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度,传统文化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成就斐然,其中朴素唯物辩证思想以及传统文化中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理解是其中最耀眼的花朵和结晶。生命科学学科中的部分原理规律、学说假说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借助传统文化思想可以使其生动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如用阴阳学说中矛盾对立的观点看待生命的生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消亡;如用五行学说强调整体概念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生命科学学科与传统文化思想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12]
(二)生命科学学科与传统文化精神
张岂之先生在其著作《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①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②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③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④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⑤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⑥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⑦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13]这些精神对于生命科学学科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生命科学学科担负着研究生命系统的使命。研究生命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得生命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如果将其运用于歧途,如违反伦理地进行基因编辑、制造导致家破人亡的毒品等,对于生命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责任在生命科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中华传统文化将会是培养“济世天下”人文精神的强力助推剂。(www.xing528.com)
(三)生命科学学科与传统文化知识
在传统文化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资源,如古代诗歌、成语、人物故事等。从《悯农》可以联系到袁隆平;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可以联系到生物的繁衍;从《西游记》中女儿国可以联系到性别的决定;从李白、陶渊明后代的智力缺陷可以联系到生物的变异;从“五伦图”可以联系到“五伦关系”;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以联系到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将会大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化。[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