方米。园内已经种植了超百种的常用中草药,并逐步形成了涵盖“多样植物观察区”“药用植物观察区”“室内探究实验区”“室外种植体验区”“DIY动手活动区”与“本草文化长廊”的“五区一长廊”格局(图3-7)。

图3-7 “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平面图

图3-8 “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内部设施图

“多样植物观察区”包括校园内近300种植物及“本草园”内近200种植物;“药用植物观察区”位于暖棚场地之内,包括趣味植物、姜科植物、温生植物、沙生植物、盆栽植物和六味地黄丸材料区等多个分区;“室内探究实验区”主要为在暖棚内专门设置的无土栽培实验区域;“室外种植体验区”为班级、社团等划分不同区域,为学生开展种植体验和科学探究实验提供专门的学习空间;“DIY动手活动区”包括“本草园活动室”“艾灸体验室”和“香囊制作室”等活动区域;“本草文化长廊”里和风细雨地诉说着各种中医药古今传奇人物、中医药典籍、中医药常识和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本草文化气息。(图3-8)

“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成为“本草园”课程实施的硬件基础,为课程的开设及学生动手劳动体验、科学探究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专用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学校校舍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便承载着隐性课程的功能,因此“本草园”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亦可作为“本草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2)课程建设。

“本草园”课程围绕课程的核心素养——文化感悟、科学素养、身心健康、探究创新、生活应用,从认知类(认识、了解)、体验类(体验、感受)、实践类(行动、实践)、探究类(探究、反思)这四个类别对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其课程图谱如下(图3-9):

图3-9 “本草园”课程图谱

认知类课程主要包含文化认知与科学认知两个维度:如中华名医故事、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医药与文学等内容,属于文化认知的维度;如中药基本理论、中医药基本知识等内容,属于科学认知的维度。体验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标,让学生在中医知识的体验与感受中激发学习热情、认同中医药文化,如中草药的识别、中草药的种植等课程。实践类课程与体验类课程的区别是,前者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类课程是在教师提供的大框架下让学生进行体验感受,而实践类课程则需要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情境下自主完成活动任务。如在中草药饰品制作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中草药及饰品物件,从药效、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自主选择以完成最终作品。探究类课程是在实践类课程的要求上的进阶,除了需让学生自主实践外,还需通过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成果中提炼出经验性的、反思性的科学成果。如中草药种植探究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完成中草药种植的过程,更要学生分析种植过程中不同中草药的成长规律及相关要素,并形成最终的观察分析报告。

在具体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依据以上课程结构,将中草药知识、文化、种植和应用等相关内容再细分为六大课程模块,包括科学视野、文化感悟、乡土体验、探究发现、应用实践和素质拓展。同时,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对一—九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表3-2)。

表3-2 “本草园”课程内容的设计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