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与需求参加社团,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学校行政单位的界限,使具有各类知识结构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生社团为学生塑造个性、锻炼自我、社会性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已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学生社团正成为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一)学生社团与课堂教学的区别
第一,在组织形式上,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与需求参加社团,在此过程中,社团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以班级为组织形式,即以学生的年龄、认识水平和所学新知识的内容为依据,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教师对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知识的集体讲授,学生在各自班级中进行集体学习。
第二,在活动内容和方式上,我国中学生社团内容丰富,涵盖学习、科研、艺术、实践等方方面面。学生社团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不同的社团,并在社团中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还能制定社团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学生是社团的主人。社团是一种社会群体,学生在社团的学习方式多样,既有群体与群体间的学习,也有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学习,成员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组成的文化科学知识,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位,教学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较少,即便有合作学习,也是在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的条件下进行,个体间积极主动的相互学习较少。
第三,在活动空间上,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各种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使校园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学生社团打破了常规的班级设置形式,使志同道合的学生结成群体,一起学习那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没有了教师手把手地教和学校课堂上过多的约束,学生的才华和个性得到了体现。与学生社团相比,课堂教学重视教材和教师的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室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科课程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教室,即使偶尔有些课外活动,也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学生社团的特点
第一,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学生社团组织结构相对宽松,成员的加入与退出容易,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营造了松散、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其组织构成的宽松性,学生社团对其成员的约束是一种源自成员道德性的社会约束力。它不是由完备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来约束成员,而是以团队成员对于团队的自我归属感以及自身的社会道德和人格魅力来维系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成员的意愿与兴趣开展活动。
第二,社团建立的自发性。学生社团的建立与发展源于学生对该社团的认可与兴趣,它的成立仅影响一部分与其有关的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小,受社会的关注程度也不高,完全是学生根据其意愿与兴趣自发组织的,由于学生社团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体基础。
第三,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学生社团类别多种多样,有学术型、文娱型、科创型等。社团成员多才多艺,社团规模有大有小,社团活动时间自主选定,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演讲会、讲座、竞赛、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活动地点灵活,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这些都能吸引到广大的学生参与。
第四,社团成员的广泛性。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实课余活动和发展个人爱好的多种场所。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参加到社团中。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的关系
1.教育理念相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和社会,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为教育理念。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学生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探索人生、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社团成员自主制定社团章程,按照章程确定活动主题,制订计划,设计方案,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开展活动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而学生是开展社团活动的主体。(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育人,都强调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教育目标相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五个目标: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而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形成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自我认知之间的整体认知,培养其对社会、对自然环境与自我的归属感及使命感;三是养成从自我的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自愿组合在一起,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经过学校一定程序而组成的团体。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在校学生。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群体行为的结果,群体参与过程是不同个体的互动过程,是个体间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教育学生的平台。
可以看出,虽然二者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其大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都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对自己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内容相近
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我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二是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三是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态度。虽然因为地域、教育环境等个性条件存在差异,导致活动课内容不一致,但其核心应该围绕社会实践、人文服务以及自主学习进行构建,活动课的承载方式可以地域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进行,以班活动、校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进行。
学生社团强调通过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不同教育领域,帮助社团成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内容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研究领域都是以生活实际为蓝本,以学生获得经验为指标而展开的,都具有开放性。
4.组织形式的互补性
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二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地点、经费、师资很难得到保证,社团活动往往比较松散、随意性强,所以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有课时计划,自然也就有经费,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缺的是一种载体。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向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社团有很多相通之处,学生社团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二者科学合理地融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达到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